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老城遗迹感受运河文化

北京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一河通古今,二桥连冀鲁”。老城镇位于冀鲁两省四县交界处的京杭大运河东畔,是连接武城、夏津、清河、故城四县的交通枢纽,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和商贸流通重镇。

应老城镇李学武老师之邀,县人大代表、顺达公司董事长、“空调哥文化传媒”创始人孙金才一行人参观了老城镇的古贝春集团老厂、王金铭纪念馆、魏官屯古井、军营龙王嘴水道碑等景点古迹,感受到浓郁的运河文化。结合平日积累所得,凑成本篇。

感谢李学武老师等老城朋友的盛情款待!

参观古贝春老酒厂

醉柳树前留个影

魏官屯古井

武城县老城镇魏官屯村东米左右有一口古井,显圆形,水质清澈甘甜,是目前德州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井之一,至今约多年历史。至今,周边十里八乡的数千村民依然常饮此水。

古井井口直径约1米,水面距离井口约10米。在古井周围半径五米的范围内地面铺上了一层水泥地板,周围砌起半米多高的围墙,只在北侧留出大约3米左右的出口。

这口古井多年未断过水

传说明清时期,村子里有位姓吴的老人在此地种了一大片梨树,时遇大旱,树叶枯黄脱落,老人眼睁睁看着梨树即将旱死却束手无策。有一天,一位戴墨镜的道人路过这里讨杯水喝,顺便歇脚。老人说,今年大旱,哪里还有水喝。老道人说此地地下水非常丰富,应在此处打一口井!随后梨树的主人便按照道人指点,在这里挖井,果然,井打好后,水源源不断汩汩涌出,一下解了梨树主人的燃眉之急。后来为纪念这位戴墨镜的道人,有人便将这口井取名为老墨镜(井)。

老墨镜(井)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据66岁的村民吴兆田回忆,从他记事起这口古井就一直存在,当时因为没有自来水,村子里饮用水全靠这口水井。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年因干旱,家家户户的水井都提不上水,只好排队到老墨镜(井)提水,最繁忙的时候,曾经24小时不断人。

魏官屯村会计王建国对这口古井连连称“奇”,听老人说,在大旱年间,曾有人在老墨镜(井)周围打了三十多眼水井,最深的四五十米,最浅的也有七八米,流着流着就没水了,但老墨镜(井)存在了约多年,从来就没断过水。本村嫁到北京、上海等其它大城市的姑娘带着孩子回家,都说一换水容易水土不服,发生腹泻、生红疹等现象,但是喝这口古井的水,就没发生过这些症状。甚至有的老人偶尔腹泻,连着喝上几天古井里的水,腹泻就好了。

百年古井造就了“长寿村”。2年村里就通了自来水,现在村里有两三百口人常用此水。加上周边的县市区以及十里八乡,先后引用此水的已经超过万人。0年以来,曾经有北京的专家携带古井的水进行检测,化验结果显示:水质软、甘甜,适合村民饮用。

如今,村民依然不确定水里含有哪些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但该村在当地确实是有名的长寿村。魏官屯村现有人口多,其中90岁以上的有16人,百岁以上的有2人。

前几年,武城县公安局驻村工作组投资余元,在“老墨镜(井)”的周围铺上水泥地板,构筑了半米左右的围墙。阻挡灰尘、树叶等杂物进入古井,为保护古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称赞。(文据《德州晚报》)

军营村

军营村全景

龙王嘴水道碑

武城县老城镇的军营村村中大街矗立着一块近年的石刻,名叫龙王嘴水道碑,不仅记录着军营村的辉煌历史,而且详细记载了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一场水利纠纷。

曾是德州卫大前所驻地

  军营村的名称大有来头。多年前,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政权,在南京建立起明帝国,出于对北元势力斗争的需要,在京杭运河沿线广设卫军。其中,设在德州的德州卫,驻地德州,但其驻军则分布在临清以北至吴桥以南的运河两岸。

  按明时军制,卫下设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设10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下设2个总旗,一个总旗设5个小旗,每个小旗编制为11人。千户长当时的官阶为正五品,比通常的七品知县还高两级。

  军营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德州卫大前所的驻地,也就是大前所千户长的官衙所在地,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师部机关,下辖二屯、三屯、四屯、五屯、六屯、七屯、八屯、九屯、十屯。其中大部分屯庄坐落于今武城县西南与夏津县西北的运河东岸一带,只有第十屯坐落于现临清市境内。

