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脱第一季第三章

第三章贫富之间

小菊在上高中之前,觉得贫富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一公里。

大洼路和大学路交界。

从北边坡底一直往南延伸到坡顶是大洼路,从坡顶往南下坡就是大学路。

到了坡顶可以看出南北泾渭分明,景色完全不一样。

往北看,坡下是密密麻麻的旧房子,窄窄的马路两旁只有电线杆子,几乎没有绿化。那时候好多工厂还没有搬迁,整个区域烟雾朦胧的。

往南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蓝蓝的大海,一条宽敞的马路直通海边。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是高大的法桐。在法桐掩映下的灰砖人行道旁,是一个个绿化浓密、整洁干净的大院。每个大院里边是一排排的三四层白墙红瓦小楼。每个小楼只有三四家住户。

这些房子大都是大三居或大两居,里边的卧室、起居间、洗手间和厨房一应俱全。

那时候,岛城还没有开发东部,除了租界,还没有别墅。能居住这样房子的人绝对是在岛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岛城著名的艺体中学就在大学路北头靠坡顶的地方。

小菊就在艺体中学读的高中,也是从这里考上的大学。

小菊进入艺体中学也纯属偶然。

坐落在大洼路南头的新兴中学与艺体中学只有一公里的距离。

由于新兴中学没有大操场,所以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新兴中学的大型体育活动都是借用艺体中学的。所谓大型体育活动,无非就是每学期的学生运动会。主管部门出于好心,也是为了节约新兴中学的教学经费,就把两个学校的运动会合在一起。开始是分别组织竞赛,各计各的成绩,但项目组织上有点乱。后来就改成统一组织比赛,各计各的成绩。

艺体中学的学生基本上岛城有头有脸人家的子弟。大概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受明星效应影响,家长们开始注重孩子们的特长教育。当时的特长教育基本上就是艺术类和体育类。于是,在课余时间上这班那班多了起来。那时候,能上得起课外辅导班的,都是有钱有权的人。所以,进入岛城艺体中学的,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新兴中学学生参加联合运动会,基本上上陪太子读书。参加比赛的学生基本上在预赛中就被淘汰,很少有人参加决赛。每次参加,学生们都是灰溜溜的,老师们也脸上无光。但没有办法,谁让你没有大操场来,谁敢违背主管部门的决定?

小菊在第一次参加联合运动会就拿了米和米两个冠军。不仅是本校冠军,而且是联合比赛的冠军。

小菊那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实力。她在老家的时候也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各种赛跑,也都是拿冠军。但那时候,她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以外的比赛,也没有比赛成绩的概念。

新兴中学唯一的体育老师就是径赛运动员出身。他在体育课中发现小菊不仅个子高,而且步幅大、耐力好、爆发力强,就知道她是跑中长跑的料。参加运动会前,他带着她在马路上进行了测试,马上觉得她会在这次运动会上放卫星了。但说实话,他也没想到小菊发挥的这么好。

联合运动会如期举行。

如往年一样,新兴中学的运动员一个个败下阵来。运动员垂头丧气,观众不忍直视。

观众席上的小菊却有点迫不及待,开始跃跃欲试了。

到了女子初中一年级组米预赛。

憋足了劲的小菊起跑迅猛,冲劲十足,在第二圈变道的时候就开始领先了。新兴中学这边的观众都站了起来,一齐呐喊,小菊加油!小菊加油!

小菊领先第二名十几米冲线。

这个小组有艺体中学米冠军队员。

艺体中学那边目瞪口呆,新兴中学这边欢声雷动。

决赛的时候,还是在第二圈小菊就开始领跑了。看台上的观众全站了起来,艺体中学的学生在新兴中学的带动下,一齐大喊,小菊加油,小菊加油。

当小菊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时候,所有人鼓掌欢呼。

后来的米比赛,小菊也拿了冠军。

小菊成了新兴中学的英雄。

在初中三年的联合运动会上,小菊一直是米和米冠军。

艺体中学的体育教研组一直看好小菊,因为按照小菊的成绩,她应该是岛城最好的。教研组长去找校长,建议把小菊要过来,一个是将来全市田径联赛的时候,可以拿到好的名次,再一个按照小菊的成绩,如果文化课过关的话,肯定能考上顶尖的体育类大学,这也可以提高艺体中学的升学率和知名度。

校长被教研组长说动了。但他无法改变政策。于是,校长就去找教育局。校长站的高度和教研组长就不一样,他跟教育局长说,进城务工的新市民为岛城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因为政策限制,耽误他们的子女教育,应该给他们公平的机会。说完,他举了小菊的例子。

