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十大旅游景点史上最全,赶紧收藏

黄骅十大旅游景点

1.黄骅港

黄骅港是河北省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沧州市区以东约90公里的渤海之滨,由煤炭港区、综合港区和河口港区3个港区组成。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公里,水上北距天津60nmile.东距龙口nmile。汇集漳卫新河与宣惠河的大口河在此交汇入海。

  黄骅港始建于年,从年建成2个1千吨级码头泊位至今,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4个。其中:煤炭泊位8个,通用杂货泊位5个,液体化工泊位为2万吨级1个。分别由两家港口装卸企业神华黄骅港务有限公司和沧州市黄骅港务局所有。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为沧州市港航管理局。

  黄骅港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是冀、晋、豫、鲁、陕、蒙等地的便捷出海通道,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煤炭装船港、“三西”煤炭外运第二通道的重要出海口,黄骅港将建成以煤炭为主,集液体化工、散杂货、集装箱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年吞吐量可望达到3亿吨。黄骅港规划以煤炭港区、散货港区、综合港区为主,河口港区为补充,各港区的功能和现状如下:

  (一)煤炭港区。黄骅港煤炭港区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二条大通道的出海口,“神华工程”的龙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黄骅港煤炭港区现有泊位10个,其中一期工程建有2个5万吨级、1个3.5万吨级泊位和1个1.5万级吨扩能泊位;二期工程建有2个5万吨级、1个10万吨级泊位;同时拥有2个1.5万吨级杂货泊位;液体化学品码头已建成等待投产。目前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全长24海里,海图水深14米,底宽米。煤炭港区6年黄骅港的吞吐量已突破万吨,7年吞吐量达到8万吨,8年吞吐量万吨。

  (二)散货港区。以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物资远树为主,重点建设10~20万吨级的大型专业化干散货、液体散货码头,形成成规模的专业化散货港区。目前散货港区部分码头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年8月份投产。

  (三)综合港区。以一般散杂货、集装箱和成品油、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重点建设10万吨级以下的各类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码头,形成大型综合性港区。目前综合港区部分码头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年8月份投产。

  (四)河口港区。河口港区均为万吨级以下的内贸港口,已有1个一千吨级码头、2个三千吨级码头,正在建设V型港区码头。

  交通指南

  景区   乘车线路:黄骅市内可乘开往港口的车可达。

  自驾线路:由沧州走石黄高速,一个小时即到,路况极佳。

2.南大港湿地

 南大港湿地在黄骅当地称为大洼,大洼,从广义来讲,指津南至鲁北沿海一代低洼地带;从狭义来讲,即沧州东北部。历史上,这一带濒临渤海,九河下梢,苇蒲丛生,洼淀连绵,广袤荒凉。是海陆巨变、沧海桑田的杰作,是大自然神奇之手无意中的构思。这片大洼,蒹葭苍苍,蓁蓁荣荣,春铺翠毯,夏涌碧浪,秋芦若雪,冬苇似金。浩浩荡荡万顷苇荡里,锦鳞腾波,百鸟汇聚。大洼,不仅拓展了百万亩良田,也保留了这一圣洁的湿地。大洼,以它的意志造就了这一原始之美。历史上,这里的民众养苇、治鱼、猎雁、晒盐维生。粗犷豪迈,憨直守信,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淳朴而执着,剽悍而义气。如生生不息的遍野芦苇,以挺立的躯干和刚毅的性格书写之大洼厚重的历史,大洼,以它的意志造就了大洼人淳朴之美。独特的地域和人文造就了独特的大洼文化。

  黄骅地处滨海平原,河流众多,20多条河流汇聚9处入海,河道、库淀、坑塘、主干支渠总蓄水能力为4.8亿立方米,多处洼淀湿,其中南大港湿地就是最突出的一处。在南大港农场场部的东北面是建于年的南大港农场水库,位于渤海湾顶端,属于典型的滨海湿地类型。是河北省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研究基地。

  南大港湿地海拔最高处5.4米,最低处2.9米,分为泻湖洼地、浅槽型洼地、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为芦苇。环港林木10米宽、30公里长,计6万多株。这里是候鸟南北迁徙带与东西迁徙带的交汇点,据观察统计,已发现有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鸨、大鸨等,这里每年都会看到大批白天鹅到这里栖息。为了保护水库内芦苇植被,鱼类、鸟类和港坡动物,沿港内还开挖了一条6米宽、4米深的环港水渠,以保证季节性蓄水和调节区域内水容量。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视野辽阔,盛夏时节,满目青翠,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

