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名的演化期
1
民国时期的滨海地名
从清末到民国,整个中国风雨飘摇,国运衰退,甚至处于存亡危急之秋。当时的阜宁东北乡,即今日滨海县境内,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异常贫困,人口繁衍速度极慢,因此村庄、集镇的发育和命名也极为缓慢。
民国18年(年),阜宁县实行区乡保甲制,现滨海县境为阜宁县东北乡二区、三区和六区、十一区、十二区部分地区,共编有个保,2个甲,个镇、乡,这些镇、乡都有文字可考的地名。现将当时地名排列于下:
第二区:泰安镇、华安镇、东新镇、振华镇、仁和镇、桥西镇、桥东镇(以上为东坎市辖镇),天场镇、安乐乡、团荡乡、沙庄乡、祁垛乡、李庄乡、陡港乡、铁盘洋乡、王团荡乡、单圩乡、夹洲乡、李老庄乡、三兴荡乡、孙桃园乡、王滩乡、钱头层乡、蔡老庄乡、四层乡、三层乡、大洼乡、吴蛮舍乡、王三岔乡、徐三岔乡、蔡桥乡、大汛港乡、二汛港乡、六层乡、刘庄乡、洋北乡、十四顷乡、东墩乡、老墩乡、徐头层乡、徐三层乡、北洋二层乡、后二截乡、沙二截乡、糜家滩乡、吴场乡、汪庄乡、张庄乡、小栾乡、大三截乡、樊沙庄乡、郭集乡、八层乡、戴墩乡、十层乡、夏围乡、陆家码头乡、九套乡、腰路乡、郑庄乡、张庄乡、三滩乡、徐庄乡、吉围乡、周庄乡、二坎乡、三坝乡、四坝乡、黄田乡、大坝乡、小洼乡、夹河乡、三套乡、歪套乡、老梁乡、陈滩乡、夹堆乡、冈墩套乡、陆庄乡、陆舍乡、王庄乡、崔洼乡、于庄乡、大套乡、西坎乡、东辛荡乡、西辛荡乡、潘荡乡、沙荡乡、天盘乡、中秦桥乡、潘家冈乡、张桥乡、徐丹乡、陶河乡、徐围乡、钱庄乡、刘簖乡、张庄乡、七里庵乡、三元庄乡、王庄乡、前瘦蛏洼乡、洪套乡、后瘦蛏洼乡、狼毛墩乡、五份滩乡。
第三区:滩南镇、滩北镇、滩东镇、滩西镇(以上为八滩市辖区),正兴镇、八巨镇、上夹乡、头庄乡、二庄乡、蚁墩乡、圩头乡、头窑乡、朱围乡、下夹乡、三尧乡、卫外乡、西洼乡、季围乡、宋尖乡、王戴乡、夹堆乡、大港乡、孟张乡、兴隆乡、于庄乡、板桥乡、小港乡、木楼乡、溢地乡、溢二乡、溢三乡、溢四乡、正兴乡、正北乡、前窑乡、东洼乡、四巨乡、六港乡、七港乡、勾股乡、淤尖乡、淤滩乡、太平乡、新港乡、西厂乡、粮东乡、粮西乡、东案乡、西案乡、前案乡、潘唐乡、西新乡、东新乡、蔡围乡、黄泥乡、黑泥乡、丁庄乡、阔港乡、盐路乡、七顷乡、四泽乡、年港乡、学民乡、头巨乡、四巨乡、后巨乡、五巨乡、巨外乡、六巨乡、七巨乡、桃园乡、叶杨乡、耿尚乡、西陈乡、巨西乡、九巨乡、巨东乡、十巨乡、界港乡、山程乡、东山乡、山左乡、西山乡、王庄乡、辛蒋乡、河头乡、永裕乡、条冲乡、义兴乡、大份乡、二份乡、十套乡、程围乡、三岔乡、城门乡、套南乡、张庄乡、康庄乡、喻滩乡、沈滩乡、中社乡、下社乡、社南乡、梁港乡、北盛乡、复兴乡、长兴乡、周社乡、朱社乡、汪社乡、大兴乡、二岔乡、孟工乡、孟东乡、孟西乡、三洪乡、六合乡、土山乡、西尖乡、东尖乡、葫芦尖乡、龙尾乡、得余乡、文澜乡、夹河乡。
第六区:五汛东乡、五汛南乡、汇川港乡、团港乡、推虾西乡、推虾东乡、项平乡、三份乡、原平乡、十份乡、四份乡、头庄乡、汉港乡、北坍乡、三截乡、横沟乡、三洼乡、梁场乡、东升乡、野岔乡、五汛西乡、八九层乡、四汛西乡、四汛东乡、四汛乡、姜洋乡、三汛乡、王家南乡、王家北乡、德盛乡、尖洋乡。
第十一区:永康乡。
第十二区:獐沟镇、义安镇、两河镇(今如来庵)、顾樊乡、中兴乡、下尖乡、大西乡、刘栾乡、栾滩乡、上尖乡、徐尖乡、三环乡、三民乡、联合乡、天台乡、南兴乡、蒯湾乡、三埝乡、蒯周乡、二渡乡、三渡乡、四渡乡、顾单乡、张徐乡、徐严乡、昧洋乡、官滩乡、虹桥乡、逢生乡、九灶乡、皋李乡、上旧乡、严成乡、陈庄乡、新滩乡、下旧乡、华陈乡、南尖乡、邹河乡、大港乡、复兴乡、黄岔乡、姜朱乡。
