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枥老骥的壮心之旅24天西藏行纪实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78092.html
《伏枥老骥的壮心之旅——24天西藏行纪实》作者:老江序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有人愿意平平淡淡,有人愿意来点响动,孰优孰劣,难以评判,各自追求自己的自由吧。话说今年3月退休,早在去年就计划好了,届时和同龄的同事(他小我几个月,已在单位内退,今年年底才正式退休)一家,用上一个多月,自己驾车痛痛快快游一趟西藏、新疆,领略一下祖国大好河山,也为退休庆祝纪念一番。然而,天不遂人愿,年底年初,一场新冠病毒疫情,让游疆藏计划泡汤。我倒是随意,只是苦了我的同事,他为了疆藏游准备了好几年,买了制氧机,无人机,甚至专门买了越野车——没办法,疫情当前哪里也不能动,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咱不会像西方某些傻子们一样,宁死也要去追求“自由”。由于我国采取措施得力,民众绝对配合政府指令,疫情很快被控制住,同事家儿媳妇也很懂事,带着孩子回外省娘家歇伏,使他们两口子能腾出手来放心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我们的疆藏游又被提上日程。不过由于新疆突然出现疫情,让我们疆藏游缩水成了藏游,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觉得遗憾,看看西方疫灾深重,每天数万人确诊,数千人死亡,在我国还能出门旅游,真是幸运。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理之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道阶梯,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平均海拔米以上,这里远古时期曾经是海底,今天高原上发现的大量古海洋生物化石可以得到印证。从珠穆朗玛峰一带河谷中,人们发现古海洋螺类古珊瑚类化石,证明那里曾经是海洋。数千万年前,古印度板块(冈瓦那大陆分裂的一部分)撞向欧亚大陆,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变,曾经的海底变成陆地,陆地又不断抬升变成高原,——青藏高原,高原氧气稀薄不适合人类生存,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褶皱断裂处形成高耸的山峰——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横断山,最近有消息称珠穆朗玛峰曾经高米,可见当年的地球板块碰撞之剧烈。青藏高原承接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形成降水,以几千米高差向四周流淌,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水塔,滋养着数十亿亚洲人,比较著名的河流有中国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恒河、印度河等,河流切割冲刷形成峡谷,同时带走泥沙在河流下游淤积,形成大块平原,如我们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恒河平原等,为我们现代人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印度板块现在仍然向欧亚板块飘移,青藏高原及其边缘不断发生的地震证明了这一点。话休絮烦,向着西藏,走起。启程第一天、第二天(7月21日、22日)7月21日早8点,收拾行囊装车,带上旅行生活用品,怕堵车造成不便,专门买了帐篷、液化气灶具等。从家里出发,经霍寨高速口上G5京昆高速,在太原北转太佳高速行驶公里,到达陕西榆林定边县。天黑下来,住在定边泰豪酒店。第二天一大早上京藏高速,准备夜宿西宁。下午4点到达西宁,发现时间尚早,由于时差关系,那就比河北时间更早,临时决定夜宿青海湖。翻过日月山从高速上下来,到达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天黑下来,发现小镇子还不错,旅馆饭店林立,决定打尖于此。手机海拔软件测定,米,到了真正的高原。脚下有些发软,呼吸有些局促,但反应到此为止,没耽误什么事。找到一家藏民开的旅馆,条件还算可以,就是沟通起来费劲,汉语发音不准,用词也与我们有差别。办完手续,出去吃饭,在超市买了一瓶青稞酒,在一家回民饭店点了四个菜,由于回民饭店不允许饮酒,让人家给送到住处吃喝了一番。倒淌河镇名字怪怪的,经询问得知是该镇一条河,由于地形原因,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像井陉县的倒流水(叫转音叫大落水)村名有些相似。