  湿地连接渤海西岸,可看到世界现存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另两处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和智利的斯里兰州),其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所包含的地质古环境信息世所罕见,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黄骅城北的郛堤城遗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去湿地保护区的必经之路。

3.黄骅市博物馆

黄骅市博物馆属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隶属黄骅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黄骅市博物馆于年11月1日建成并向社会开放,馆址位于黄骅市渤海路中段,建筑面积1平方米,为仿明清式四合院建筑。博物馆内设有“黄骅历史文物展”、“海洋珍奇生物展”、“黄骅市革命历史人物展”、“陈茂才书法艺术展”四个专题展览。

  “黄骅历史文物展”本着向观众传播历史文物知识的原则,选择各时期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展示。展出文物有石器、铜器、陶器、瓷器、石造像、圣旨、玉器、钱币八大类共件,图片49幅。另专设瓷片展柜,其中包括定窑、哥窑、均窑、邢窑、磁州窑等多个窑口的瓷片。展厅面积平方米。

  “黄骅市革命历史人物展”展出了赵博生将军、黄骅将军一生的丰功伟绩,展出实物31件,图片余张,通过该展览,深入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唤起更多观众对黄骅革命历史的红色回忆,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黄骅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从而缅怀革命者的光辉业绩,继承革命传统,引导观众更好地了解黄骅革命史,接受爱国主意教育,增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意情怀。

  “海洋珍奇生物展”共展出海洋珍奇生物标本一千多件,图片72幅。展示的珊瑚美丽多姿,争奇斗妍,各种海贝和海螺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海洋鱼类更是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例如:有会飞的鱼,有会钓鱼的鱼,有用长尾捕鱼的鱼,有像刺猬的鱼,有身藏剧毒的鱼,有能吃人的鲨鱼等。此外,还有人们罕见的海马、海蛇、海龟、鲸的骨骼等。展览按照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序列,展示了藻类、棘皮类、腔肠类、贝类、鱼类、龟类、哺乳类等共七大类,二百三十余品种。

  “陈茂才书法艺术展”展出了黄骅籍书法家陈茂才的书法作品40余幅。

  交通指南

  景区   乘车线路:黄骅市内可乘2、3路公交在公园站下车可达。

4.黄骅原始冬枣林

 原始冬枣林位于黄骅市齐家务乡聚馆村,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据刘氏家谱记载,公元年,即明代永二年,刘姓迁沧始祖洪公率四子二侄及其眷属等奉命移民,行至沧州东北部,饥渴难耐,忽见一片枣林,其枣大如苹果,众人分食,入口即酥,甘甜可口,顿觉神清气爽,众人认为是天降神赐的仙枣,遂在此立村。

  相传明正统年间(公元—年)吏部天官王翱由京返乡途中吃到聚馆冬枣,称赞“美不可言”。回到老家王帽圈(今海兴县,距聚馆四十公里),命乡民必种冬枣树,以享人间美味,后逐步传入山东等地。明孝宗皇后张氏,弘治帝原配(公元—年),沧县兴济人。弘治三年,为治水患,张皇后诏谕胞弟张鹤龄、张延龄督办疏浚减河,时人称为“娘娘河”。两国舅督办开挖兴济减河时,发现聚馆冬枣,遂令人采摘进献皇帝皇后,备受青睐,被弘治皇帝称为“枣中极品”、“百果之王”,当即钦定为“贡品”,年年来朝,此制一直沿袭至清,冬枣也由此成为“贡枣”。

  聚馆冬枣以其皮薄、肉嫩、酥脆、味甘的特异品质闻名遐迩。果实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份,因其维生素C含量高,被称为“维生素丸”,有抑衰抗癌之功效,是保健上品。聚馆村现存年以上古冬枣树株,年以上古树0多棵,已被列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交通指南

  景区   乘车线路:黄骅市内乘开往崔庄子的班车,到崔庄子下车步行或乘小巴至聚馆。

5.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黄骅市地处滨海平原,河流众多,多条河流汇聚入海,河道、库淀、坑塘、主干支渠总蓄水能力为2.8亿立方米,多处洼淀湿,其中南大港湿地就是最突出的一处。南大港湿地位于渤海湾顶端,属于典型的滨海湿地类,是河北省自然保护区,也是河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和研究生研究基地。湿地海拔最高处

  5.4米,最低处2.9米,分为泻湖洼地、浅槽型洼地、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为芦苇。环港林木10米宽、30公里长,计6万多株。这里是候鸟南北迁徙带与东西迁徙带的交汇点,据观察统计,已发现有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鸨、大鸨等,这里每年都会看到大批白天鹅到这里栖息。为了保护水库内芦苇植被,鱼类、鸟类和港坡动物,沿港内还开挖了一条6米宽、4米深的环港水渠,以保证季节性蓄水和调节区域内水容量。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视野辽阔,盛夏时节,满目青翠,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

