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臣嘉祥县梁宝寺的历史变迁考

70、80后的梁宝寺记忆~~~能读懂的都老了!

“梁宝寺”历史变迁考

/曹福臣

“梁宝寺”本为嘉祥县北部的一座古寺,新中国成立前,隶属汶上县,建寺距今七百余年。其寺名载于明代万历年的《汶上县志》、《兖州府志》。因该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研究它的历史,対于了解本地居民家族迁徙、历史、政治、经济状况、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变迁大有裨益。我们不揣昧陋,将掌握的文献资料整理成文,并附个人浅识,呈于大家一窥。

一、“康熙碑”碑文

“梁宝寺”遗址位于现梁宝寺镇驻地曹家庄以南、梁宝寺村以西、侯庄村以东的三村之间,占地约四亩。原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千佛阁(大悲阁)、关圣殿、地藏殿、土地祠,以及前仪门、会首房、僧人房、戏楼等房舍三十余间。现地上古建筑已荡然无存,遗址辟为梁宝寺镇中心幼儿园。

最近,遗迹之下的几块古碑出土,被当地有识之士妥善保存。这次出土的古碑共四块:即“康熙三十一年壬申碑”“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碑”“嘉庆四年已未碑”“中华民国七年碑”。其中“康熙碑”历史价值较高,信息含量丰富。碑文虽因年久磨损严重,但仔细辨认,仍可通读全文,其碑文如下:

重修圆明寺碑记

邑人皆闻汶南旧有圆明寺,建于元成于明,址在梁宝村北二里许,被水淹没后,迁于梁宝村中,俗呼为梁宝寺。此间,XXX、XXX、XXX,侯廷仁等起而补茸之,并立碑记之,谓非末举也。历明及清百余载,墙脱神残,信众目睹心恻,遂于康熙四年己乙,或结社,或输货,重修其殿,造塑佛像,且于寺后创建千佛阁一座,克期告成,乃神助岂凡力耶!今余勒石记其事,勿忘前绩。

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县梁心恒撰文

本邑XXXXX蕉沫书丹

康熙三十一年岁次壬申立

以上文字,使我们对“梁宝寺”的历史变迁有了大致了解,留下了许多研究空间。为此,我们结合官方、民间有关史料,与该碑文相互参照、佐证,让碑文所涉及的重要事件更加详实、完善。

二、寺名的由来

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梁宝寺”一名,并非该寺的原名,而是由于在历史上遭受了洪水淹没,向南迁移二里许至梁宝村旁,人们对它的“俗称”,“圆明寺”才是它的原称。关于“圆明寺”原称的由来,我们同意其他同仁关于“因建寺时跨两朝而名之”的说法。“康熙碑”言“建于元成于明”,“乾隆碑”言“该寺创于元至正间”,“嘉庆碑”亦言“我邑圆明寺,创于元成于明”,综合之意即为“元明寺”。因该寺在元朝末期的至正年间开始营建,至明洪武初年建成,人们为纪念在这特殊时期建成的佛教圣地,故而取名“元明寺”。那么为什么“元明寺”又变成了“圆明寺”了呢?我们认为,该寺建成于明朝初期,政治气氛处于高压状态,在寺名前冠以“元”字,恐涉对推翻前朝的怀旧之嫌,故而以“圆”代替“元”,“元明寺”也就改称为“圆明寺”了。虽然“梁宝寺”是该寺的俗称,其名字也具有同样的来由历程。这首先要从“梁宝村”说起。查阅《梁氏族谱》,原居住于汶上县梁家桥(刘许村附近)的梁保、梁恕两兄弟,于明朝永乐末年移民至现址,随着族众繁衍,已具备了以族立村条件,便以迁来该地的始祖兄长之名,取名为“梁保村”。“保”“宝”同音,“宝”字又兼有“珍贵、尊雅"之意,人们在书写村名时常以“宝”代“保”,随着时光的推移,大家便习以为常把“梁保村”衍化成“梁宝村”了。再加上“圆明寺”迁到村侧后,“宝”字更能代表当地信众的心灵期盼,“梁宝寺”的称呼便迅速在当地传播开来。其实,“梁宝寺”寺名的来历还有很多说法。不过,我们认为其它说法未免牵强,只有上述说法更合情理。可以这样认为“梁宝寺”是对“圆明寺”南移后地理位置的表述,“圆明寺”是“梁宝寺”的前身和始源。这次出土的四块古碑,都以《重修圆明寺碑记》为题,足见前人对历史的珍视和尊重。

