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大地杯“太美湿地·摄影游”举办“秋之遇美”活动,众多朗诵者、书画家及歌手、摄影师来到南大港湿地,用声音、画笔和镜头一起见证湿地的深秋风情之美
深秋的湿地,是什么样子?
这是参加“太美湿地·摄影游”活动的人们最期待的事情。临去的路上,大家一路畅想,把苍茫、金黄、辽阔这些字眼毫不吝啬地献给了南大港。活动题为“秋之遇美”,在这里会遇到怎样的美丽?
当一路风尘来到南大港湿地时,人们禁不住一次次惊呼:“太美啦!”大洼流金,芦花染醉,玉露凋林,曲廊寒翠,晴空飞雁,秋湖天鹅……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画,一路摄。许多人把眼前的美景拍了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引来一片赞叹:“这是哪儿呀?真美啊!”大家笑着回复:“南大港湿地!美着呢,快来吧!”
大洼深处金色海洋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河北,藏着这样一处地方,一到秋冬季节,就变成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一半是湛蓝的玉带,一半是金色的火焰。湛蓝的是明澈的湖水,金黄的是万顷芦苇随风而荡,湛蓝与金黄相映衬,美得让人震撼!
这片“海”,就是南大港湿地,1.3万多公顷的面积,宛如一颗镶嵌在渤海之滨的耀眼明珠。
而今,大家就踏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上。
离此不远,就是渤海湾,大海的气息与芦花的芬芳让这里别有韵味。秋色、秋声、秋风、秋水、秋意、秋情,在这里更为突出和鲜明。秋的清凉与舒爽、辽阔与苍茫、中庸与恰当,在无边摇落的草木间尽情挥洒,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刚一下车,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湿地的怀抱。20多名摄影师几乎以跑的速度奔到湖水旁。春夏两季苍翠欲滴的芦花荡,已萧瑟一片。曲廊寒翠中,人们陆续走来。摄影师们早已按捺不住,“咔咔”声中不停按下快门。廊上的人们也配合着摆出一个个造型。
秋之遇美音画雅集
这次“秋之遇美”活动,我们以“音画雅集”的方式,向美丽的南大港湿地致敬。
清晨的湿地,像一幅山水画,空濛清奇;中午的湿地,像一幅水彩画,五彩缤纷;傍晚的湿地,像一幅油画,充满神秘质感。8名丹青画院的小画家跟随老师张帅来到观鸟亭的最高处,俯瞰湿地。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然开去,风起如浪涌,风停如静水,场面宏壮美丽。孩子们用画笔描摹眼前景致。
“老师,我想用天蓝色的画笔勾勒蓝天,用金黄色的画笔描绘芦苇,好不好?”8岁的闫一琴边拿出画笔边问。
“好呀!这样的构色非常符合湿地的特色。”张帅鼓励着小画家们,让大家大胆地画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观鸟亭上,小画家们高兴地亮出自己的画作。苍苍茫茫的芦花世界里,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一帧帧充满童趣的湿地画作。
放鹤广场亦有另一番景致,音画雅集在这里举行。这是一场独具特色的音画雅集,背景,是广袤无垠的金色湿地;空中,时有鸿雁飞过;湖里,白天鹅与黑天鹅悠闲地游弋。来自全民悦读沧州阅读会的朗诵者宋维东、刘玉华合诵《我的南方和北方》,王艳蕊、臧春玲合诵《月光下的中国》,美妙的诗文回响在湿地上空;强俊英一曲《妈妈的女儿》,动人的歌声引得众人掌声;徐玉芬演唱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载歌载舞,戏韵十足……
我市书法家刘植厚家学绵长,他和妻子各自书写“太美湿地”“秋之遇美”,献给这次活动。他的父亲、著名书法家刘化一还专门为活动撰联“无边湿地金贵,开发举动须慎重;满目芦海珍稀,保护措施要加强”,表达了老人对湿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