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住建部公示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入选名单,共个村落入选,山西省有个村落入选。
中国传统村落
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
于年起组织开展摸底调查
并分期分批选定纳入保护名单的传统村落
本次,阳泉共有21个村落入选。
一起来看看咱阳泉上榜村落的风采↓
郊区荫营镇三都村
三都村立村于唐代贞观二年,是千年古村,现存代表性建筑有:兴泰广、寿圣寺、五龙庙、古戏台、瑞云观等。
郊区西南舁乡大洼村
大洼村距市中心30公里,始建于元代以前,村中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村里有余年的古槐树。
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
太行石城,七亘古村。七亘村始建于元代以前,代表性建筑有:古驿站、傅山学堂、清代官房、古戏台、明代官房等。
平定县东回镇南峪村
南峪村始建于清代,村落位于麻地峪河南部支流北岸,坐北朝南,依向阳土丘而建,西高东低。代表性建筑有:王家西院阁楼、张家狮房北院导戚房等。
平定县东回镇马山村
马山村位于平定县东南部,岭南河北岸,坐北朝南,依向阳土丘而建,始建于元代以前,明清三道街石砌建筑多。代表性建筑有:马齿岩寺、马山东岳祠堂、张家大院绣楼、卢家大院正房等。
平定县娘子关镇旧关村
旧关村始建于元代以前,以长城关隘驿道为著。代表性建筑有:天裕店、大镇店、西店、油店、古固关等。
平定县娘子关镇河北村
河北村位于太行山中麓绵河谷地,年前为隋代苇泽县治,村落建在绵河北岸一块地势高耸而平整的土地上,与闻名遐迩的娘子关隔河相望。村落始建于元代以前,明清建筑居多。
平定县巨城镇会里村
会里村依山面水,始建于明代,代表性建筑有:刘家大院、梁家大院、董家大院、刘家永民院、赵家宅院等。
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
西岭村村落始建于明代,代表性建筑有:王氏戚位院落、王氏二进双喜套院、旧学堂、郝氏祖宅院群、荆氏工字套院等。
平定县张庄镇下马郡头村
下马郡头村始建于清代,代表性建筑有:赵王院、上下院、东西院、冯国栋宅院、上厨院等。
平定县张庄镇土岭头村
土岭头村落始建于明代,明清院落丰富。代表性建筑有:翟氏家庙、天神祠及其戏台、资福阁、翟宝玉院、翟鹏云院等。
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
宁艾村位于阳胜河畔,药林脚下,村落始建于元代以前,依坡居五巷分布间,是平定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代表性建筑有:真觉寺、糖坊院、“乒乓小”院、魏春林院、李建平院等。
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
张庄村村落始建于元代以前,山环水绕、古朴风雅。代表性建筑有:张庄闲堂、陈计柱院、中阁、北阁、南庙等。
平定县柏井镇柏井一村
柏井一村古时是一座城堡,由汉初名将韩信所筑,街上曾设有供过往官宦栖驻的大公馆、马号和饮马井等,是通京大道的重要隘驿。代表性建筑有:村剧场、民居、西天门四圣阁建筑群、乐楼,、大王庙等。
平定县柏井镇柏井四村
柏井四村地处太行山腹地,青玉峡天然孔道东侧,村落四面环山,梯田层叠,梯林如画,自古秦皇驿道随柏井河东西贯穿全村。柏井驿是驿道上著名驿站,整个村庄处于一个形似“凹”字的地形之中。
平定县柏井镇白灰村
白灰村位于深山腹地,因村东大量储存灰色白云岩而得名,元代隶属于冀宁路平定州,明清两朝属平定州阳城乡营测都,民国初为平定县主村,属村有古兰(今属河北)、汪里(今属河北)、南青、口上、祁家峪、洪水等13个村子。
平定县石门口乡大石门村
大石门村始建于元代以前,村落四山环绕种地上坡,山峰叠嶂沟谷水流入阳胜河。代表性建筑有:四全院落贾源俭、二层楼房、四合院、庙宇、戏台等。
平定县锁簧镇东锁簧村
太行锁钥耀秦汉,明清风格看锁簧。东锁簧村地处太行山西麓,秦汉时就有驿道(时称南大道)、官道穿村而过,河川道路相依并行。代表性建筑有:昭济圣母祠(俗称娘娘庙)、三官庙、老君庙、冯氏宗祠、建国前邮电局等。
盂县梁家寨乡石家塔村
石家塔村地处深山区,原名无考,明、清县志均载名:“石家塔”。相传,明洪武年间,此地一石氏夫妇,一生无儿无女,临终时将其土地、山林献为全村公有。村民为纪念石氏夫妇,在一块石头上刻上男女像两尊,置于村后形状如塔的山下洞内供奉,并改村名为石家塔。亦说,因村后山丘形状似塔,且时村民石姓居多,故改村名为石家塔。
盂县梁家寨乡骆驼道村
骆驼道村地处深山区,位于梁家寨正北7.5公里,因村旁山岳状如骆驼背,村东南有盂县通往五台县的古高脚要道,故名骆驼道。
盂县梁家寨乡黄树岩村
黄树岩村在大汖温泉度假村与龙台山风景区之间,村落群山环抱山势陡峭,所属太古界地层,建筑种类丰富,环境优美,村西建有黄树岩水库。
扫码查阅村落详细介绍↓
来源丨国家住建部官方网站
监制丨高秀利
责编丨苏小军
编辑丨荆振曦
广电新媒体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