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1.html
灵丘文化古堡下北罗
灵丘县石家田乡东有一个村叫下北罗,虽然地处山乡僻壤,却蕴藏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其村名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下北罗村是灵丘周边县商贾赶集打歇住店小村庄。可南去三山集镇、灵丘县城,东到腰站、涞源县集市,北上广灵蔚县,虽无险关隘口,也算商贸便道。村南有一座高山叫峡峪界,山中有一道山谷,山峰峭立,溪道羊肠,险峻之处,仰天一线,常有骡马驮队从这里过往。话说日久天长,有一蜘蛛在山洞修练成精,一天把从这里经过的一匹驮马给网罗住吃了,四野震动,自此就再也没有人从这里经过了。上天知道后,派雷公电母要除掉这害人的妖精,可这蜘蛛精非常狡猾,几次出手都没成功。最后用了一个胆大的樵夫,手持双斧和蜘蛛精拼战,引诱出洞,才将蜘蛛精用雷劈死,这条便道才重得平安,过往饮水的骡马也多了起来,人们就把这条山谷叫成罗马峪。罗马峪北的堡村也因此而名北罗堡。由于村子处在象鼻山下,后来的人们又把这个村子叫成下北罗。
下北罗村南有一座小山峰,东高西低。山北有一片宽阔的土地,耕种起来地头很长,故而这里被唤作长城地。村中老人说,谁也说不清在古时的哪年哪月哪日,有一个农夫在长头地耕犁土地,当耕到地中的时候发觉地下有硬东西尽扛犁尖,同时耳里听见有“好划你爷的鼻子”的声音。第一次农夫没有在意,认为是自己劳累上火引起的耳鸣。第二次耕到此处时声音更加真切,犁被扛住不能前行了,农夫就停下犁来,刨开土地发现下面有块石头,越刨越大,竟然是一尊石像。一人无法挪动,农夫只好回村叫了很多人帮忙,结果挖出了一尊一米多高的三圣菩萨造像,雕刻工艺高超精湛,鼻尖上有一点犁的划痕。因此人们把这座小山就叫成了鼻山,认为这是天赐的佛爷,应该在村中盖个佛殿供奉起来。村人在村东象鼻山上的大洼梁选好地址后,就组织大伙从长城地往大洼梁上抬。当抬到大洼梁下的东台地时,好像重了好几倍,压得人们实在抬不动了,就把石佛造像平放在地上,这时天色也晚,人们也乏困极了,商议后决定明天再往山梁上抬。可是第二天当人们来到东台地时,发现石佛造像早已背东面西自立了起来,很是惊奇。人们认为佛爷可能看中东台地这块地方了,说咱们就不用再抬了,就把佛殿盖在这里吧,因此就在东台盖起了菩萨殿,并栽下了两棵松树。随着岁月的沉淀,这里就成了灵丘县有名的佛教文化景观,菩萨造像也被收录入“大同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名胜古迹中。
后来菩萨殿因多年失修,坍塌毁坏。年祖籍下北罗村的太原僧人妙高法师,在菩萨殿的旧址建起规模宏大的感应寺。施工中发现了很多疑是北魏时期的石刻,据寺中的毛洪亮老人说,在过去维修菩萨殿时中梁的铆缝里发现过北魏时期建造佛殿的文书,后来遗失民间。现感应寺主持释义缘讲,他和村主任白生明考证,古松已有年了,以松树推算感应寺应始建于公元年的北魏时期。感应寺的南部还发现有可考价值的石刻佛像。现在寺中古松下遗存的菩萨造像座上有“甲午□八月辛丑,□有蔚州灵丘县清信仕佛弟子李思绍张□……”等字迹。可惜多年风蚀,很多文字已难辩认。
下北罗村还流传很多奇闻异事。堡门西下的小土丘上建有奶奶庙,庙前有一棵古柏,在灵丘县东北山区很有名气。除逢年过节乡民礼拜进香外,每年的四月四还要举办盛大庙会活动,在这期间古柏就会冒出缕缕青烟,飘然上天,有时一月要冒好几次,吸引着很多香客来敬香朝拜,为庙会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下北罗村西的高台上有座三国庙,供奉着“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三弟兄。在盛行供奉关老爷的地区盖一座“三国庙”供奉,也属罕见。
村北鹿迷沟因出现很多箭头而叫的乱箭沟,村南传说有将军战死而得名的将军山,这也是下北罗村的特有的文化留存。