教育局长也被校长说动了。他知道小菊,当年就是他参加了张姓老板的捐赠仪式,也接受了采访。局长站的高度又比校长高了一大截,他以教育局的名义向上级打了正式报告,从教育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的角度,阐述了放开政策的理由。报告中也举了小菊的例子。同时,报告还说,新兴中学初中应届毕业生每年不到人,即便是能考上普通中学的高中,分配到各个学校的名额就是几个而已,不会增加教育负担。

上级部门很快就批准了。不仅批准,还给了个特殊政策:每年从新兴中学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10名优秀学生,免试进入普通高中。

小菊成了这个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艺体中学同意她免试入学。

小菊飞一样的跑回家,气喘吁吁的把艺体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交给了爸爸。

老铁看见通知书也高兴的几乎要跳了起来,他赶紧跑到外屋告诉正在卖货的老婆。不仅是老婆,连同在小卖部买货的邻居,都欢呼起来。

奶奶刚刚去世两个多月,这个家一直笼罩在悲伤中,这是这个家两个月来第一次有了欢笑声。

通知书后面附着一张入学须知,老铁越看脸色越阴沉。

艺体中学学费高出新兴中学一半多。不仅如此,入学须知还说,入学新生必须准备夏、秋、冬运动服装各两套,夏秋跑鞋各一双,夏冬校服各两套,等等。

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负债累累的老铁家怎么能担得起小菊上这样的学校?

当天晚上,老铁和老婆嘀嘀咕咕商量了一晚上。

小菊在吊铺上搂着入学通知书睡的很香。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老铁小心翼翼的开口了:“菊啊,咱是农村出来的,有个学上就不错了。原想着你在新兴中学上完高中,咱就想法就业,让你干爹帮忙,咱找个好点的工作。那样家里也没有负担了,你也能帮衬帮衬家里。行不?”

小菊一听,知道这是不让她去艺体中学了,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但她没有急眼,她呜咽着说:“爸,妈,我知道奶奶这一病花了不少钱。我也知道应该早点就业帮衬家里。但是…但是…”

小菊终于控制不住哭出声来。

母亲马上过来搂着她:“菊啊,不哭,慢慢说,慢慢说。”

小菊稳定一下情绪,还是眼含泪珠的说:“爸,妈,你们知道吗?能进艺体中学是件很难的事,就是干部家庭也不是想进就能进去的。我是因为赛跑成绩好,他们才破格免试让我入学的。老师说,按照我的成绩,如果文化课过关的话,肯定能考上北京、上海的好学校。这对我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啊。爸妈,你们就想想法子让我上吧,我一定好好上学,考上好的大学,然后挣钱报答你们。求求你们了,让我去上吧。”

说着,小菊跪下了,放声大哭起来。

爸爸妈妈也放声大哭。

过一会,妈妈擦了擦眼泪,也小心翼翼的问老铁:“她爸,要不咱找找孩子干爹商量商量。”

老铁摇了摇头:“她奶奶的事,得亏人家帮忙,咱怎么好再去找人家啊?”

感到无望的小菊哭着跑了出去。

满脸落寞的小菊沿着大洼路一直向南,走到坡顶后,在那里站了很久。

她俯瞰着绿树成荫的艺体中学的校园,心里觉得好委屈好委屈。她就要和这所美丽的学校失之交臂了,她的大学梦就要破碎了。

新兴中学和艺体中学就差一公里,这短短的一公里,就这么难以逾越吗?

看着艺体中学校园里的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和这些孩子之间到底隔着什么东西?竟然让她和他们有这么大的差别!

懵懵懂懂中,她明白了,贫富之间的差别绝不仅仅是这短短的一公里。

其实,老铁的难处,小菊根本不知道,或者大部分不知道。

奶奶生病欠下的十几万,大部分是老万帮着向工友们借的。老万自己拿出了三万。其他工友也不富裕,一是看老铁厚道可怜,二是见出面借钱的是老万,觉得这也算是个担保,就七凑八凑的把钱凑起来了。

但是,要老铁自己把这钱还上,还不知猴年马月哪。所以,老铁和老万商量着把房子卖了。那时候老万有个朋友在做收购旧房的生意,看老万的面子,就把房子买下后又返租给老铁。那时候,大洼路的房子不值钱,老铁卖房子的钱刚刚六万多一点。老万说,他的三万不急着还,先把工友们的钱还一部分。就算这样,除掉老万的钱,还差一大块。

老万又帮着老铁做了一个还钱计划,省吃俭用差不多三年就能把钱还完。

借钱的工友们一听觉得靠谱,就一直同意了。

这个还钱计划不包括老万的钱,老万说,什么时候还都行,没钱就先欠着。

没想到,老铁刚刚松口气的时候,小菊这边又有事了。老铁觉得欠老万的太多了,说什么也不能再张口了。

在大洼路坡顶的小菊不明就里,她只知道家里现在很难,她只知道她将与岛城孩子过着不一样的生活。父亲要她在新兴中学上完高中然后找个工作,她想,那又怎样?她还不是要背着农村孩子的烙印,继续受尽城里人的白眼?

