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33站,单程16.9公里,每天最多重复六趟、至少四趟;每隔三天,迎着朝阳出发,收车时已是深夜十点,全部精气神随着车灯的光影流动;天的分割不靠节假日,而是外人看不太懂的排班日程。但这些工作规律的执行人——成健依旧甘之如饴。11年来,每当握上公交车的方向盘,除了恪守对生命安全的承诺,他更将与人为善的信条贯彻始终。
时至今日,春节喜庆的拉花、实时更新的天气资讯、随着酷暑寒冬变换的坐垫;在某个站点一定能遇到的熟客和习以为常的热切招呼声;还有坐车出行不是目的,只想递给司机一盒饺子的阿姨……一幕幕温良恭俭让的小故事还停留在号1路公交车的记忆里。仿佛载着一车厢春光的公交车驾驶员成健,可以让每一位乘客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永远是干净的气息与和谐的美好。
有着七重身份的公交司机
清晨4点30分,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1路“工人先锋号”驾驶员成健通常会被生物钟唤醒。不管6点需要从双台子区还是兴隆台区发车,5点他已从位于大洼区的家中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成健从不觉得他只是一名驾驶员。当只与车为伴,他还是安全员和保洁员。每天摸到即将运营的公交车,他首先打开的是车尾后盖,抽出机油尺测量机油容量,逐一查看空调皮带、发电机皮带有无缺损,再看看胎压、防冻液、气瓶等安全设施。踏上公交车厢,他要检查逃生锤是否完好,座椅有无损坏等。同时还要更新当日的便民信息白板,上面温馨提示着当日天气状况的文字和数字书写得好像印刷体。成健说,那是他下功夫刻意练习的,如今写起来既快又好。这是一种态度,也是感官的美。
疫情之下,除了车厢日常保洁,他还多了一项消毒环节和提醒广大乘客时刻注意自身防护,更要留意大家的健康状况,这时他便成了防疫员。偶尔有乘客不懂如何扫码验票,或想投币没有零钱,他又变身售票员,保证每一位乘客顺利乘车。1路线是一条贯通兴隆台区和双台子区的主要干线,途经2个客运站、1个火车站,有不少游客成为乘客向成健打听如何前往红海滩等知名景点。导游员成健除了帮着规划路线解说家乡美景,还在车上准备了便民服务箱,里面有常用药品、口罩和一份盘锦地图。当他需要专心致志开车时,地图就成为他指点迷津的助手。
人流高峰期,车厢并不永远是和谐的。你碰了我的胳膊,我踩了你的脚时有发生。早些年,成健常要扮演“民事调解员”的角色。劝这边体谅一下都着急回家的心情,劝那边照顾一下上了年纪的老人,推己及人谦和礼让总能引发共鸣。重要的是,乘客们渐渐发现,这名司机啥时候都不急不躁、礼貌有加。成健说,身处服务“窗口”也没少遇到委屈,但乘客的文明素质在连年提升。以车上夏天的小凉垫为例,这些都是四年前他自掏腰包配的。第一天收车,丢了十个。他没气馁,一面向乘客说明情况,一面继续配齐。到第二年时,一个都没丢。他觉得这方寸车厢就是文明的量尺,这座城市正以最美的面貌回馈给为之添砖加瓦的人。
投桃报李的喜悦值得永远坚守善念
从业11年,成健的工作看似每天都在重复。他觉得,动作虽然是重复的,但车厢里每天、每个人发生的故事都不一样。
他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天,一个穿着校服的高中生低着头上了车。“这个男孩今天怎么没去学校?”心里犯嘀咕的成健悄悄地用后视镜观察着。终点站到了,男孩并没有下车的意思,眼睛失神地望着窗外。“小伙子,你咋了?”成健问。一阵沉默后男孩流下的一串串泪水让成健感到有点心疼。成健默默地坐到男孩身边,掏出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子递了过去,亲切地说:“你和我儿子差不多大,有啥事和我唠唠。”渐渐地,男孩打开了心扉。原来,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口角,却被老师误会,并通知了他的家长。男孩心里觉得委屈,又觉得爸爸肯定不会听他解释,于是决定离家出走。“你放心孩子,有啥事咱们慢慢解决,你把你爸手机号码告诉我,我和他说。”男孩执拗了半天,终于将号码告诉了成健。电话接通的瞬间,男孩父亲的焦急顺着电话线冲进了成健的心里。“大哥,你先别着急,我是公交车司机,孩子在我这里……”解释清楚后,成健将孩子委托给了调度室工作人员,转身又钻回车里继续上路。那天,成健的午饭在下午3点钟才吃上。