据称原来青海湖曾是外流湖,湖水直接流入黄河,后来在地质变迁中湖下游抬升,阻断流入黄河的河流,新水源沿过去河道,倒着流入青海湖,倒淌河也就顺理成章了。倒淌河镇出名,还因为文成公主曾途经此地入藏,现在街头矗立着公主的塑像,看来藏族人民至今仍在怀念这位藏汉和亲的历史人物。青海湖,茶卡盐湖第三天(7月23日)倒淌河镇距离青海湖还有几十公里路程,早晨起来不一会就到了。买票进得景区,青海湖近看就在眼前,远望尽收眼底。我家两口子前几年曾经来过,今年再看,发现青海湖水位较前几年涨了两三米,昔日游乐场地已经成了水面,并排两座桥,低矮点那座桥面已经上了湖水,景区管理者在上面铺设塑料泡沫块维持通行,但一不小心还是会把鞋弄湿。早就听说近年来青海湖水位上涨面积扩大,我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它再次外流,成为黄河的支流?由于天下着雨,水天一色,灰蒙蒙的,也没啥好看的,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青海湖,驱车朝下一个景点——茶卡盐湖驶去。国道沿途,南边是山,北边是青海湖,延续好几十公里,从共和县黑马河乡告别青海湖再次进山,翻过祁连山的南山,远远看见茶卡盐湖,时已过午,雨过天晴。青海的盐湖资源是真丰富,仅一个茶卡,面积就达平方公里,湖底结晶是盐,路是盐铺成的,到处是盐堆,还有景区用盐雕成的景观。茶卡一带远古曾是海洋,由于喜马拉雅运动,远古海洋同大洋隔开,海水不断蒸发盐度增加,饱和后形成大量析出盐,可以看到盐湖里无任何生物,湖边无淡水注入的地方寸草不生。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景致。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两山终年积雪,雪山云朵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镜子交相辉映,号称天空之镜,美不胜收。众多游客身着鲜艳服饰,特别是老大妈们,矫揉造作,忸怩作态,拿出纱巾,戴上黑镜,倒也好玩。今年盐湖有了新玩法,游客可以套上鞋套,在浅浅盐湖里踏水游玩,大家星罗棋布般散在水面上,在天空之境迷幻色彩的映衬下,如临仙境,煞是漂亮。看完盐湖,我们人不歇脚,驶上高速,朝下一个宿营地——德令哈奔去。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德令哈,蒙古语是金色的世界的意思,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年常住人口7.31万,小城市挺整洁,海拔接近米。在路上,我们远远看到一片像绿油油的庄稼,墨绿墨绿。我猜想是不是大面积种植青稞的缘故。稍近点看,庄稼为啥不随风动呢?正疑惑间,来到近前,仔细看原来是一池湖水,像极了宝石中的祖母绿,平静的湖面,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遗憾,它处在高速路的左边,不能停下车来细看,前面近处也没有出口,只能在行进中用手机拍了几张不太理想的图片,聊作纪念吧。翻了翻随身携带的地图,得知它的名字叫小柴旦湖,真是美哉。当夜住下无话。经大柴旦到格尔木第四天(24日)朋友说大柴旦有个魔鬼城,是驴友们的打卡地,值得一看。大柴旦,中学地理课上学过,当时觉得地名怪怪的,不知是啥意思,估计是蒙古族语的音译。知道那里有盐池,那时还不知道茶卡。现在知道,大柴旦就是大盐湖的意思。大柴旦是海西州县级派出机构,整个镇子不大,在一座山南侧,挺整洁。据说镇子有一万多人。上午10点到得镇来,查百度知道有一个盐湖,名曰翡翠湖,就在镇子附近,一听这名字就不一般,于是加了一个点,好在离格尔木不远了,当天的行程也比较宽松。严格说起来,翡翠湖比茶卡盐湖小得多,但它独具韵味,湖水颜色更清亮、深蓝一些,这个景点正在建设中,还没有收费,不过由于更远离人口密集地,游客不多,环境很宽松。少不得拍照取景,以作留念。第二个景点是魔鬼城。从大柴旦向西北,走了几十公里高速公路,下高速前,指示牌标注至敦煌还有多公里,库尔勒若干公里,原来大柴旦已经地处青甘新疆交界处。我们走上国道,公路质量还不错,只是满目荒凉,多数地方寸草不生,没有一丝生命迹象,好像走在想象的月球上。我去过新疆和蒙古国交界老爷庙口岸一带,和国道景致完全一样,干旱扼杀了一切绿色。又走了80公里,来到传说中的魔鬼城。它其实就是风化的雅丹地貌,黄土丘陵经过长期雨水风蚀,形成如大蒙古包一样的圆山丘。我去过新疆的魔鬼城,那里的山包比大柴旦的更高大一些,风的痕迹更明显一些。不过大柴旦的山包在雨季有不少泡在水里,这比较独特。纵观整个柴达木盆地,地势平整,海拔也不是太高,大片国土就在那里静静地荒着,让人倍感可惜。