三、古寺与古村

“康熙碑”记述“圆明寺”故址“在梁宝村北二里许”,现代人看来,也就是位于现在的曹家庄村北一里半许。此地正处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无人居住、南北宽三十余里、东西宽三十余里的荒凉大洼之中,前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设曾名扬府县、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寺院,让今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一是因为寺庙是人们宗教活动的场所,一般坐落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村落周围。二是建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一定实力的望族大姓难能为之。三是查阅当地许多姓氏家族,多为明永乐后期迁徙到此,与古寺的首创毫无瓜葛可寻。带着以上疑问,我们详考了曹家庄家族迁徙史,在一个被曹家庄族人称之为“先居之地”的“洋北湖店”遗址上,给予了圆满的回答。“洋北湖店”古村落遗址位于现曹家庄村东二里许,位距古寺方位北约米。由于此地有方圆数十亩残砖碎瓦遗存,如烧窑留下的痕迹一样,现人们称之为“老窑”。根据明朝永乐三年修的《续修曹氏族谱序》记载:“吾族初居张泽泊之大张村,元制五十家方为社,集为里,为大张里”“大张里址,已乃南移‘洋北湖店”,遂聚族新居曹家庄”“洪武初,捐修圆明寺,钟鸣香绕”。综合之意为曹氏一族于金大定年间迁来张泽泊(梁山泊治东南部)之南沿的“大张村”(现梁宝寺镇石林村附近),经金元两朝百余年的繁衍发展、家族扩大,被誉为“中都望族”,具备了结社为里的条件,“大张村”升格为“大张里”。至元朝末期,家族又南迁至“洋北湖店”,并在这里于洪武初年捐资修建了”圆明寺”。由于“洋北湖店”与“圆明寺”相邻,可以听到寺院内佛钟沉鸣的声音,看到香烟缭绕的景象,曹氏六十九世祖英豪公在“洋北湖店”曾写下了一《秋暮》诗,描述自己的家乡,其中“牛归返照平原外,僧话西风古寺前”之句,真实的反映出“洋北湖店”当时的地理风貌:站在“洋北湖店”高点向西南遥望,正在返归村里的牛群,在夕阳余辉的照射下,于地平线上呈现出一幅美丽幻景,“圆明寺”的僧人们站在寺外的暮霭中,感受着西风的丝丝凉意,谈论着对季节时令转换的感慨。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在明朝的初中期,“圆明寺”古址并非是独突于荒凉大洼中的孤寺,而是古村相绕、阡陌纵横、信众聚集、“邑人皆闻”的弘法道场。据考证,在“圆明寺”故址以北两平方里的范围内,除“洋北湖店”遗址外,还有“小窗户”“王岗”“马场”等古村落遗迹。古村建古寺,古寺映古村。通过《曹氏族谱》所载,透视出曹氏这一最早迁居此地的古老家族,与“圆明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园明寺的初创、迁建、历次修葺都有曹氏族人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初创捐资人记入族谱之中,明隆庆四年三月(年)所铸“梁宝寺”大钟内有曹氏七十一世汉臣、汉相、汉周的名字,“康熙碑”背面镌刻的捐款人的姓名曹氏占1/2,“嘉庆碑”又记载曹怀清一次捐出三千元,约合现人民币百万元,可见功劳卓著。