这么多年,成健帮过迷路的老人,去医院看病丢包的乘客,坐过站的聋哑人……不论多耽搁、多麻烦,成健总是热情地伸出自己的双手,面对对方无以言表的感谢,他笑着说:“没关系,到家就好!没事就好!”因为他觉得,自己同样从帮助别人中获得了更多的感动。
有一年夏天,原本晴朗的天气突然下起了大雨。到终点时,只有贾阿姨还没有下车。成健笑着说:“阿姨,这把伞你拿去!”说着把伞塞到贾阿姨怀里。当时贾阿姨除了道谢什么都没说。但事后,贾阿姨不但还回了伞,还硬塞给成健不少水果。有时候,贾阿姨等在车站,什么都不为,只为问问他,吃上饭没,吃不吃饺子。成健笑笑说:“阿姨,你咋知道这会儿是我的车?”贾阿姨自信地说:“我就知道这会儿差不多该来了!”这趟有爱的公交车,总是显眼的。
事业不分大小传扬崇德向善的种子
年,36岁的成健从鞍山市来到盘锦市成为了一名公交车司机。之前,他曾经开过货车。最初,他战战兢兢,因为拉货和载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生命的责任更重了。一个小坑,一次刹车,一次停靠都需要格外小心。但成健是个有心人,度过了最初走错路线的窘迫后,他极少犯错,保证乘客安全永远铭记于心。
有一次,他出车时手机响了。家人朋友都知道成健开车时不接电话,极少打扰他,此刻手机响起,成健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趁着等红灯的空档他接起了电话,远在鞍山的母亲惊慌地说父亲突发心衰入了院。他是家里的独子,此刻多想马上把车停下,冲回老家,抱住焦急万分的母亲,在病房外守候生死未卜的父亲。可他只允许自己空白了几秒钟,在绿灯亮起时,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此刻他还承担着一车乘客的生命安全,他们同样需要安全抵达不同的目的地继续健康地生活。而且他又马上想到,今天自己的上一班次和下一班次司机都有事请了假。如果自己此刻再请假,等在站点的乘客恐怕不能理解今天的公交车为啥迟迟不到。
他如往常一般冷静地驾驶着,直到安全地走完这一趟。他向队长说明情况后,慌忙奔回鞍山,此刻距离母亲的电话,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幸好父亲被及时抢救过来,并无大碍,否则这将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可父亲醒来,还是一如往常嘱咐他:不要担心,路上注意安全就好。公交行业的特殊性,让他觉得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妻子跟他一个行业,颇为理解他的工作。孩子如今读大学,也无需他过多操心。唯独远在鞍山市的父母,如今已经80多岁,却总是以故土难离为理由拒绝他提出的搬家建议。最长的一次,他连续五年春节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平日只能靠视频通话聊以慰藉,但父母从没有过埋怨。
今年开春,他牵头成立了一支1路公交爱心志愿团队,自愿参与。1路公交线路的十余名司机都加入了其中,大家伴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干劲十足,为整个线路增添了几分活泼气息。11年来,成健与乘客的动人故事是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辽宁好人·最美工人”“第六届盘锦市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背后的注脚,而他永远“在路上”的人生早已被平和、勤勉和善良赋予了厚度。
记者:王叶溪
原标题:《温暖的流动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