下北罗村北的鹿迷沟以前有一个泉眼,泉水潺潺地从北罗堡门西的河槽流过,河滩在溪水的滋润下为整个村庄增添了几分灵气。泉眼的旁边有座龙王庙,传说有两个路人到庙中避雨,突然有两条龙飞临头顶,把两人吓得半死。原来龙王庙中暗处有两条雕龙,在敬香叩拜处设有机关,遇人叩拜,二龙即现,非常神奇。
在下北罗村西有九个山嘴,听老辈人说,古代刘罗沟村有要出皇帝的传说,这里是总兵的风水,压得村里很不正常,鸡不打鸣,狗不看门,生下孩子没有哭声。最后,在堡门碹上安了两个龙头出水将其冲破。年大地震,大队派人在堡门上警戒防震,结果地震把龙头出水和北罗堡门的石刻门匾连人一起震了下来,人却安然无恙,在村中传为奇事。
下北罗村分前堡街和后街两部分居住,前堡街就是古代的北罗堡。北罗堡不但历史悠久,建筑选址也十分讲究。南北有深沟屏障,东有象鼻山依托。堡门朝西,石砌坚固,上建面阔独间的双面楼阁,西面“五谷庙”,东面“文昌阁”,从堡内拾阶上楼敬拜。以前堡门碹上镶砌有石刻匾额“北罗堡”。堡门雄踞高瞻,堡墙夯土严实,出入堡内只有门下一条石漫坡道通行,像一座居高望远、守备严实的军事堡垒,却又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现在文昌阁上面的兽砖吻瓦遭到了严重毁坏,但是文昌阁上八组精美的龙形砖塑活灵活现,是下北罗村具有文化代表的标志古建筑。文昌阁下垒砌有一块螭龙碑额,上篆刻有“重修□音寺□”的字迹,为这座寺庙留下可考的实证。
据村中八十多岁的刘要老人讲,过去进了堡门道北是一座较大的寺院,建国后期寺庙拆毁,用寺庙的木材盖了学校,至今学校的房上还有带有绘画的木料。现在寺庙的古松古柏依然参天茂盛,三彩釉脊砖散落四周,巨大的石碑铺在台阶上已磨得字迹无痕了。
北罗堡门外石砌墙上嵌着一块青石站佛造像,眉脸虽然严重损毁,可佛像的衣纹线条流畅,褶带飘然,刻有“灵丘县三山镇下北罗□□□地东至□□西至□□甲子年月日”等字迹,也是下北罗村极具可考价值的文化载体。
现北罗堡当街王姓家族的挡石和拴马桩依然可见,是过去王家产业显赫的见证。河浙村有功名的陈氏迁居堡内,并在村西河畔叫窑湾的地方置地淤田,发家兴业,成为大户。又有郭姓流民居住堡内,经常受人欺负,郭姓子弟郭阳问其家长,大人告诉他人家有功名,惹不起,后郭阳利用香头火光奋读考取了功名,在下北罗传为佳话。后来刘姓家族的粮油加工生意发展壮大,也盖起了四处气派的院落。至今刘家还有一套保存完整的大碾房,刘要的家中还存有一块长1.9米,宽0.8米的门匾,上刻“众望乡闾”四个大字,系光绪四年刘要的老太爷刘级荣考国学,邻里乡亲恭贺赠送的。
在象鼻山的石崖上,还有后唐大将李存孝放羊时的脚印石,村中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李存孝脚步长,一步迈过大洼梁。从此来看,下北罗虽然是一个偏僻的乡村,却有着很多讲不完的文化故事。
作者简介
王建生,男,年7月出生于灵丘县武灵镇沙坡村,年参加工作,现在灵丘县工商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工作。工作之余爱好拍摄、考察灵丘民间文化和老物件收藏,经常撰写一些有关灵丘风土人情的文章,借此平台与广大文学历史摄影爱好者交流学习,更好的采集灵丘历史文化,彰显灵丘古今风采。您若喜欢敬请转发点个在看哇往期回顾
+注意,前方高能
灵丘有奖征稿启事..
+速度扩散
灵丘要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活动...
+灵丘县体育馆新闻
+灵丘县石矾村的张立业
+惊呆了,灵丘居然也可以这么美!
+灵丘
门头曾经有名的“七盘碾”是怎么回事?
+灵丘县白崖台乡东长城村的钟森林
今日便民信息
灵丘专业检车,专治各种疑难杂症,检车包过,即将涨价,11月1日山西全面停网,我们不停,抓紧行动,省心省事,专业服务,周六日不休息,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