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08180.html
7月20日—7月22日中国地质大学“地大之光”三下乡团队一行来到了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开镇调研宜居农村建设工作。
我们“地大之光”团队一行首先来到了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开镇田家村,刚一进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派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田家村村支书张有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过去的田家村生活环境很差,住的是小平房,走的是泥土路,村里没有文娱活动的场地,村里的住户也非常少,外面的人也不爱来这个地方,所以以前田家村经济发展不上去,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很辛酸。”张有明说,年以来,大洼县新开镇党委、政府将田家村设为试点村,立足田家村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镇情、村情和民情的城乡一体化新模式,建设田家新型农村社区。
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自身素质提高了,日子才有过头。
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开镇副镇长刘冰、田家村村支书张有明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青编屯村民王胜乐的家中。王胜乐是一位老党员,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曾经当过村里的大队书记,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奋战在村里建设的第一线。他作为负责人,自发地为村里的环境建设出力献策,形成农村环境卫生由村民自己管理的自治工作格局。通过与王胜乐老同志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以前田家村村民生活条件的恶劣,随着宜居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内的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生活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用他的话说现在照比以前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自己的家乡越变越美,村民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已进行厕所入户改造的村民说“我们现在能跟城里人一样上卫生间,近10平米的卫生间里坐便和淋浴一应俱全,不比城里差啥!”“孩子上学出去后总嫌农村环境差不愿回来,如今总想着回家看看。”田家村村民介绍,以前,该村好多年轻人都到镇、区或者城里去住,现看到家乡这么美,又纷纷搬回来了。“以前是出门就倒垃圾,现在你要把垃圾倒在街上,全村人的唾沫都能把你淹死”,田家村村民说道。从过去一家一户“自扫门前雪”做起,变成现在村民同心、合力治理农村环境的喜人局面。百姓们亲身参与到了宜居农村建设当中,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自身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日子自然而然也就有过头了。
产业基础夯实了,老百姓的生产才有效益,生活才有保障。
新开镇第一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以稻田养蟹、家庭畜禽养殖及劳务为辅。田家村村民王胜乐介绍,过去除了种水稻就是种苞米,现在在镇政府的扶持下,村内开始在房前种植花生,房后的院子内种植谷子,我们随同王胜乐老同志走进了他家后院,谷子长势喜人,谷穗有一尺长,低垂的谷穗饱满、粗壮,我们随行的人不住啧啧惊叹。改种谷子后,村民们的收入要比原来单种苞米的收入要翻了好几番。
“宜居农村建设不仅仅是舒适宜居环境的改善,更要有农业等产业支撑,要保证人居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的可持续性,就要有长效机制的保障,产业基础夯实了,老百姓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生活也就真正有了保障。”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开镇镇长徐东升说。
宜居农村建设的脚步不会停歇,宜居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方面等待完善。比如随着农村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如何让“村里人”留在“村里”不出门就有钱赚是宜居农村建设需要直面的问题。还有就是宜居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政府的资金有限而建设需要花费的资金巨大,除了百姓自己投入适当资金参与建设外,资金不足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
这次调研,我们不仅仅了解到了宜居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了解到了宜居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困难和一些不足之处,相信接下来的宜居农村建设工作能突破阻碍,顺利开展,满足群众过现代化生活的愿望,实现宜居美丽农村的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