  明清鼎革之后,卫所不断遭到裁撤。清末运河漕运停止后,卫所建制彻底消失,原卫所所辖屯庄就近划归地方管理。军营村即归武城县管理,所辖百户所大部分归夏津县管理,第十屯则归临清市管辖。据军营村的老人们讲,军营村与别的村庄不同的是,村里的庙宇大概有五六座之多,一直到解放后才逐渐荒圮,被拆除。现在遍寻村庄周围,已无任何卫所留下的痕迹,只有这块日益风化的石碑,仿佛还能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德州卫大前所的驻地。

村南莲花池胜景

  军营村位于武城县老城镇南部,处于武城南大洼的东北边缘,南大洼是卫运河东侧的洼地,与夏津县渡口驿、双庙、白马湖等乡镇的洼地相连,清时统称莲花池。村北有一条入东沙河的水道,明清时期称龙王嘴。当时,夏津白马湖及武城莲花池一带的雨水、运河溢水全部靠此水道流入东沙河,对缓解近万亩洼地水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莲花池水域北自今武城县的军营、黄沟、闫沟等村,南至夏津县的二屯、夏庄一带,西自武城的吕洼村,东至大小十八户村一带。莲花池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2公里多,池底海拔高度为28米,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因隋末漳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在此养兵时,在此水域大量栽种莲藕而得名。明清时,莲花池分属德州卫与武城、夏津县所有,大约各占三分之一。清乾隆《武城县志》记载:莲花池在城南二十五里,本积水洼,忽产莲花,馥郁异于他植,每夜雨时人过之即闻音乐,天晴如画。

  昔日的莲花池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水泽,吸引众多文人骚客至此赏莲吟诗。明代诗人向日红游历至此作诗《莲花池》赞曰:“今只花貌芙蓉出,犹带宫娃一段香。”清代诗人杨一峰游历至此,看到万顷荷塘鲜花争艳的美景,欣然挥笔作诗《莲沼并蒂》赞曰:“处处歌声识采莲,池荷万顷叶田田。千层蒂并聊为璧,十里风香好放船。鸥鹭时看投水宿,鸳鸯妙合伴花眠。弄花掬水添图画,月印双轮一样圆。”

刻立水道碑源于平息水利纠纷

  龙王嘴水道碑立于军营村大街东段,位于古时的龙王嘴水道南米处。碑高厘米,宽62厘米,厚14厘米。碑座非常简易,是由轧场碌碡改造而成,长70厘米,宽40厘米。目前石碑保护较好,大部分字迹仍清晰可辨。碑文内容是记述清雍正年间发生在此地的一场水利纠纷。

  事情的原委是:清雍正三年()秋,武城县龙王嘴北面一带的村民,为防本村水患,筑堤护村,幸亏土堤修得不够牢固,很快被水流冲开。到了雍正八年(),运河又决,武城人修的水坝既宽又高,并私立石碑称其为古堤,在堤上搭建临时住房,派人24小时轮守。彻底挡住了莲花池一带排水通道,致使运河东侧一带近万亩农田积水,土地颗粒无收,方圆百里的百姓深受其害。

  当时,德州卫屯户与夏津县的民户联名上诉,分别到卫衙和县衙控告武城县村民堵住了龙王嘴水道,使白马湖、渡口驿、八屯、七屯、四屯、三屯、闫庄一带陷于水患,申请开挖排水沟。因武城县与夏津县在行政级别上是并列关系,德州卫与武城县之间也不存在隶属关系,故三处衙门均无法作出判决。

  不得已,德州卫与夏津县受灾的乡绅只得将官司打到济南府和东昌府,两府直接将案件上交驻守济宁的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督衙门又转交山东督粮道办理。山东督粮道派员到夏津、德州卫所在的莲花池一带,进行实地勘测,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要求东昌府和济南府合议决定,由德州卫与夏津、武城两县一起沿莲花池东侧边缘,依据原来自然水道,开挖一条宽3丈、深5尺至6尺的排水沟,南起夏津县的闫庄,北至杨庄乡龙王嘴,全长10公里左右,解决了数万人近万亩土地的水患,为德州卫屯户和夏津县的百姓办了一件实事。

