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塘红色地名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35759832077852&wfr=spider&for=pc

作者:巫晨

年下半年开始,我帮着党史办和月塘镇政府收集整理月塘抗战史料,走访了一些实地的点,发了几篇探访录,后来融媒体中心和民政局先后找到我,他们也需要抗日根据地和红色地名的题材,我分别陪他们到月塘实地走访这些红色遗迹点。

昨天,仪征民政局地名科的宋为民电话和我联系,说扬州电视台要做一档红色节目,准备今天先去踩个点,但他们对月塘的这些遗迹点位置不熟悉,问我咋办,我说月塘镇志办的殷廷才主任熟悉,请他带路。看小宋有些踌躇,就说我陪你去吧,正好有几个点我还没去过呢。

今天(年1月14日)上午8:30,宋为民和两位扬州电视台的朋友开车来接我,直奔月塘原乡政府(现在叫月塘镇政府西区办事处),殷廷才主任和镇志办的黄立志(原月塘文化站站长)带我们前往。

先去了老街北西头的明月广场,看一下“月塘文史馆”,这里有月塘出土的汉墓、明墓实物和照片,更多的是抗战时期月塘发生的众多事件展板;再到东头看大庙(观音庵)故址,现在是自来水厂,年12月18日,多日军和多伪军,从六合和扬州出发,对刚到月塘一个月的新四军苏皖支队发起夹攻,苏皖支队采取西路阻击、东路伏击的战术,在月塘北面的葛岗打埋伏,乘胜追击到大庙将日伪军三面包围,残存日伪军趁天黑扒开东面围墙逃回扬州,打死日军30余人、伪军60余人,打伤余人。史称“月塘保卫战”。

从大庙向北往移居方向行驶约5华里,在“郭岗北”公交站牌附近停车,公路西侧是“首典园林景观仪征雨花石基地”,看起来是个鹅卵石加工厂;公路东侧是荒地,黄站长说,这里就是当年伏击鬼子的葛岗,原先有个“如来庵”,解放后扩建成葛岗小学,现在已经全部拆除,只有空地了。东边不远,有村民自己重建的如来庵,要不要去看看?里面的磬是老物件,看起来是铸铁的,敲一下磬声悠扬。

我说去看看撒,约步行米,看到三间一厢,厢房也有三间。庙堂正殿门前两侧的抱鼓石看上去是老物,正殿的正面并排供奉着三尊佛像,功德箱前戗放着“如来庵”牌匾,我原以为磬是编磬那种片状乐器,看到这里的磬是钵形的佛教法器,声音果然悠扬,上面还有铭文,有“如来庵”和“周荣生”等五位信众的名字,落款有年份:民国十六年。即年,今年是年,差六年就岁啦。

庙外面还有一只石槽,也是老物件,正面刻有“吉祥平安”和两个固定栓孔,背面有四个栓孔,被用做了烧香用具,里面盛满了香灰。

我和如来庵唯一的管理者交谈了几句,她是本地人,俗名叫陈义兰,64岁,丈夫叫余一国,有儿子媳妇,家里有房,因患癌症,医言余生无多,乃出家,皈依在高旻寺,已在宝华寺受戒,现在是心妙居士,这个庙宇是她独力修建,说统战部和宗教局已经来看过了,大队也同意,就等镇上盖章,让我帮她说说好话。

离开如来庵,我们边走边议论,如来庵当时周边没有人家,都是荒地,苏皖支队选择在这里打伏击,说不定战场指挥部就在这里。(《卢胜回忆录》:陶勇司令带领苏皖支队四连的战士,从正面开火,卢胜政委带着五连和六连从两侧包抄),也许陶勇就是在如来庵指挥的伏击战,不管是不是,地点总是对的,在如来庵的墙上挂一块“葛岗伏击战故址”的牌子,并无不妥。

向北经移居集街道北首折向东,来到了大洼,大洼村已经撤销,先并给了移居村,现在属于桃园村。原来大洼老庄台上面的房子全部拆除,此地已无一户人家。我在路口拍了一张“大洼路”的牌子,这个地名快要消失了。

大洼是新医院故址。年6月19日,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三团和东南支队,发起拔除谢集日伪据点战斗,月塘区组织民兵和担架队近千人,运送伤员和死难者。牺牲的有曾华庭副连长、张有喜排长和战士30余人,负伤的有唐述埭指导员等70余人(月塘镇志办提供时任大洼保长曹步银回忆)。

从大洼向南再向东,来到曹营村村部,村部派68岁的原四新(曹集曾更名四新,现在是曹营)小学语文老师、本地人曹幸昌给我们带路,步行到村部南面一百来米的曹集老街,这里已经没有多少户人家了,老街已不存在,曹幸昌讲,曹集从前还是比较热闹的,1、5、8逢集,四新小学比较大,村部东边那棵大雪松就是小学的。我党领导的仪征县抗日民主政府,就诞生在曹集小十字街街口的龙王庙,龙王庙当年是个四合院,现在只剩杂树了。

《仪征革命斗争史》:年4月,仪征县参议会在月塘曹家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界人士和苏皖支队、仪征县委的代表,共多人,赵坚担任参议会议长。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仪征县抗日民主政府,推选周爱民担任县长。

曹集不仅诞生了仪征抗日民主政府,还涌现出了赫赫有名的“曹集民兵”这个光荣的集体。淮南路东区党委书记刘顺元曾到曹集了解民兵事迹,总结斗争经验,曹集民兵代表曾出席路东地区英模大会,受到路东区党委和新四军二师的嘉奖。

工作餐后在月塘老街,看利华贸易公司、地下交通站故址和纪念馆选址,这几处我从前有述,略。

从西区办事处出发向西,前往东风村,从前叫海会村,因海会寺得名,文革中改名,后来月塘要求改回去,但上级没同意,说是要保留一点文革地名。海会寺位于东风村村部以南约米的干渠边,现已不存,原址上有一座小小土地庙。海会寺是仪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正常办公的地方。

从海会寺向北约三、四华里,是东风村下云组,这里过去的地名是下营周,月塘方言,云和营是不分的,村干部带我们来到周业新故居旧址,72岁的本组村民周永高介绍说,当年砌公社房子时,没有砖木,就拆周业新的家,他家大呢,有前后四进,三开间,我还参加把上柱石(柱础)挑到公社的。周业新解放前就不在了,有个儿子在天长谕兴集,你们可以去找找看。黄站长说,周业新还有个姑娘,怕有90岁了,我还曾经想去采访她的,一直没有去成。

周业新是下营周的开明绅士,年苏皖支队来到月塘,他带头捐石稻子做军粮,月塘保卫战后,他杀三头猪慰劳新四军。周业新与陶勇关系很好,苏皖支队司令部就安在他家。他还是仪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区首任区长。

由于此次探访的地点较多,撰此文备忘。

巫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s/12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