能不能把青藏高原的淡水引进柴达木,先别说新疆,已有热度的红旗河工程尽管令人鼓舞,但毕竟工程量太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上马的,但要使昆仑山的河流改道,让它流入柴达木盆地,恐怕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也看到了,在有水源的地方,还是可以造就一片绿色的,以柴达木地区的纬度、光照等其他条件完全可以兴办农业、畜牧业。在去往魔鬼城的路上,我们就看见一条水渠浇灌着以平方公里计的青稞田,如果搭上种植大棚,估计什么作物都可以种出来。想到此,一种想在柴达木当地主的冲动油然而生。这事能不能干,还是留给专家们来回答吧。正想着平地,却来到了一大片盐湖。只见湖中有铁路,有加工设施,还有成坨的盐堆,好大规模,好气派,看地标,名察尔汗盐湖,应该是全国规模比较大的盐湖,该盐湖面积平方公里,格尔木河和柴达木河等河流注入盐湖,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湖上形成了厚厚的盐盖,青藏铁路和公路就直接修建于盐盖之上。湖里含有丰富的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总储量达20多亿吨,是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下午4点多,到了格尔木市。由于第二天要穿过昆仑山和藏北无人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藏高原,需要在格尔木准备氧气包,以防高原反应。我们先找好宾馆住下,随后来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那里有如枕头一样的氧气包,隔壁一家药店,有灌装氧气瓶。我们在药店买了五罐氧气瓶,每瓶15元。正要付款,进来一位女顾客,说氧气罐吸2分钟就没气了。店员说不可能,一般能用10分钟,她随即打开了一罐氧气,结果真的不到两分钟就没气了,女店员一脸疑惑,赶紧打电话问别人,结果就是只能用2分钟。还是我曾经吸过氧,给她们解释了一番。高原吸氧并不是不间断的吸,每次吸上三五口缺氧症状就缓解了,如果不能缓解,那你的高原反应就严重了,还是趁早离开高原,毕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这位女士在格尔木就需要不断吸氧,我看她去西藏悬了,格尔木海拔才米,一般人没有什么症状。吃过晚饭街里转悠,碰到一位在格尔木做生意的邯郸老乡,与他攀谈,他说在哪一条街上有卖氧气包的,大车司机们经常去买,明天早晨路边店就有,不用专门去,听到此我们放心回旅馆休息了。穿昆仑山,过藏北无人区,目标那曲第五天(25日)清晨7点半,我们到加油站加满油,顺便问了一下氧气店,人家告诉我们不远处就有。来到店铺前,店还没开门,由于时差关系,西部上班晚。照着上面的电话打过去,老板说让员工20分钟之内赶过去,只好等一会。半小时后,员工开面包车过来,拿上空氧气包,去不远处仓库里很快抱着五个充满气的氧气包来了,每个15元,要说也不算贵。付款拿过氧气包,发现氧气包竟然是家乡石家庄生产的,什么大桥医用品公司,备感感亲切。来不及仔细回味,赶路要紧。南行20公里,远远的昆仑山来到近前。昆仑山据称是中国的龙脉,是中华大地的地理脊梁,看到它巍巍然屹立在中国西北高处,俯瞰整个华夏,龙脉脊梁之言果不虚传。就要踏上真正意义上的青藏高原,心中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一种就要接受未知挑战的感觉。虽然本人年过花甲大山大河都走过不少,还去过前藏后藏,但自驾穿昆仑过草地,仍是人生第一次,其他三位更是没有到过青藏高原,他们更是显得兴奋,叽叽喳喳发出赞叹之声。进山不远,堵车了。原因是前面的检查站,在逐一检查路过者的身份证,大车小辆,堵了百米,经过10多分钟查完身份证上路,突然发现路比昆仑山外难走多了,路面不平且变窄,弯道上下坡增多,最不能接受的是,限速极低,时速30公里,还十多公里区间限速,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火气,这是不让走路啊。普通人骑自行车也能到20公里呀!到那曲多公里,这要走到什么时候!没办法,你不满意也没地方说理去,只能遵守。看到不少车辆,在区间测速终点前停车等候,有补水的,也有“放水”的,倒是充分利用了时间,但由于路窄,又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好在很快驶出了蜗牛测速区,心情好起来,边走边欣赏山、河、路、草原。国道也就是京藏公路在青海西藏段又叫青藏公路,在昆仑山中一开始沿着一条湍急的泥汤子河,蜿蜒向高处爬行。查携带的地图,这条河标明为格尔木河,这才想起求解格尔木到底是啥意思呢?百度查找释义,格尔木是蒙古语音译,翻译过来,意思即河流密集的地方,想想也是,昆仑如此大山,再居于雨水丰沛之地,肯定会出现河流密集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水草丰美,适宜人类居住,出现城镇,就叫格尔木,也就顺理成章了。上午10时,路的前方出现了雪山。这应该是进入青海后看到的离得最近的雪山。