  乾隆元年()五月,为了感谢济东道、济南府、东昌府、德州卫、武城县、夏津县的行政长官,也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上演,德州卫大前所的第二至第九屯的8个百户所及3个村庄以及夏津县涉事的31个村庄,共同集资刻立了龙王嘴水道碑。

  此碑正面除去碑额外,碑文内容有三大段:第一段是感恩济东道、济南府、东昌府、德州卫、夏津县、武城县有关官员;第二段是德州卫出资立碑的8屯3村与个人代表名单;第三段是夏津县出资立碑的31个村庄与个人代表名单。碑刻阴面为督粮道与济东道、济南府、东昌府联合判案的经过与判文内容。(文据张明福、李学武)

龙王嘴水道碑局部

龙王嘴水道碑前与老乡留影

王金铭纪念馆

王金铭墓

吕洼柳子戏(吹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轮滚滚——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华一纺织

花杠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姑嫂坟

明万历年间,鲁西北的武城县祝官屯村有一陈姓人家,青年陈立河娶村南孙氏姑娘孙淑姬为妻,陈立河新婚不久即遭官府抓丁入伍,离别爱妻及家中父母和小妹媛媛。新婚妻子孙淑姬独自在家侍奉公婆,照顾小妹。陈立河一走几年,杳无音信,后来传说他已战死疆场。孙淑姬强忍悲痛,断然拒绝别人劝其改嫁的好意,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继续在公婆跟前尽孝,直到送双老入土为安。小姑媛媛见嫂子如此重情行孝,便也矢志不嫁,决心终生与寡嫂相依为命,共度艰难。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恶賊持刀闯进陈家,见只有姑嫂二人,便欲行不轨。孙淑姬拼命反抗与贼厮打,恶贼恼羞成怒,举刀砍死了陈家孝妇。搏斗声惊醒了小姑媛媛,她手持剪刀一跃而起,见嫂嫂被杀,一边惊呼,一边挥刀向歹徒刺去。恶贼见状胆怯,仓皇而逃。媛媛抱起嫂子的尸体,嚎啕大哭,痛不欲生,毅然将剪刀刺进了自己的胸口,随寡嫂赴义而去。好心的乡亲们含泪将两位烈女合葬一处,建了这座“姑嫂坟”。

嫂孝姑贤的故事感动着一代代当地的人们。“姑嫂坟”年年有人祭扫,后人在其坟前植下松树一株,以表敬仰,如今“姑嫂坟”前的松树经百年风雨滋润已有五米多高,常年挂满红绸彩带,表达着人们对姑嫂两人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运河老桥

祝官屯运河水利枢纽

运河明珠耀冀鲁古风今韵展新姿

往期推荐……

武城,武城……生机盎然文昌湖,当令仙葩是荷花窗口——居家抗疫的日子里风雨过后是晴天夏日宛园丽人行探访“大衣哥”,思考朱之文现象共追花逐香伴花开花落成就甜蜜的事业月月怒放春无限雨露滋润更娇艳悠悠棉花谣校园花开只待君来拍雪中小鸟有感吕洼吹腔抗疫生活之甲马营湿地抗疫生活之静待花开疫情生活之武城煊饼疫情生活之济南“旧照”宅居之又见雪花飘宅居之风花雪月拍雪中小鸟有感名字都叫花季——桑恒昌老师感人诗作雪霁小城美爆了!仁德庄村骑行运河大堤感受乡村文化武城举办省级足球赛事了!武城,您好!西王屯及“罗成叫关”的传说我拍“不忘初心逐梦砺行”励志盛典白天鹅来武城了!医院的走廊里……我的母校是二中(秀场)我的家乡是武城(11.5日更新)畅游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冬泳者烈日之下……武城的超级蓝血大月亮!校园里的小精灵探访郭庄旋饼的老家打鸟记武城县中央空调产业协会年会拍摄花絮劳动者最美的鲜花献给您——劳动节的祝福!建设杯“幸福武城”摄影展得奖作品及点评尚有近七百篇反映方方面面的原创文图,感兴趣的话可打开下面“原文链接”查看,谢谢!作者简介

赵登勤,网名找乐,教育工作者,业余喜好摄影,曾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学习,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德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年入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摄影家全集》……

专访?我看摄影

发烧不发疯调色不好色

拍片不拍马找乐不找事

系邮箱:zhaole18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s/9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