6.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黄骅古贝壳堤是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位于黄骅市沿海地区。黄骅古贝壳堤由6条贝壳堤组成,总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公顷,位于张巨河村以南,后唐堡村以北,为重点保护区域。它主要由贝类、孢粉、藻类、有孔虫、介形虫等组成,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据科学考证,这些古贝壳堤的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所包涵的地质古环境信息为世界所罕见,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可为研究古海洋变迁、环境变化趋势提供天然本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以及预测今后的环境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除供科学研究外,它还对风暴潮造成海水内侵起到保护作用。年9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属海洋地质自然遗迹。

7.海丰镇遗址

 海丰镇遗址位于黄骅市羊二庄镇海丰镇村与杨庄村之间。

  遗址所在为一中间高四周渐低的台地,其中心最高处为一东西向土岗高出周围地表3米左右。遗址南北约米,东西约0米,面积约超过50万平方米,断层暴露遗物丰富。年黄骅县博物馆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现遗址地表砖、瓦、瓷片随处可见,断崖上文化层连绵不绝,主要区域的文化层厚2-4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文化遗址。0-3年间两次发掘,清理出大量金代灰坑和房基,出土文物丰富,有陶、瓷、骨、石、蚌、玉、玻璃等器物。以资器居多,且为定、钧、磁州、井陉以及耀州、龙泉、景德镇等名窑窑口出品。

  6年海丰镇遗址作为金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镇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歧口炮台遗址

 歧口炮台遗址位于河北黄骅市南排河镇沧浪渠入海口,向为战略要地。炮台始建于明,清咸丰七年(年)重修,建有大炮台2座(南北岸各一座),北岸为“大将军”炮台,南岸为“二将军”炮台。

  咸丰八年(年)抵及歧口,英法联军倚仗其坚船利炮,强行登陆。歧口炮台驻扎字兵与当地民众协同一心,顽强抵抗,奋死力战,英法联军败退。不得不转往大沽口登陆。当时两座主炮“大将军”、“二将军”之一的“二将军”炮至今完好,保存于黄骅市博物馆。现在歧口村渔港码头设抗击八国联军登陆纪念碑一座。

9.河北海盐博物馆

河北海盐博物馆坐落在河北省黄骅市渤海路中段。黄骅产盐历史悠久,自古有着“鱼盐之利雄天下”的优势,是沧州长芦盐场的主产区,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产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市内拥有“国保”单位海丰镇古制盐遗址,海丰镇是宋金时期北方最大的港口,曾有沿海“万灶青烟皆煮海”的盛况,是当时长芦盐场煮盐的基地。

  河北海盐博物馆风格为仿古式建筑,共三层,院内为苏州园林式风格,水榭楼台相映,假山绿竹点缀,回廊曲折环绕,环境静谧优雅。展厅面积0余平方米,并建有平方米的露天大型互动展厅一个。

  河北海盐博物馆是河北省内首家盐业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盐业博物馆中资料最为丰富的博物馆。该馆以全国各地的盐业资料为基本展示内容,以“翔实的内容,艺术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互动的参与,精美的场景”为特色,注重科学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以多种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生动的再现了我国自多年前就开始的盐业生产和盐民生活的多层文化全貌。展览展示了海盐、湖盐、井矿盐等盐种,盐与人生活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运用三维、动漫、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突出观赏性、互动性,体现高科技化、艺术化、个性化、人性化,以文物为主,以电脑喷绘、灯箱、图片、雕塑、场景、模型、影视播放、多媒体等手段为辅,合理利用现代材料,恰当地运用灯光的渲染作用,突出中国盐业的辉煌成就,展示盐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0.黄骅妈祖庙

妈祖庙位于黄骅市南排河镇后唐村,相传妈祖在后唐一带与渔人共居,引导渔民出海捕鱼,遇有风浪指引航向,并为当地渔人消灾治病,当地渔民尊称为师傅。师傅仙去后,为纪念其人,也为求得福佑,建有师傅坟。至95年,为恢复传统文化遗产,由后唐村发起集资60万元在师傅坟处建妈祖庙一座,供奉妈祖等六位师傅,其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周围渔民都上香膜拜以求福佑,并顺便交流物资,遂形成较大规模的庙会。

▼招聘求职|顺风车|房屋租赁|二手买卖|点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ls/1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