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要闻创城,那些惠民的成果

白癜风的相关知识 http://pf.39.net/bdfyy/bdfyc/140310/4350935.html

交通国际化,越走越敞亮;场馆胜美景,越逛越舒心;小区频升级,越住越幸福……回眸创城之路,盘锦不忘为民初衷,以驰而不息的劲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惠民成果。创城以来,国际化交通,八大公园,老旧小区改造……盘锦的惠民工程,惠民举措,不胜枚举。吃穿用住行,盘锦人的幸福生活,得到了立体化、全方位“升级”。创城以来,由一个又一个惠民成果带来的获得感,让盘锦人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中,蹄疾步稳,冲劲更足。

骑行爱好者通过公交车安全岛后的非机动车专用道。记者王震宇摄(资料片)

交通国际化越走越敞亮盘锦的国际化交通,带给了市民最直接的幸福感。国际化交通不仅“颜值”高,而且,幸福多多。先说“颜值”,盘锦的国际化道路是彩色的,而且寓意鲜明。机动车道的黑,是石油的黑;非机动车道的红,是红海滩的红;中央护栏、盲道的黄,是水稻的金黄;人行道的绿,是大湿地的绿;停车位的蓝,是亿吨海港的蓝。五彩斑斓,够养眼吧。在这样的道路上出行,谁的心里能不乐和。在盘锦开了十多年出租车的“的哥”管井峰,天天从这些彩色的大道上驶过。他说,这些年去过很多城市,但感觉哪都没有盘锦好,这国际化道路太好了,车也越开越舒心。30路公交车司机马骄每天驾驶着公交车穿梭于向海大道,看着路上以颜色为标识的不同道路,他觉得生活都变得多彩起来。国际化交通带来了好心情,更带来了幸福多多。在打造国际化交通的过程中,盘锦“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压缩原有车道宽度,为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提供了空间,从而使非机动车道下移至路缘石以下,解决了原来人非混行的状况,提高了通行的效率。与此同时,将双黄线拓宽至与安全岛等宽,避免了车辆骑压安全岛的现象,并安装防止行人随意穿越交叉口的护栏,规范和保护了行人过街行为;在岗区设置了专用的彩色铺装的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施划了非机动专用导向线,引导规范了非机动车的通行,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又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国际化交通,让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大洼区田家街道的“的哥”王新彬,对此感受最深。他说,国际化道路设立了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车道,出租车司机不再担心行人和非机动车抢道。现在,每天至少能多跑三五个活儿,收入至少增加三四十元。“的哥”王新彬从增加的收入中,感受到了国际化交通的幸福。李冬丹则从胎噪声音的变化,以及上下班时间的减少中,感受到了国际化交通的幸福。李冬丹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住在兴隆台区,工作地点在双台子区,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向海大道。自从向海大道国际化改造完成后,李冬丹发现,自己上下班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减少了将近一半。不仅如此,她觉得连汽车的胎噪都小了很多。通过彩色平坦的道路,和王新彬、李冬丹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国际化交通的幸福。除了“各行其道”带来的便利,“港湾式公交站亭”也让市民直呼“太幸福了”。港湾式公交站亭是借鉴港口停靠船舶的模式,将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台设计成弧形向内凹的形状,公交车进站时直接驶入港湾内,不影响机动车道的通行,从而降低公交车停靠时对交通的影响。别小看这凹进去的小弧度,它圈出的可是一份安全。兴隆台区创新街道鹤乡小区的刘海梅,经常带着小外孙坐公交车出行,她的一番话说出了港湾式公交站亭带来的安全和便利。她说,以前公交车后面紧跟着私家车,公交车停下,我还得紧紧攥着孩子的手,生怕哪个车从后面突然冲上来。如今好了,这个港湾是专门停公交车的,也不挡私家车的道,安全多了。30路的公交司机赵小康说,站台凹进去的那块地方,不占用笔直的机动车道,乘客们也能安心上下车,真不错。

美丽的四季公园映衬在城市中。记者王震宇摄(资料片)

在振兴街道幸福社区,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居民栽种的花园中玩耍。记者邵思雨摄(资料片)

场馆胜美景越逛越舒心

家门口就能休闲、健身、看比赛、赏艺术……创城以来,盘锦的文化场馆、公园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出一道道幸福美景。辽东湾水城核心地带、倚水而立的盘锦红海滩体育中心,让百姓不用远行,就可以观赏到诸多的全国性、国际性大赛。辽河美术馆全年开馆,无休息日。市民感叹,以前看国际展览只能去上海等大城市,如今文化大餐送到了家门口,还能与国际艺术家现场交流,既幸福,又骄傲。创城以来,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大剧院、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辽河美术馆、中国唯一不断代的“辽河碑林”等9大地标性的公共文化建筑,引领着全市公共文化建设迅猛发展,使盘锦成为一座“文化艺术之城”。创城以来,新建和改造体育公园、四季公园、金宝公园、中兴公园、螃蟹沟湿地公园、湖滨公园、东湖公园、带状公园等8个城区公园,让市民“米见绿,米见园”。9.5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仅草坪就有多平方米;四季公园一年四季绿常在;金宝公园铺展一幅湿地生态景观画卷……生态幸福在盘锦人身边悄悄绽放。八大公园的建设改造,市民不仅感受生态幸福,还能在家门口运动健身。以体育公园为例,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轮滑场地,想玩啥就玩啥。市民罗先生说,“现在每天晚上大人不愁去处,孩子也不愁没地方玩了,有了这个公园,咱们运动、健身就不愁了。”这就是幸福,不必远行,就能看国际赛事,享文艺大餐,逛生态美景。

保洁员郝桂英在居民家张贴分类垃圾的宣传画,分类垃圾箱的设置,已让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置带来的好处。记者宋岩摄(资料片)

小区频“升级”越住越幸福

创城以来,盘锦对城市进行整体升级。老旧小区改造,补齐配套短板,增强功能内涵,实现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宜居环境。破旧不堪的单元门换新了、小区外围搭建起了新栅栏、外墙粉刷了、垃圾乱丢、毁绿种菜等不文明现象不见了……伴随老旧小区的改造,居民感觉身边变干净了,变漂亮了。“呆不够,看不完”改造后老旧小区的居民,看哪儿哪儿喜欢,瞅哪儿哪儿高兴。兴隆台区新工街道防水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老旧小区改造,让这个拥有30多年的老小区焕发了新“颜值”。新铺的人行道,新种的绿植花草,居民咋看咋喜欢。不仅如此,小区深处,原来的一块荒草地、小菜园,变身成为一处0平方米的“大花园”。创城以来,一个又一个老旧小区,变成了风景宜人、出行便利、睦邻和谐的幸福家园。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和提升,老旧小区的“升级”内容也变得多样化。兴隆台区振兴街道振兴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在创城过程中,老小区玩出了“新花样”。小区物业从年开始,对种植在小区的10余种40多棵果树进行了认养活动。在认养的过程中,物业的绿化队负责指导整枝修剪、病虫害预防、施肥等技术难度大的活儿,居民则负责浇水、松土等日常养护管理。果树认养活动不仅提升了小区的环境,而且,居民认养的热情和技术日益提高,物业每年都要新增20多棵果树供居民认养。在这种认养氛围的影响下,很多居民把家里的花也拿出来,种到公共绿地上,小区变成了花园果园。如今,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赏花摘果。创城以来,老旧小区改造,焕发新“颜值”,玩出“新花样”,注入“新活力”,成了幸福盘锦一道又一道风景。

(源自:辽河晚报)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w/10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