四、南迁的年代

“康熙碑”没有指出“圆明寺”南迁的年代,只说明因水而迁,但我们却在查阅明明万历年《兖州府志》中,找出了“梁宝寺,弘治三年建”的记载。可以断定,该志所指的“建“是南迁的始建,况且该志记载的寺名为“梁宝寺”。我们认为,该志成书时间距弘治三年已百余年,“圆明寺”南迁梁宝村后,“梁宝寺”的俗称已被官方所接受。既然《兖州府志》载明“圆明寺”重建时间为弘治三年,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弘治三年之前查阅当地遭受洪水的情况。为此我们详查了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军事委员会编撰的----黄河年表,大致情况是:自南宋中期黄河改道徐淮入海,经过金元百余年的淤积,至元末因河床拾高而屡次北犯,明初“洪水三年五至”,在弘治初年达到顶峰,平均每年决口达三次,且每次水患严重。而现梁宝寺以北地区,东濒大运河,东南临南旺湖,明朝统治者采取“先保运而后治河”政策,圈南旺湖筑“大围堰”,辟“水樻”蓄水以保漕运,造成这一地区每遇洪水,排泄不畅,以致村舍长期被水围困。特别是弘治二年五月的一次黄河决口,《明孝宗实录》有这样的描述:“黄河断徙而北,与沁水合流,肆意奔放.河南兰阳考城、山东曹县郓城俱被淹没。”试想,郓城都被淹没了,何况历史上常受“西水”之苦的梁宝寺以北地区呢?综上所述,“圆明寺”在弘治二年五月遭受淹没的可能性极大,需要指出的是,不但“圆明寺”因此次洪水而迁,大批的周围的古村落也同时南迁,据查,曹氏家族也是由这次洪水舍“洋北湖店”故居,而迁到现址曹家庄的。

五、“补葺”的年考

“康熙碑”所言的“此间,XXX、XXX、XXX、侯廷仁等起而补葺之”一语,给我们道出了“园明寺”南迁重建后不久,在侯廷仁等人的主持下,曾经实施了一次“补葺”工程。“此间”,即表示自弘治三年至康熙四年之间这段时间。“补葺”,为修补、修缮之意,也就是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可惜由于这次“补葺之碑”未被发现,使我们无法查出工程的准确年代,但“康熙碑”所提出的”侯廷仁”之名,为我们找到了推算大致年代大门的钥匙。“康熙碑”共记载了四位主修人姓名,前三位因字迹脱落无法辨认,只有侯廷仁一人姓名清晰在目。查阅梁宝寺镇侯庄村《侯氏族谱》,侯廷仁是该家族八世祖。侯氏一族原居汶上孝义乡东侯庄村(现梁山县拳铺镇东侯庄村),立村始祖侯德山,为元朝初期开疆将领(元武略将军之职),曾代理汶上知县四年,政声颜佳。传至四世昱公,年仅十六岁因“为母守庐三年”,而在明洪武十八年被礼部恩赐建“至孝牌坊”(以上二公事迹均载于《汶上县志》),又至六世献公迁至当地立村,再传二代(即八世)即是侯廷仁公。计算世系年更一般按30年一世,因《汶上具志》明确记载了昱公生于洪武二年(年),那么,四世传至八世,生活年代跨度应在年以上。而洪武二年(年)至弘治三年(年)时间跨度为年,两者相差31年。为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侯廷仁主持“补葺”梁宝寺的年代应在明朝的正德年末或嘉靖初中期,即在迁建后的30-50年之间,应是公元年以后的事情。梁宝寺南迁30年后再实施“补葺工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迁建一座规模宏大的不可能一次竟全功,弘治二年的水灾也同时给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本不可能再有充足的人力、财力把新迁的寺院达到原有规模。据《黄河年表》统计,正德、嘉靖两朝是明代黄河最稳定时期,人们在经历了30余年体养生息之后,故而才有可能实施“补葺工程”。一座古寺的历史,不但与本地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联,而且也反映出整个国家的兴衰历程。在侯廷仁等人领修这次补葺工程之后,“历明及清百余载”,直至康熙四年才进行了第二次“补葺”。这是因为明嘉靖朝以后,朝廷内部阉党弄权,官场腐败,政颓纲驰,造成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直接导致了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变革。在进入政治清明的康熙时代后,人们才得以对梁宝寺进行第二次“修葺”,并新建千佛阁一座,随后在乾隆二十二年、嘉庆四年又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补葺”,这也是“盛世治典”“盛世重教”的名得到了应验。时至今日,“梁宝寺”这座存在了七个世纪的名寺,已经痕迹全无。但是,以它冠名的梁宝寺镇,已成为嘉祥北部的文化名镇、经济强镇。这片9.7平方公里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7万人民正矢志不渝的发扬光大梁宝寺精神,为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强盛而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我们相信:梁宝寺的名字将作为闪耀着金色光环的名片,永远存入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