民国时期的阜宁东北乡,村庄的自然环境很差,境内常常是“盛潦倾注辄成泽国”。《阜宁县草检志书》称其“畎浍未浚,行潦无以达大川;人工虽瘁,霪霖所过,得不偿本。故苟简相循,田日以瘠,民日以亡”。尤其是自黄河北徙后,“旧河枯涸,台飓频仍。濒海之地日益坍塌,紧潮啸海,百里为墟,困且极矣!”像丝网浜等当时海滨名镇,都已沉入海底了。特别令人嗟叹的是人祸。清朝虽然海禁初开,但积久弊生,志书云:“关吏之侵海,差埠之扰诈,商贾视为畏途,久绝迹矣。”“自河徙军兴后,商民重困,生计萧条。”而在统治阶级的眼里,阜宁东北乡的民风甚为强悍,“沿海一带,俗尚强悍,鼠雀偶争,各集其党,械斗久之,杀人行劫,视为故常。”因此,上述民国初年每一个村庄、集镇的名字,都饱含着滨海先民奋斗、抗争的血泪。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滨海地名
年5月中旬,黄克诚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率领八路军五纵队一万二千余人,由冀鲁豫南下豫皖苏地区。10月初在原阜宁县西坎击溃国民党二旅和税警团以后,10月7日胜利解放东坎,接着老阜宁县全境获得解放,并成立了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
县境解放以后,阜宁东北乡的各种反动势力拼命反扑。为了加强对阜宁县东北地区的领导,阜宁县政府在东坎设立派出机构——阜宁县东北行署,直接领导老阜宁县二区(东坎区)、三区(八滩区)和六区(五汛区)、十一区(六套区)、十二区(獐沟区)部分地区的抗日救亡和行政工作。年12月,中共阜宁县委决定以东坎为中心,建立中共阜宁县委东北工作委员会办事处,作为县委在东北地区的工作机关,直接领导二区、三区的全部和六区、十一区、十二区部分地区党的工作,领导东北地区人民生产建设和支援前线等工作。
年9月,中共盐阜地区党组织为了强化阜宁县东北地区党政军工作的领导,决定将阜宁县东北行署变成独立的县级行政区,该行政区被命名为阜东县。从这时候开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阜东县诞生了。新诞生的阜东县以原东北行署所辖区域从阜宁县划出,北以废黄河、中山河为界,西至冈墩套,东至黄海,南至射阳河,土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有居民户,人口口人。邹屏任中共阜东首任县委书记,唐克任阜东县首任县长,并将辖区重新划为10个区:一区(潘荡)、二区(糜滩)、三区(八巨)、四区(八滩)、五区(五汛)、六区(华成)、七区(獐沟)、八区(滨淮)、九区(三坝)和东坎区。
民国34年(年)3月下旬,阜东县撤乡、废保、建村,实行区、村制。全县由10个区划建为34个小区,一律沿用历史上的地名,即:潘荡、天场、条淮、大套、桃园、广垛、郭集、大洼、前案、王庄、七顷、八滩、宋尖、正兴、振东、苇荡、五汛、蔡桥、北坍、条洋、华成、鲍墩、千秋、獐沟、黄浦、射北、复兴、长兴、滨淮、杨庄、坎北、三坝、陆集、东坎。同时废除乡建制,改原有的保甲制为村组制。
民国35年(年)3月,由于战争形势需要,阜东县又将34个小区并为22个中区,即:潘荡、糜滩、八巨、八滩、五汛、华成、獐沟、滨淮、盐垦、三坝、东坎、条堆、桃园、条洋、宋尖、振东、蔡桥、千秋、鲍墩、复兴、陆集、坎北。
