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文化盘锦籍修纂地方志第一人李

李蓉镜(~),字虚堂,大洼县田家镇大堡子村人。毕业于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法律专科,曾任奉天警道总务科、民政司民治科科员,盘山厅劝学员长,辽阳地方检察厅检察官,高等检察厅书记官,广宁县知事,伪盘山县治安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年夏,病逝于盘山县城,享年78岁。

李蓉镜学识渊博,是当时“辽右三文人”之一。也是盘锦境内本土人士修纂地方史志的第一人。他爱国爱乡,为人耿直,为官清廉,民间俗称其为李三老爷,生平留下了被家乡人们记忆和称道的事迹。

一修纂家乡志书为盘锦留下重要史料

盘锦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建盘山厅以后,柴璞于年主修了《盘山厅志》抄本。该书设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共十五个类别,万余字。据后修《盘山县志略》序中所述,《盘山厅志》为“急就之篇,其间多未完备”。

民国四年(年),由盘山县知事马俊显任监修官,前县议事会议长孙名耀任编辑,编修了《盘山县志略》。该志书依照《盛京通志》之例,设建置、官制、风俗、胜迹、政绩、人物、宗教、疆域、气候九略,立田赋收入、货币岁出岁入、行政长官、司法警察、教育公所、盐场渔户、居留交通、商埠货物、统捐税务、村屯户口等二十二表。较之《盘山厅志》则系统而全面,全书约四万字。

年,李蓉镜被任命为盘山县县志馆馆长,组织编纂《盘山县志》,李蓉镜亲自参与编辑,与梁畅园、刘壁庭等人,历时半年时间,共同完成书了《盘山县志》的编纂工作。该志书采用条目体例,内设地理、人文、物产、艺文六大门类,42个分目,共30万字。查《盘山县志》序言所述“盘邑地处海滨,设治较晚。远无文献足徵,近乏风时可采,则斯志之简陋,固在所难免。……幸任是编辑者之李虚堂氏(李蓉镜)乃本县有识多材之士,因得其人始克完成。今得窥盘山县政之全豹者实赖李君之苦心孤诣,经半载努力之所致。此绩此功得与县志永垂不朽矣。”由此可见,李蓉镜在编纂《盘山县志》过程中,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勤勉编修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县府的肯定。因李蓉镜对日伪统治不满,所编志书对日伪政权无溢美之词。

该书比之前的《盘山县志略》,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盘山县志复印本

二撰写修政呈文为国为民做了件大好事

年,李蓉镜顺从民意,撰写了《盘山全境绅民以康家段设治不便请移置双台子呈文》(康家段,即今盘山县胡家镇红旗村一带,俗称“六十四方”,是马厂域内被开垦的荒地,方圆面积15.36平方公里),该呈文被奉天省政府采纳,改盘山厅的治所由原定设在康家段设在了双台子。这份呈文中,李蓉镜分四个方面重点陈述了行政机构所在地,应该是对百姓教化的最好地方,一定要四面边境的距离均等,商人平民举首可望,抬眼可见的中心地点。康家段地处偏僻,空旷荒野,村落零星,水路、陆路不通,且地势较洼,十年九涝,填土五六尺抬高地基搞建设,如果依靠老百姓的财力,苦难不堪,如果动用国库的白银得不偿失。而双台子地处中心地带,地势较高,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兴旺,人口稠密集中等等,在双台子设置治所比康家段条件优越,以免设在康家段日后颓废。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奉天巡抚唐绍仪批准的

关于盘山厅治所设置由康家段移至双台子镇的批文

      

《盘山全境绅民以康家段设置不便,

请移置于双台子》呈文摘选

为康家段不堪设治,恳请移置双台子,以免日后衰颓,而期将来振兴,恭抒管见,仰乞宪鉴事:

窃前军督部堂赵,奏准堪辟厂荒,设官分治,以康家段为治所,闻不日兴工,修理衙署。……不得不将地势不相宜者四条,为宪天缕晰陈之。查督帅酌放恭、宽、信、敏、惠五段荒地,唯康家段适中,拟设运粮通判一缺,以资镇慑。迨改设抚民通判,后由广拨七区,新拨四区,划割约百余里。东南一带,几增厂内五区三分之二。夫城署为首善之地,必四境适均,商民所得瞻仰。若在该处设治,不但偏在一隅,且恐顾此失彼,致生尾大不掉之虞。此远近不均,地势不相宜者一也。查康家段地方,向称洼下,十年九涝,盐碱不毛。……若在该处设治,必垫五六尺地基,方免水患。兴此浩大之工程,若资民力,拮据不堪;均用官款,糜费太巨。况商民修筑,力有未逮者乎!盘蛇驿既铸大错,康家段宜鉴前车。此洼下堪虞,地势不相宜者二也。查添官分治,以振兴商业为最先,尤必水旱通融,易期畅旺。若康家段向无村镇,并且水路陆路不通,每当春夏,雨水连绵,人马难行,转运不易。即有富商大贾,有意经营,万不至以有用之财,置诸狂野之地,此商业难以振兴,地势不相宜者三也,查康家段界隶厂荒,村落零星,易启盗贼窥伺。虽现在地皆开辟,伏莽稍清,然无内顾之忧,难免外来之患。况一经设治,则封狱禁徒,关系纂重;征收粮款,积聚尤多,一旦发生意外,不但进无可战,而且退无可守,此盗贼难防,地势不相宜者四也。不相宜者,计有此四端,而欲其振兴也难矣。于此而求一不劳而理之策,莫如移置双台子镇。一取其适中。查双镇东连沙岭,西接锦州,南襟大洼,北抚马厂,周围均约数十里。若移置该镇,居中权以控制四方,有高屋建瓴之势,无鞭长磨机之虞。以视康家段偏于西北,远近不均者异也。一取其高阜。查双台镇地方虽非肥美,而且地势甚高,永无水患。若移置该镇,就地即可修理。既无垫筑之劳,且免颓圯之患。以视康家段水患频仍,洼下堪虞者殊也。一取其兴商。查双台镇界居海口,航船云集,百货日臻。以贾易货贸可达山东,直隶各商埠。且有火车往来,转运称便。若移置该镇,实力整顿,不但可兴一厅商业,并可挽全省利权。以视康家段水陆不通,商业难以振兴者不同也。一取其防贼。查双镇三面临河,一面铁路,前虽盗起如毛,藉此天然地利,且有带砺之雄。以视康家段进退无资,盗贼难防者有别也。两权相较,设治于康家段如彼,移置于双台子如此。……用敢献厥刍荛,仰祈采择!可否移置之处,出自逾格鸿裁。是以为不揣昌昧,联名禀恳台大人鉴核施行,须至禀者。

    

三奉公履职19年为家乡后人所敬慕

年,李蓉镜出任盘山厅劝学员长,后任辽阳地方检察厅检察官。年,考取第四届县知事试验乙等,先后任直隶(今河北省)山阳、任邱、正定、文安、南乐、安平、静海等县承审员(相当于如今法院院长)、高等检察厅书记官、广宁县知事。年,任奉天禁烟善后局总务科科长。在辗转近20年的履职中,他不畏艰辛,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体现了挺起胸脯做人的品掊。

年,日军占领沈阳后,他弃任回到家乡。年1月成立伪盘山县公署,被地方商绅推选为伪盘山县县长。名为主持维持地方秩序,实权却被日本人斋藤金治操纵。同年2月,对日本人统治深怀不满的李蓉镜,与伪盘山县公署总务科长崛泽(日本人)发生争议,被崛泽当场辱骂,李蓉镜愤怒之下,出手掌掴了崛泽一记耳光,随即辞去了仅仅就任33天的伪盘山县长职务。

李蓉镜墨迹

而后,孙咸熙调任伪盘山县长。李蓉镜对素有“大钱搭子”绰号的孙咸熙很了解,孙到李蓉镜家拜访时,直截了当地用反语告诫孙说:盘山这个地方很穷,别叫人们给你送“天高三尺”匾额啊。

年5月2日,伪盘山县组织集会,“庆祝”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归来,李蓉镜在会上说:“皇帝从日本归来,就是日本人为根深蒂固在东北扎根,所以才修睦联欢,说援助满清、恢复满清,进而为友邦,现在又说亲邦,将来又是啥邦?就不知道了,日满一德一心的重点,就是满日一家了,请诸位要深思这个日子!”。之后,他被伪盘山县警察署列为“思想不良分子”和暗中监视的“特要视察”对象。

李蓉镜晚年闲居家中,仍不忘记造福乡里。他曾因辽河洪水灾害,带盘山县民众赴奉天省上书陈情,建议引辽河水入碱河,以减轻水患,他的建议被采纳后,亲自撰写捐资文告,发动民众募捐,保证了治水工程得以按期完工。

李蓉镜学识深厚,喜好诗文,善用典故。存世的诗作61首、散文4篇,多为抒情之作。

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盘锦文学遗产精编》一书,收录了李蓉镜的诗文。

年盘山县县志馆人员合影

      

冮绍仁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执行副主编、盘锦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盘锦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特约研究员等职。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学术论文、研究报告40余篇。

刘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盘锦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摄影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余幅(组)。现就职盘锦日报社。

    

图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编辑:华英

盤錦市圖書館

萬卷樓·悅讀荟

〖pjlibrary〗

长按下图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c/3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