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这里有诗,有远方

自年9月至今,生态华能行媒体采访活动已经走过四站:京津冀、东北、西北和华南站,来自中央媒体和行业媒体的十多位记者,来自华能系统的十多位摄影大咖,翻高山,过草地,穿大漠,渡长河,入海岛,用笔和相机记录了华能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创业、扮美山河的事迹。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足迹,我的感动,我的诗,我的文章,都在远方。

在远方,我认识了你们——热情、勤奋、向上的华能人,是你们在远离城市、远离家人的地方建起电厂,架起风机,输送电能,呵护一方环境。我们与你们握手,与你们交谈,记下你们的艰辛、喜悦、收获,拍下你们的笑脸、身影、事业。

在远方,我们是行走者、瞭望者、记录者、倾听者。我们在大雨中走过草原天路,在晨风中瞭望黑土地上的风机,在骄阳下参观黄土地上的火电厂,在南海涛声中倾听太阳能光热建设者的讲述。每一站活动,都有惊喜和精彩,也有至今难忘的回忆。

出发时,我们在北京热电厂,一起观看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一起讨论火电厂去工业化,对未来充满憧憬;在清能院,当看到燃料电池点亮灯组时,大家眼里都溢满了兴奋。当我们到达乌兰察布草原时,秋风吹动风力发电机嗡嗡作响,翱翔的雄鹰让大家热血沸腾。在化德风电场办公点,我们看到,十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把这片寸草不生的荒地改造成绿洲:三叶草如绿毯铺开,柠条、小松树迎风摇摆,向日葵迎着朝阳盛开。在大连电厂,我们看到了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之一,日产淡水将近吨;在营口电厂,我们了解到电厂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城市中水,平均每年使用城市中水近万吨,节省大量淡水资源的同时,降低了营口市排入辽河的污水量,有效的净化了辽河的水质。我们在红海滩眺望盘锦大洼风电场,芦荡正红,夕阳正红,风机披上了红色的纱衣。我们看到,风电场员工在海滩上饲养鸡鸭鹅,开垦“蟹田”种水稻、养河蟹,风吹稻花香海岸。

在大坝电厂,我们通过航拍视频看到美丽开阔的电厂在眼前如画卷展开,赞叹西部电厂的壮美。谁曾想,当年这里是一片戈壁滩,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今天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记下了故事,拍下了美景,难忘的是电厂人的情怀。在被大漠包围的中卫光伏发电场,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绿洲正在崛起;在黄土高原的靖边风电场,我们看到,风机建到哪儿,绿色就延展到哪儿;而铜川电厂,更是被当地人成为“果园里的电厂”。

在位于中国南大门的南山电厂,我们遇见了常年住在铁皮房里研究光热发电的博士,曾经白皙的面孔已经晒得黝黑,一脸笑容地大谈在内蒙古、青海建设光热发电项目的蓝图。在戈枕水电站的芒果树下,我们听到一些有趣的事:水电站专门为了保证动物正常迁徙,专门建设了兔子迁徙通道和龟类繁殖场;为了保护两株古芒果树,在水库边上做了一个小岛。戈枕水电站,主业是免费提供三县百姓生活用水,为当地65万亩农田免费提供灌溉用水。

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遇见、看见、听见那些新鲜事情,那些神奇的意想不到的事物。在沙漠里,只要方法得当,可以种活树木花草;在夜晚,通过熔盐的方式可以保存太阳能光热;在北方极寒天气下,手机会冻成黑屏的,只要放在胸口捂一捂,还可以用;在大海边,海啸可以将十几吨重的大石头搬到岸上几百米远的地方……

我们忘不了张北县城的夜雨,让我们在9月份就穿上了羽绒服;忘不了黄河岸边的小饭馆,里面的大馒头成了那段时间最香甜的记忆;忘不了起早贪黑抢那一点点霞光,让照片流光溢彩;忘不了每次离开采访点大家的挥手离别;忘不了每一次突如其来的大雨;忘不了中卫沙漠里的柳树、戈枕水电站的椰子树、南澳风电场的海涛阵阵……

我们把这些邂逅和记忆酿成了诗,把所见所闻写成了新闻,让“生态华能”见诸报端,登上屏幕,走进网络和朋友圈。当您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

生活不止眼前的世界,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故事和回忆在等着我们。收拾一下行李,下一站,还有诗,还有远方的电厂。

“生态华能·华南篇”报道组成员:陆文辉哈新军丁沣王猛孙文湛董志雄刘明刘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w/10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