民国36年(年)1月底,阜宁县的三灶区及北沙一线划归阜东县,增设三灶区。同年2月,为更好地坚持原地斗争,阜东县将原辖22个中区并成10个大区,加上三灶区,全县共11个区,即:潘荡(一区)、糜滩(二区)、八巨(三区)、八滩(四区)、五汛(五区)、华成(六区)、獐沟(七区)、滨淮(八区)、三坝(九区)以及东坎区、三灶区。
综上所述,滨海县的初名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命名的阜东县,之前是阜宁县东北地区。而“滨海”这一县名并非本县所有。民国31年(年)4月19日,抗日民主政权盐阜行政公署决定,将地处阜东县北境的苏北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改为潮南县;但不到一个月,同年5月中旬,潮南县又被改称为“滨海县”。为此,盐阜行政公署还在双套(今响水县黄圩乡)正式成立中共滨海县委员会和滨海县政府,而今日滨海县当时仍称为阜东县。直到7年后,即年11月27日,盐城专署民政字第42号训令,将阜东县、滨海县合并,取消“阜东县”名,统称为“滨海县”。这样,阜东县这一县名就成为一段光荣的历史了。“滨海”二字则是从今响水县旧属名字“嫁接”而来。当然,今日滨海地处黄海之滨,“滨海”县名因濒临黄海而得,这样理解也不无道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滨海地名
年11月28日,阜东、滨海两县合并,称滨海县。全县设18个区,个乡,15镇。区名为:潘荡、糜滩、八巨、八滩、五汛、獐沟、滨淮、三坝、东坎、临海、响水、双港、张集、黄圩、六套、老舍、南河、七套。
年,全县改设13个区,个乡,11个镇。区名为:东坎、八巨、八滩、三坝、滨淮、潘荡、五汛、獐沟、临海、响水、双港、六套、糜滩。同年10月22日,糜滩区撤销,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划归五汛区,总渠以北地区划归三坝区;德胜乡由射阳县划进獐沟区。
年2月21日,临海区12个乡1个镇划给射阳县;滨淮区分别划归八巨和八滩区;三坝区分别划归潘荡区和八巨区;潘荡区总渠以南部分划归獐沟区。原划给阜宁县羊寨区的大关、小关、三冈、绿杨4乡,划回并建大关、三冈两乡,隶潘荡区。全县设8个大区、90个乡、9个镇。
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全县设6个区、1个镇,即:潘荡区、八滩区、八巨区、正红区、响水区、六套区、东坎镇,辖36个乡、个高级社、8个居委会。
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高潮,滨海县于当年9月20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设正红、红日、巨龙、超美、跃进、康庄、东方、振东、卫星9个公社,个大队,个小队。
年4月,响水、周集两公社78个大队划归灌南县,时全县为22个公社,1个镇,个大队,10个居委会,东坎镇新划建中市居委会。
年10月15日,划建果林公社,辖4个大队即陈卢、吕滩、港王、果林。
年,正红公社析出獐沟、陈铸两公社。獐沟公社辖17个大队,陈铸公社辖15个大队,正红公社尚有18个大队。
年3月5日滨海县的中山河北10个公社、2个镇、个大队、5个居委会划出建立响水县。同年4月3日,东坎公社划为坎南、坎北两公社和东坎镇,坎南公社辖24个大队,坎北公社辖20个大队,东坎镇辖4个大队,9个居委会。界牌公社划为界牌、陆集两公社,界牌公社辖19个大队,陆集公社辖18个大队。康庄公社的中山河南部分划建樊集公社,辖16个大队。时全县有20个公社,1个镇,共个大队,1个场代队,10个居委会。