她想起第一次接受采访的尴尬,想起坏孩子叫她“老巴子”的耻辱,想起获得十大新闻人物时那些同情的眼光,想起米冲线时的解气,觉得岛城根本不是她应该呆的地方。

那些尴尬的“优秀”毫无意义,只能给她的心灵带来更多的创伤。

小菊握紧拳头向坡下的艺体中学大喊了一声,然后回家了。

第二天早晨,她悄悄的走了,给父母留下一封信。

信里写到:“爸,妈,我走了。别担心,我只是回老家了。咱村的小琴也初中毕业了,她现在在县城饭店打工,听说挣钱不少。我去找她了,我也在那打工挣钱。回老家找工作,我心里会舒坦点,至少不会有羞辱感。既然我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那就让我随波逐流吧。挣了钱我会寄给你们的。你们好好的,我也会好好的。知道你们不会同意我回老家,所以只好不辞而别了。另外,我从妈妈的口袋里拿了30块钱,就当我的路费了。不孝女儿小菊。”

读完信的老铁满脸泪光,小菊妈妈又放声大哭。

没有主意的老铁,只好又找老万。

在老铁的家里,老万手里握着艺体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小菊写的信,也是眼泪汪汪的。

沉默了一会,他感概的说:“大哥啊,你糊涂啊。小菊好容易有这么个好机会,你却……,你说她该多难过、多失望啊。你咋不早跟我说啊。”

老铁一脸无奈:“你说咱家这个情况,咋上这个学啊。你说,她上这三年高中,得花多少钱啊?咱家背着的债咋还啊?就算能供她上完高中,还有四年大学呢?兄弟,你也不是开银行的,能管了一时,你能管她一辈子吗?既然她愿意回老家,就随她吧。说不定过几年能找个好男人,过上好日子哪。咱就随她吧。嗯?”

老万又沉默了一会说:“先别管那么多了,走一步看一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个事我来解决。你在家等我信。”

说完,他就出门了。

老万把所有借给老铁钱的工友找在一起,向大家说了小菊入学的情况和老铁的难处,他提出,将老铁还钱的期限从三年延长到五年。

大家唏嘘一番,都不吭声。

一个工友说话了:“这事不对啊。听说艺体中学是贵族学校,上那个学校要花老鼻子钱了。老铁这个情况哪能花到起啊。他要供女儿上这个学,不等于是花我们的钱啊?”

大家纷纷点头,说:“对啊,是这个理啊。”

老万赶紧解释这个机会很难得,说是小菊上了这个高中也不是贵族学校,只是体育专业就得花钱多。而且,小菊有赛跑这个特长,成绩是全市第一。她上这个高中,能一下子考上北京上海的一流大学。多好的机会啊,咱这些工友多担待,说什么也不能影响孩子的前途。

又有工友提出:“那她在现在这个中学好好读书,成绩好的话不是一样考上好大学吗?干嘛拿着我们的钱去上那个学校?”

老万又耐心解释:“孩子现在这个学校教学质量很差,考上大学门也没有。”

大家很认同,但还是沉默。

最后老万有点急眼,他生气的说:“我老万平时没少帮你们,换成钱的话也不少。咱还做兄弟不做了?”

看大家还是沉默,老万一甩手说:“这么的,我给大家签字画押,如果五年内老铁还不上钱,都算我的!行不?”

大家看老万这么说都不好意思起来,马上纷纷表态:“我们信得过你老万,就这么着吧”

老万重新起草还款协议,大家签字画押。

过了几天,已经在县城饭店打工的小菊看见老万推门进来。

她手一松,一摞盘子全部摔掉,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小菊知道老万是来接她的,她知道自己上学的事解决了。

老万看着穿着饭店服装的小菊一下子就掉泪了。

他呜咽着说:“孩子,咱回家。”

小菊叫了一声:“干爹啊。”然后就痛哭着软倒在地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w/12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