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早上6点半,55岁的刘建军像往常一样,和工友们一起坐上班车,从兴隆台区出发,到位于辽东湾新区的和运集团上班。在“母城”生活,在“新城”工作,这种“双城”生活已经成为很多盘锦人的常态。近几年来,盘锦城市发展的全新布局无形中影响、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布局决定结局。如果把盘锦的发展布局比作围棋,那么布局就是一局棋的轮廓,以后的变化都是在它的基础上产生的。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中盘战和全局的主动与否,因而它是一局棋的关键所在。布局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唯一正确的下法,因此对每一个棋手而言都是一种智慧和魄力的考验。
盘锦向海发展的一盘棋该如何落子?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准确把握全省全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三大发展规律,紧扣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这个发展主题,在思考和实践中探索着城市发展布局,于内构建起“双核双城”战略布局,于外构筑起海陆双向开放平台。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重构城市与产业的关系,走出一条既“适合自己”又“赶上时代”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由内陆资源型到沿海开放型的重大转变。
协调发展向海而行“着眼构建‘双核双城’发展布局,积极稳妥推进撤县设区,进行行政区划深度调整。”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双核双城”战略布局——以辽河油田和盘锦港为“双核”,双擎驱动、互为支撑;以兴隆台为母城,以辽东湾为新城,“双城”拉开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解决南、北城市化不平衡,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辽东湾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盘锦发展历程的重要拐点。今天的辽东湾就是昨天的兴隆台,决定盘锦转型道路,关系盘锦前途命运,是盘锦发展棋局上的关键一子,抓住这一子,走好每一步,全盘皆赢。五年来,辽东湾新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水网、绿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基本建设到位,商业氛围日益浓厚,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全省重点园区前列,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总量的27.9%,实际利用外资占到32.3%,已成为盘锦转型和稳增长的强劲支撑。
发展新城不忘母城。“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盘锦发展处在什么样地位和状态,辽河油田都是我们前行的‘压舱石’、发展的‘稳定器’。”近年来,市委在全力支持辽河油田稳住油气产量的同时,不断加强兴隆台区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消除“油地二元结构”。兴隆台区功能日益完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盘锦城市的核心区。
基于“双核双城”战略布局,盘锦的城市布局开始频频落子。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28日,大洼县撤县设区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我市由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并重,向着全域城市化发展的转变。市委明确了大洼区确立全域旅游的城市定位,要求大洼区在融入“双核”中借势而行,在连接“双城”中特色崛起。
大洼撤县设区对于盘锦城市布局的最大意义,就是打破了县域阻隔,将兴隆台与辽东湾连成了一体。城区临海临港,如同使城市装上了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港为城用,城因港兴。
着眼“双核双城”发展布局,五年来盘锦沿向海大道构建起盘山新县城、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大洼区和辽东湾新区五点城市带,沿公里海岸线开发辽东湾建设现代宜居之城、规划辽河口打造潜力生态之区,形成了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让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可能,使油地和城乡资源更好地流动起来进行合理分配,激发了全域的生机与活力。
至此,盘锦城市布局轮廓清晰,大势已定。
构筑盘锦现代产业体系年6月7日,中国物流东北物流基地项目在大洼临港经济区开工奠基。这个项目将依托盘锦港,建设面向辽宁、辐射东北及全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港口经济的辐射效应正在显现,并由南向北沿着城市产业带逐步传导。
近年来,市委在全面拉开城市空间的同时,经过科学论证、审慎决策,以工业新型化为目标,沿中华路由北至南,依次布局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洼临港经济区和辽东湾新区五个重点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带。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努力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实体经济和环境经济,港口与临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产业转型风生水起。
五年来,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实现重要突破。总投资亿元的兵器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获得核准,30万吨原油码头配套工程环评获批,盘锦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迈出关键一步;总投资亿元的忠旺铝材全产业链加工基地启动实施;北燃公司获批万吨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取得该资质的民营企业;总投资亿元的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的产业结构日益多元,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初见端倪,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崭露头角。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盘锦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跻身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行列。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和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形成了追逐世界高端的产业体系,全市产业升级发生了“质”的转变。
此外,在构建第二产业布局的同时,市委也在思考、安排着第一、第三产业的布局:
在盘山县大力发展河蟹养殖,将其打造成“中国河蟹第一县”;在大洼区大力发展认养农业,打造田园风光,确立了其“全域旅游”的城市定位。
以兴隆台区中央商务区为起点,沿向海大道一路向南,万达广场、士林不夜城、红星国际广场、昆仑新天地、汇美建材交易中心、天沐温泉度假城等一系列高端服务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标志,形成了醉美湿地、辽河口红海滩景区、鼎翔鸟乐园风景区等全域化、四季游的特色旅游产业。
……
目前,承载产业项目的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要素不断涌入盘锦,产业集群态势愈发鲜明,龙头企业的拉动能力大幅提升。
搭起海陆双向开放平台秋天的盘锦天蓝水碧,盘锦港内车水马龙,装卸转运一派繁忙景象。理货员韩来毅手执装卸船清单正在核对数量,随着盘锦港的快速发展,他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上个月,他所在的理货组核对货物吞吐量就达58万吨,与前几年每月10多万吨吞吐量相比较,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是工资增长的现实利益,还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距离港口不远的益海嘉里盘锦仓储物流及粮食深加工项目的2号饲料类专用罩棚库房内,工人们正在对刚刚从盘锦港上岸的吨进口棕榈仁柏进行加工包装作业。这些从马来西亚漂洋过海而来的进口饲料将全部销往东北市场。
两个不同的生产场景,生动地诠释了盘锦港的建设在全市向海发展布局中“一子落定,全盘皆活”的重要作用。
“由因油而兴步入以港而强发展阶段”,这是市第六次党代会后市委在加快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实践中作出的科学判断。盘锦港的建设如同按下城市发展的快进键,使盘锦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圈。
从国内布局而言,盘锦港作为撬动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棋子,通过疏港铁路、沈盘铁路、疏港高速、阜盘高速的建设,形成了纵横域内外、贯穿东北腹地的集疏运体系,使盘锦成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在东北亚发展大框架中看,盘锦港连接“辽海欧”“辽蒙欧”“辽满欧”三大通道,构筑了东北地区海陆双向开放平台,具备了接口“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先发优势。其中,在东线,依托沈盘铁路,已经融入经鞍山、沈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至俄罗斯以及东欧的“辽满欧”海铁联运国际通道,标志着盘锦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西线,依托阜盘铁路、巴新铁路,融入辽宁至蒙古乔巴山到达欧洲的“辽蒙欧”海铁联运国际通道;在南线,采取海铁双向联运方式,融入至日韩以及过南海、经印尼辐射南太平洋区域和经白令海峡到欧洲的“辽海欧”海上通道。
运筹于内,以平方公里土地为发展棋盘,构建“双核双城”战略布局和“五大产业园区”等一系列布局;决胜于外,将盘锦作为全省及至东北亚发展的一枚棋子,构筑海陆双向开放平台。今天,处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新阶段的盘锦,前瞻未来,立足当前,深悟实际,科学布局,使发展的每一步都方向明确、步履稳健,在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盘锦日报新闻热线
辽河晚报新闻热线
小编:芮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