年4月22日,五汛公社划为北坍、五汛两个公社,北坍公社辖14个大队,五汛公社辖23个大队。八滩公社划为八滩、新港两个公社,八滩公社辖26个大队、1个居委会,新港公社辖12个大队。滨淮公社划分为滨淮、临淮两个公社,临淮公社辖15个大队,滨淮公社辖17个大队。
年9月,渔业社会主义改造小组改为渔业人民公社,辖10个大队,名称以1-10个数字为序。时全县共有24个公社、1个镇、1个场代队,共个大队、9个居民委员会。
年,全县取消公社、大队、生产队体制,恢复乡、村、组制。全县设24个乡,1个镇,个村,10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4月3日,八滩乡改称八滩镇。5月21日,通榆乡改称通榆镇。年4月3日五汛乡改称五汛镇。年4月6日,八巨乡改称八巨镇,獐沟乡改称獐沟镇,蔡桥乡改称蔡桥镇。
1年8月,由滨淮划出新生分场裕(玉)华、堆西、新生3个村,樊集乡划出头罾、新垦、中山3个村和樊集乡原使用的国有滩涂合并成立头罾乡。
年6月,撤销二罾乡;原二罾乡并入振东乡。
年3月,果林乡划归东坎镇。
年6月,滨海县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撤销坎南乡、坎北乡、果林乡,并入东坎镇,镇政府驻新建;撤销北坍,并入五汛镇,镇政府驻五汛;撤销新港乡,并入八滩镇,镇政府驻老街;撤销头罾乡,并入滨淮镇,镇政府驻新岭;撤销陈铸乡、獐沟镇、正红乡,合并设立正红镇,镇政府驻孟陶;撤销界牌乡,陆集镇,合并设立界牌镇,镇政府驻陆集;撤销淤尖乡、临淮乡,合并设立滨海港镇,镇政府驻后堆。调整后,全县设15个乡镇,个行政村,37个居民委员会。
年8月,撤销滨淮镇、樊集乡,合并成立新的滨淮镇;撤销大套乡、天场乡,成立天场镇;撤销滨海港镇、振东乡,合并设立新的滨海港镇;撤销陈涛乡,将原陈涛乡所辖区域与界牌镇双区、周庄、官庄3个村委会区域合并成立陈涛镇。调整后,全县辖12个镇:东坎镇、五汛镇、蔡桥镇、正红镇、通榆镇、界牌镇、八巨镇、八滩镇、滨淮镇、天场镇、陈涛镇、滨海港镇,原大套乡改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原滨海港镇单独成立新的滨海港经济区。
年8月16日,县政府根据省、市政府《关于撤销滨海县东坎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苏政复〔〕3号、盐政复〔〕10号)精神,对东坎镇的行政区划作出调整:一、撤销东坎镇。二、以原东坎镇团结、阜康、仁和、东园、坎东、蔬菜、坎北、沙庄、北荡、新建、阜中、阜东、城南13个居委会和会农、新安、东三、广垛、盘洋、头层、沿淮、兴庄8个村委会区域设立东坎街道办事处。三、以原东坎镇新区、坎南、三里、友好、花园5个居委会和三烈、沙浦、三友、桃李4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坎南街道办事处。四、以原东坎镇环城、二坎、孟杨3个居委会和长法、肖港、果林、吕滩、益礼、西坎、响坎、中山河8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坎北街道办事处。五、东坎街道办事处驻幸福路1号,与坎南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坎北街道办事处驻世纪大道1号。六、东坎街道沙庄居委会、坎南街道新区居委会管理权暂不变动,由坎北街道管理。
(未完待续)
来源:《滨海地名溯源》(滨海县政协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