献礼百年bull党史驿站西安事变

点击上方蓝字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我们特别推出栏目,本栏目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翔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

日寇侵华,国危矣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八十五年前,张学良、杨虎城

两位爱国将领

谏言停止内战无果

无奈兵谏

毅然扛起了民族重担

于华清池扣押蒋介石

逼蒋抗日

两将后为一关一杀

舍小我而成中华

千载而有余情

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年九一八事变和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仍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不抵抗,继续进行反共内战。对此,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2月12日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危需先攘外

1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

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独占中国阴谋计划的开始。在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之下,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的占领了东北三省。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卖国和消灭异己的反动政策,对日死抱不抵抗主义,处处忍辱退让,屈膝求和,对内大打“剿共”内战,打压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破坏国民党爱国将领自发的对日抗战。总之,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民党南京政府不去抗日,而去“剿共”,不去支持群众抗日,而去压制抗日救亡运动,结果引起全国各界人民的极大不满,

3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

杨靖宇纪念碑

九一八事变刚一发生,东北各族人民和东北军中的部分爱国官兵就在党的抗日号召的影响与推动下,纷纷组建了诸如救国军、自卫队、反日总队等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年9月至年1月期间,党考虑到东北地区抗战形势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多次对抗日游击队进行改编。最终于年将其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的烽火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抗日党员干部,如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李松、李延禄、赵一曼、张甲洲、李杜、祁致中等,。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西安事变震惊中外

年12月1日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联名发出《致蒋介石先生书》,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遭蒋拒绝。

年12月3日

张学良亲赴洛阳见蒋,要求蒋放弃“剿共”政策。

年12月4日

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并镇压当地抗日青年。逼迫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剿”陕北红军,遭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抵制。

年12月6日

张、杨紧急研究后,认为有机可乘,决定趁蒋由南郊回临潼途中秘密捉起来。但计划有变,未能实施。

年12月7日

张学良亲自到华清池见蒋,再度向蒋痛陈只有联合对外,才能安内。此一建议再度遭蒋拒绝。蒋的固执态度使张、杨意识到:苦谏、哭谏均不能改变蒋的“剿共”决心,遂断然采取兵谏。

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枪战弹孔标牌

凌晨,陕西临潼县骊山的西秀岭与夜色浑然一体,万籁俱寂。6时整,一阵清脆的枪声突然响起。霎时,华清胜境的亭台楼阁间火花闪烁,枪声、喊杀声震耳欲聋。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救国八项主张通电。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党政府中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极力主张进攻西安,阴谋扩大内战,企图乘机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的阴谋。

一致对外才是出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扣国民党要员等合影

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周恩来从西安返回延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爱国英雄永垂不朽

左为张学良,右为杨虎城

张学良(年6月3日-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皇姑屯事件”之后,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年恢复人身自由。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年生。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等职。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七·七”事变后,要求回国抗日,遭蒋拒绝。年11月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后被骗囚禁达12年之久。年,被蒋介石下令所杀。

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入选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英雄之名,永载史册!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ls/10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