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不断压实成为冰川,在太阳照耀下反射出银白色光芒,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造化,拿出手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一直到远离雪山而去。上午11时,到达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海拔达米。停车,在公园标志物前拍照留念,同时休整一会儿。再往前走,看到一个几只藏羚羊标志物,上面刻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字样。这也意味着,就要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了,也是纯粹的藏族聚居区——玉树藏族自治州。跨过昆仑山口,进入青海南部高山台地草原区,尽管海拔奇高,但是地势平整,绿草如毯,时不时一洼一洼大小不等的水塘,远处的雪山,在太阳映照下格外显眼,雪山和草地,构成了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据称国家近年内要建成4.5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吧。进入无人区,有好多话要说。一说无人区。人流车流川流不息,如何能叫无人区?西藏是一个还未开化的地方,区内没有什么工业,资源也没开采多少。几百万人要过现代生活,需要大量的物资输入。看看青藏线,大吨位运输车车流滚滚,一辆接着一辆,往西藏方向的多是重车,运输的多是石油制品、水泥、钢材,车辆从牌照上看多是青海、甘肃、山西、河南、河北的,甚至还有不少黑龙江的,这一趟要跑多少天呀?而出藏的车辆多是空车,没东西可以拉出,或者从成本计东西不值当得拉到内地,造成运力的极大浪费。支撑西藏人生活,真不容易,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人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呀!真想不出,青藏铁路开通前,曾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要不看不到藏羚羊呢,就这,老虎狮子也得给吓跑了。不过在安静处看见一头藏野驴,算是西藏之行看到的唯一野生动物。二说青藏公路。青藏公路(国道)青海玉树境内,或者说从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口这段,不敢说是中国最难走的国道,起码是笔者走过的最难走的。尽管路面高出地面很多,部分地段还插着铁杆,据说是防永久冻土融化损害公路的,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大坑套着小坑,沉降连着沉降,不少路段路面倾斜超过30度角,整个车都是斜的,事故隐患巨大。本人拍了一段抖音视频,配词是:国道烂到家了,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史上最难走的国道,所经历的。行驶缓慢造成大堵车,没有事故的大堵车,十数公里让人窝火。走出堵车路段,亲眼看见一辆杨嘉大罐车四脚朝天倒在路边的沟里,让人出一身冷汗。我朋友猜测是车速快被大坑颠起失去方向所致。既然青藏线如此重要,国家就不能想想办法,把公路好好修一修,保持个良好状态?据当地人讲,是永久冻土带问题解决不了,年年修,年年毁,永远在修路,又永远在坏路,修路修路,永远在路上。青藏铁路都解决了这个问题,难道公路建设就不能借鉴一下?为百年大计投点资,笔者认为是值得的,列位咋看?下午4点半,路过唐古拉山镇,我们一天计划的行程才走了一半,心想走过无人区,路会好走些,七八点钟到那曲,不应该有什么大问题。到了唐古拉山口,一座"西藏北大门"、“西藏人民欢迎您”的大牌坊映入眼帘,这标着,马上要走出青海省海西飞地,进入西藏那曲地区了。又走了好一段山路,海拔高度开始下降,但似乎太阳下降得更快,虽然路况比起无人区来好了不少,可是太阳落入唐古拉山西边,能见度渐渐暗了下来,要走夜路了。看看导航,离那曲还有两百多公里,如此路况何时才能到啊?从未走过的路,“摸黑战争”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转眼10点多,看来到那曲住宿是不可能了,那要走到凌晨一点,开了一天的车,走了从未走过的烂路,我朋友已经觉得累了,我们决定改变既定行程,夜宿安多县。11点多钟,眼前看见一片光亮,安多县城到了。随便路边找了一家旅馆,多一间房,也顾不得讨价还价就住下了,还在楼下饭店每人要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每碗20元,大家觉得脚底下像踩了棉花,一动就喘,头也晕乎乎的,吃了赶紧睡觉。安多县平均海拔5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平均5,听起来头都大。