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之声沂蒙山大洼人文地理十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428998.html
猪尾巴沟战斗与“蒙山飞虎队”

对于沂蒙山区的人们来说,年的冬天仿佛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那一年,不仅天气出奇的寒冷,而且由于日军以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集中了5万重兵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原本蓬勃发展的沂蒙山各个抗日根据地也一度陷入低潮。时至今日,很多经历过那次浩劫的老人们,在形容一件事情糟糕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乱的跟41年似的”。

这次日军扫荡的重点是东部蒙山,因为那里集中着八路军师主力、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工会等山东党政军重要机构,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就发生在那里。大洼位于整个蒙山山系的西部,这里并不是日军本次扫荡的主攻方向,日军集结的五万重兵中,用于进攻大洼及金线河流域的只有多人。但是因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都已经调离,所以守卫这两条山峪的,是费北行署大队及四个区中队这些地方武装。

费北行署大队,原名费北行署保安大队,成立于年秋天,是在民团的基础上组建的,不少战士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至于所谓的区中队,基本上属于半农半兵形式的民兵组织。费北行署大队加上四个区中队,整个费北地方武装只有六七百人,而他们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上千名日伪军。

年11月18日左右,战斗最早在猪尾巴沟打响,日军罕见的动用了飞机,对费北武装坚守的猪尾巴沟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不过这个对正面战场屡试不爽的绝招,在山区使用显然是用大炮打蚊子,据曾任费北行署武装科长的陈明五回忆,“敌人扔下的炸弹都象热水瓶那样大,我们都分散隐蔽着,敌人的飞机在深山里发挥不出什么优势”。相反,一些胆子大的战士“从这个刚炸起的弹坑跳到另一个坑里,有的还拾起刚爆炸的炮弹皮,举起来说:‘都来看!还热哪!’”

真正的考验从第二天开始,漫山遍野的日军在大炮的掩护下,向猪尾巴沟阵地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费北武装则利用有利的地形与敌人周旋,整个猪尾巴沟顿时被硝烟笼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面临敌众我寡的局面,关键时刻,费北行署战斗指挥部决定避其锋芒,将部队拉到西面的金线河流域与敌人兜圈子。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费北武装又先后在蒙山主峰龟蒙顶以及广崮尧北面的高山与日伪军展开两次激战。在给予日伪军有效的杀伤后,为了保存抗日力量,费北领导决定兵分两路突围,待日军扫荡结束后,再返回蒙山坚持斗争,至此,以猪尾巴沟战斗开始的这场扫荡与反扫荡的斗争告一段落。

如果单纯从结果来看,好像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这场扫荡战的胜利:中共费北县委及行署被暂时的赶出了蒙山,行署地方武装从六七百人骤减至两百来人,根据地也被日军丧失殆尽。

但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一周之后,突围出去的费北武装又悄悄的返回蒙山,他们吸取这次反扫荡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在八路军师政治部主任肖华的亲自策划下,一支由12人组成的蒙山特工队宣告成立。由于队员们个个身怀绝技,势如下山猛虎,经常打的鬼子汉奸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所以“蒙山飞虎队”的称号便在蒙山周边百姓中流传开来。

由于敌人的封锁,“蒙山飞虎队”弹药缺乏,他们就采取了“15发子弹解决战斗”的打法,队员们普遍持双枪,左右枪各5发子弹,口中含5发子弹,枪里的子弹打光了,就把嘴里的子弹吐出来继续打,打完后撤退,绝不恋战。由于队员们枪法准,尽管只有15发子弹,也能极大的杀伤敌人。至于为什么要把多出来的5发子弹含在嘴里,而不是放在衣服兜里,据说是为了能够快速把子弹压到枪里,在紧张的战斗中,如果忘记子弹放到哪个衣服兜了,恐怕被先撂倒的就是飞虎队的队员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蒙山飞虎队”这个在日军大扫荡后留下的星星之火,经过2年多时间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终于形成了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年6月,猪尾巴沟据点被八路军攻破,臭名昭著的汉奸大队长孙彦喜逃至东面山沟中,他自知罪孽深重,于是开枪自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至此,有关池家寨的红色故事告一段落,让我们继续前行,了解富泉行政村的另外一个自然村——城泉村的故事。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寇磊

责任编辑:蒋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c/8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