扫码添加小编

进嘉祥新鲜事群

猜你还可能喜欢的文章

生活

万投在梁宝寺!嘉祥将建环保能源发电配套填埋场供全县13镇+3街道使用

那一年,我在嘉祥二中上学。梁宝寺的尽头,是我的青春~

嘉祥要建垃圾处理站!记者探访青岛最大生活垃圾处理园区:日处理余吨,看看周边环境如何?

悲痛!嘉祥一女子轻生竟然带着幼儿投河,消防战士紧急实施救援!

省里发话啦!即将出台!咱嘉祥有电动车的速看!

好消息!本月15医院特邀正畸专家为你会诊!

嘉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请做好防暴雨和防汛准备!

嘉祥为什么叫嘉祥?济宁12县市区名字由来!

总成交价万元!今日嘉祥成功出让2宗国有土地使用权

牛!嘉祥等16个县拟推荐命名国家卫生县城

济宁征地公示!这10个村庄土地将被征收…嘉祥有俩村

那些年在嘉祥,我们开学的情景是这样的...

济宁一少年玩滑板撞到小孩,被逼对孩子父亲道歉并下跪,大喊再也不玩滑板了

重磅!嘉祥梁宝寺镇重拳整治劣质散煤销售,推广清洁煤补贴元每吨

再见,绿皮火车次列车!山东几代人的情怀……

中央文件再度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大美嘉祥!品读这些大山的故事...

赵华强医院参观指导

嘉祥县仲山镇多家驾校被查!已立案处理并依法强制执行

最新!嘉祥今年3月再报送撤县划区申请,县民政局正积极协调

梁宝寺也有快闪!医院歌声祝福祖国70年华诞并举行建院70周年活

收藏!国庆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活动节目单提前看!

嘉祥人,今年“新农合”标准元,最新消息来了!

嘉祥幸福里的小区供暖怎么解决?官方给出了答复

为什么这东西不让带上火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快听!看

嘉祥人演绎山东梆子:《下南京》

视频:太震撼了!70秒,日出济宁!

交通

鲁南高速铁路日照西至曲阜东段8月1日开始联调联试

嘉祥司机注意!8月5日-6日,日兰高速济宁部分路段封路36小时

嘉祥多起车祸发生,车祸现场十分惨烈

突发!嘉祥某地发生严重车祸小车都翻了!

新旧对比图!济宁火炬路跨线桥9月29日通车!不用再绕路啦!

好消息!济宁北二环(G济宁线)大修工程提前3个月通车

确定!鲁南高铁曲阜至日照段11月26日通车

规划

嘉祥这个区域有旧村改造计划,还规划小学

新旧动能转换

嘉祥这些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冲刺四季度!

嘉祥新鲜事:okjiaxiang

大济宁大嘉祥

玩转衣食住行,精彩生活必备!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w/11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