县域1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万,3平方公里一人,真可谓地广人稀。安多县城海拔米,差不多是全县最低的地方,看来安多人民还是有智慧的。第二天醒来行路,到高山上回望县城,四周都透着气,赶不上河北平原的一个村子大。过那曲,目标拉萨第六天(26日)第一次住海拔这样高的地方,我们都担心晚上睡不好。实际上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大家晚上睡觉好像心里装着事儿,一小时醒一次,怎么也睡不踏实。我两口和朋友,睡得还算可以,反应不太剧烈,可朋友老伴儿就不行了,一晚上没睡好,脸色惨白,精神萎靡不振,话也少了。我心想是否顶不住了,要是那样,看看到了拉萨有无好转,如果还是不好,我们会立即结束这个行程,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出了县城不远就开始爬山,不一会儿就上了米以上,提醒大家吸上氧气。1个多小时后,路过了那曲,那是我们原定的昨天到达的目的地,国道离那曲市还有一段距离,也没看清楚那曲的模样就过去了。沿途照样是藏北草原,小草抹在地上一片碧绿,起起伏伏的山包,一幅电脑屏保景象。国道旁边,正在修高速路,从工地旁标语上看,是在修京藏高速,我们祈祷,赶紧修通吧,这次走青藏线我们早已吃尽了苦头,不过和青海格尔木的高速接上,估计猴年马月了,要是十年八年,估计我们因年龄关系,也就走不动,跑不着了。正在修的是那曲到拉萨段,我们开玩笑说应该叫那拉高速,有没有叶赫公路那就不知道了。在离羊八井不远的路上,看到发生一起车祸。一辆川L白色轿车和一辆越野车发生碰撞,越野车四轮朝天翻在路标沟里,川L的左前脸撞得稀烂,有人受伤坐在了路边。我们忽然想起,那辆川L轿车在数公里前刚刚超过我们,擦着我们的车,开的贼快。刚才说这车是个事故苗子,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事了。看来这辆车的人西藏行是玩完了。下午5点半,到达拉萨市区。我有个亲戚侄女婿在拉萨做生意,还有一个乡亲也在那里做生意,侄女婿帮我们定好住宿房子,安排好需要提前预约的布达拉宫门票,乡亲为我们准备好晚餐。考虑到拉萨的景点都在布达拉宫附近,亲戚直接把酒店订在离布达拉宫几百米的地方,太方便了。有亲戚朋友可以依靠真不错,省去了不少事,看来多交朋友真没错,关键时候能帮你。在一个山东风味儿饭店吃罢晚饭,亲戚和乡亲几人把我们带到布达拉宫广场。晚上的布达拉宫门前也是非常热闹,广场边的观景平台上,来自八方的游客尽情和夜幕灯光下的布宫合着影,闪光灯闪个不停,布宫广场上,更是游人如织,不少人拿着矿泉水瓶子,在广场上倒一片水,布宫的影像倒映在水中,人在真景影像之间,如入仙境。我们在这醉人的美景中,呆了一个多小时,觉得困乏,回到酒店休息。拉萨海拔米,空气相对充实,果不其然,睡了一个好觉。拉萨市区游玩,继续夜住拉萨第七天(27日)早晨醒来,神清气爽。昨天还快顶不住的朋友老伴儿,也精神焕发,我们可以放心继续游玩了。9点多,我们来到布达拉宫,亲戚委托的朋友把我们领进安检后,发给我们一个领票码,自己进去领票就行了。他定了6个人的票,除了我们一行4人,还有山东青岛的小两口,男的是浙江丽水的,一块儿领票,几千里之外,能临时组成一个小团体,想来也是一种缘分,所以大家虽然刚认识,但也不生分,领的票来,还直道再见呢。拾级而上,参观布达拉宫,也是几步一喘,汗流浃背。7年曾经来过,还有不错的解说,知道它是政教合一统治者之所在,所以对其中的内容我是不太感兴趣,于是心思就想别处去了。看看里面琳琅满目的金银珍宝,再看看拥挤阴暗的宫室,总觉得哪里不匹配,也不知道当年西藏的统治者们,住在这样的地方怎么就满足了?参观完布宫,站在围墙边上,拉萨市区尽收眼底,看来布宫所在的地方还真是统治者精挑细选的,居高临下俯瞰全拉萨,既显着自己高贵,又给百姓以威慑,还真有他们的。回得酒店,见一家东北人开的饭店,进得店来点了几个东北家常菜,来了一瓶啤酒,吃完回房间休息。说到了喝酒,在西藏是有讲究的。一般刚到的不能喝酒,因为会加剧高原反应,一般过去两三天,适应了高原环境,就可以喝点了。洗澡也是同理。只要不是太难受,一般不会有多大问题。你看西藏人,喝酒猛着呢。午睡醒来,顿觉精神放松。这是出门以来的第一个午睡,真觉得幸福。出门旅游,尽管是自驾游,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但由于以往旅游形成的习惯,总是不能宽松。想想也是,自己花钱出门,总想在一定时间内,走更多的地方,时间上就从紧了,往往是大清早就起床,午饭草草吃,下午熬个黑,吃完晚饭经常就九、十点钟了。旅游结束后回家了再打总休息几天,号称恶补。看来这个习惯真需要改一改了。下午,行程只有一个,大昭寺。本来离我们驻地不远,但上午走累了,决定还是开车吧。在西藏,吃饭走路都是力气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c/9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