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新闻候鸟旅居大洼来养老

  白墙黛瓦的大洼区向海街道石庙子村,掩映在稻浪翻滚的稻田中,这里正孕育着一种特别的新型养老方式,吸引着久居都市的城里人到此颐养天年。近百余间闲置房舍拒绝了大拆大建的城镇化,而是注重保护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将村落发展与养老产业完美融合,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满足了城里人的新需求。

  近年来,大洼区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民宿产业“百村万床”行动计划,将宜居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享老资源,创新“农户+合作社+企业+政府”的经营模式,构建“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居养老新格局。

盘活闲置房屋,唤醒“沉睡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闲置房屋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在对到大洼旅游的老年游客的调查中,超过70%的老人有强烈意愿到农村享受新型的养老方式,在这里开始一段“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式休闲养老生活。

  一边是闲置的农村宅院,一边是对休闲养老的强烈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盘锦市委、大洼区委的决策者敏锐地注意到,探索和唤醒农民手中所掌握的“沉睡财富”发展民宿产业,既是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发展消费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又是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年7月,该区引进了有实力、有规模的兴宏享老(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盘活石庙子村村民闲置房屋,发展新型养老产业,翻开“候鸟”式旅居养老篇章。

“四位一体”运营机制,旅居养老的雏形

  大洼区通过做强“田园养老”,拉动旅游养老,把美丽乡村资源转化为享老资源,进行资本运作,深度开发利用农村的闲置民房,不打折扣地落实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大洼依照闲置民房(或园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农户+合作社+企业+政府”的经营模式,形成“农户所有”“合作社使用”“企业经营”“政府监管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营机制。

  村西头道南第一家的王进军是第一批改造的村居。平方米的院子里种着各类蔬果,前院用卵石修砌了一个花坛,院墙下是露天的温室泡池,房侧搭建了木质遮阳棚,棚下摆放着桌椅和一架秋千。三间正房既有客厅,又有东北农村特有的火炕,寝室与卫生间干净整洁,做好了防水与保温,兼具农村的简朴与城市的便捷。

  同时,村里的相关配套也进行了整体提升。村委会将办公用房让出平方米作为村民生活服务区,浴池、理发店、卫生所、咖啡馆等休闲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在广场前是盘锦金社裕农连锁超市,销售零食、蔬果、日用百货等余种商品,更有“裕农购”平台帮助老人网上购物、缴纳生活费用,深受老年人的青睐。目前,石庙子度假村已由盘锦红湾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并与紫澜门温泉达成合作。

退休老人回乡养老,新型养老方式张力十足

  大洼区政府号召各镇街均设立文旅办及旅游公司,规划域内民宿村及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各村成立协会、合作社,依据各自特色同步规划发展民宿户。同时,各镇街通过探索第三方合作模式,打通民宿的管理运营瓶颈,提高项目进展效能。石庙子经营模式已被推广到大洼区全域,并成为全市民宿经营模式的标杆。

  气派的红瓦房,整洁的小院种满茄子、西红柿、苹果树等蔬果,另一边几头小黑猪懒懒地趴在圈里晒着太阳,这就是新兴镇王家村的退休老人褚云久的家。褚大爷自豪地说:“经常有老同事、老战友问我能不能帮忙找一处这样的院子,他们都想来和我做邻居呢!”

  如何让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享受田园养老生活的同时,又得到在城市养老的便捷服务?大洼区依托盘锦市智慧养老平台,利用其免费提供的智能终端,结合该区正在建设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以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的方式,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服务。

张乾本报记者韩秀秋 

盘锦日报新闻热线

辽河晚报新闻热线2812

小编:雪儿

赞赏

长按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ly/6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