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编的朋友圈中一些学弟学妹都在刷同一张图。
图片信息较多,关键内容是:从年暑假起,沙河和学院南路两个校区正式剥离。财政税务等13个学院学生将在沙河校区完成全部学业,会计学院商学院等其余13个学院则是在学院南路。
而在此之中财前的办学模式一直是3+1:非毕业班在沙河上课,大四和研二学生去学院南路。
此番做法改变原有模式,有利也有弊。
好处在于便于学校管理层改进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办学效率。避免同一学院专业教师跨校区奔波授课的弊病,减少资源配置浪费,每年也不必组织学生搬家。
弊处在于牺牲部分在读学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分配至沙河地区的部分学院。首当其冲的就是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同学们吐槽和愤慨的原因也在此。
作为曾经在沙河呆过三年的老学姐,我感同身受。
身处偏僻的北六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国贸金融街单程都要2个小时,以及更远的京东金融去实习,乘车大概需要2小时33分钟。
嗯,前一天晚上出发去正正好。
小编当年读书的时候,校门口还没有直达的地铁站,只能先乘昌52或者去最近的地铁站,然后转地铁。对于晕车的我来说,早起出门实习比死还难受。
所以那时候,小编的同学们在很少有人会在大四前去实习。
一是实习成本太高。想去实习不到七点就要出发了,到公司之后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晚上回到学校已经精疲力竭;人一累,有很多事情就无法兼顾,加上逃课挂科成本太大,很容易就会本末倒置了。
二是安全问题。有时就算正常点下班,回学校了还是已经黑灯瞎火了,稍微加班就有可能超过门禁;周围安全设施也跟不上,跨过险象环生的西瓜地走上二里,放眼望去四周除了几只摆渡车,就啥也没有了。(听说现在已经改善好多了,地铁口直接建了一条大道通到校门口,不用再走西瓜地了。)
虽然大洼村有着全京城最文艺的图书馆(即便当年我们没赶上),适合潜心学术的良好氛围,但仍不能平复和现代化都市脱节的现实。
而且因为是文科专业,谈恋爱都是内部消化,所以也不注重打扮,大四刚去学院南路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打扮,也不会化妆,看起来格外土。。。
作为中财第二届在沙河实验的白鼠,沙河校区对我来说充满美好回忆,但回想起大三为了去实习时吃的苦,我就笑不出来。
实习经历对于找工作的确很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校区搬迁会在学生群体中激起这么大的波澜。问题出现就要解决,从校方角度,有同学建议:
a.加开沙河校区直达金融街和国贸这两个重要实习地区的班车
b.实习生的同学凭借实习证明去学校领取租房补贴
c.针对毕业生,学校统一在市区租学生公寓
但学校政策落地不会那么快,如果你真的想得到这份实习,最快的方式就是克服这2小时的路程。
夜深人静,当你结束一天的实习,坐上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