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盘锦|第60期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盘锦地域文化
朗读者:冯英|市委宣传部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盘锦地域文化,是指公元前22年至公元年间的盘锦地域文化状况,经历了秦、汉、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等多个朝代,共计27年。公元前22年,中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帝国建立。秦因袭了燕制,仍设辽东郡,盘锦地区也仍为辽东郡属地,由此被正式纳入中原管理体制,中原文化自此开始了向这片土地的更为正式的渗透。
汉,细泥质灰陶罐
公元前年,汉帝国建立,到公元年解体,存续了多年,史分西汉、东汉两个时代。西汉因袭秦燕旧制,也设置了辽东郡,并明确在郡下设置县,其中辽东郡所属8县,“房县”为其中之一,设置于今天的大洼区境域。
东汉期间,房县被划出辽东郡,转归“辽东属国”,具有了浓厚的民族性质。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盘锦地区的对接与互动,自此更为深入。
两晋之后,中华大地经历了十六国、南北朝的纷乱,其间盘锦地区的隶属关系变动频繁。
汉,陶纺轮
隋唐之际,中原虽繁荣一度,东北却并不安宁,战事频仍,地方动荡,中央政权于域内的有效管理若有若无。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今已经很难勾勒,既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也不见相应的考古发现,实际上从秦汉至隋唐,盘锦地区目前仅发现了十几处汉代文化遗存,以及仅有的几枚唐代钱币。
事实是,从曹魏到五代十国的多年间,盘锦地区的隶属关系始终未见明确史载,而只能通过相关史料进行尽可能科学的推测。如果推测并无大误,那么盘锦地区在这一大段纷乱岁月中的最大收获,就是文化地缘得以初步形成,陆续与今天的北镇、营口、台安等地建立起了最初的联系,铺垫了这片土地的地缘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础。
小盐滩遗址采集的布纹瓦残片示意图,杨庆昌绘制
在秦汉至隋唐的漫漫一千多年间,特别值得详细表述的是房县。
如果以汉武帝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9年设置辽东五郡为起点,那么房县存于史上的年限约为三四百年之久。迄今两千余年,对于房县的地理位置的考订,一度是考古学、历史学等学术界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