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张邮票上的恐龙是谁发现的龙的传人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在大英博物馆,有一位中国科学家的照片,与国际科学巨匠达尔文、欧文并列在一起,供世人瞻仰。他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中国恐龙研究领域不得不提的专家他也是自然博物馆活动日历6月封面人物——杨锺健杨锺健一生大事记

年出生于陕西省华县

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古生物学

年获得博士学位,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出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

年逝世,享年82岁

峥嵘岁月高风亮节

杨锺健博士毕业后不为国外优越条件所动,毅然决然回来建设祖国。抗战期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千难万险坚持科研。年在云南昆明研究恐龙时,为了躲避敌人轰炸,他和同事们把研究室建在昆明乡下一个破败不堪、难以下脚的庙里,收拾好久才能勉强办公。化石挖掘地没有住宿条件,他们就天天奔波十几公里,夜以继日地工作。文革期间,繁重的劳动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依然笔耕不辍,完成了多篇论文和论著。他的一生,不慕国外锦衣玉食,不惧周遭战火纷飞,不怨特殊历史时期的不公待遇,他的心里,装的从不是一己荣辱,而是对祖国和科研的赤诚之爱。图源:ivpp.cas.cn

学界泰斗纵横捭阖

年,他以一篇《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的博士论文宣告了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堪称一代宗师。他的研究几乎涵盖了古脊椎动物学的全部领域,尤其是中国古哺乳动物和古爬行动物。此外,他对地质学、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其他学科也多有涉猎,特别是在中、新生代地层和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漫长的学术生涯里,杨锺健几十年如一日地奔波于野外进行科学考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生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多达篇(部),不乏用英文、德文发表的,是近代我国自然科学界著述最多的学者之一。年在周口店,左四为杨锺健图源:ivpp.cas.cn

恐龙情缘学术挚爱

正如云南禄丰的杨锺健纪念碑上所言,“恐龙是他最热爱的学科”。杨锺健的一生和恐龙有着不解之缘,被后人称为“龙的传人”。他为恐龙17个新属和9个新种命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3个莫过于禄丰龙、马门溪龙和青岛龙。

“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

年,杨锺健手下的两名工作人员在云南禄丰盆地意外发现了恐龙化石,经发掘,一副完整恐龙化石浮现于世。它属于原蜥脚类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早中期的植食性恐龙,年被杨锺健命名为许氏禄丰龙。“禄丰”好理解,“许氏”指谁呢?其实是为了纪念德国著名恐龙专家许耐,是杨锺健在德国留学时的博士生导师。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许氏禄丰龙

张孟滢摄被杨锺健誉为“千万年前一世雄”的许氏禄丰龙还有个威风凛凛的名字——“中国第一龙”。它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恐龙,也是我国第一具自主发掘、研究、装架、展示的恐龙化石,打破了外国人垄断恐龙研究的局面。在那个动荡年代,它从禄丰出土,辗转运至重庆,背后是我国科学家不惧生死、不畏艰险的爱国之心。它的发现不仅是学术界的巨大成就,也是战争年代对国人士气的极大提升。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三枚古生物纪念邮票,其中一枚是许氏禄丰龙的骨架和复原图。这是全世界第一枚恐龙邮票,禄丰龙喜提“邮票第一龙”。图源:baidu

脖子最长的恐龙——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因其占体长一半的脖子而“出圈”,我国最早的马门溪龙就是杨锺健主持发掘的。年,四川宜宾市修路时,在金沙江的马鸣溪渡口发现了一批恐龙化石,发掘研究后杨锺健于年将其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也就是如今马门溪龙属的模式种。年,在四川省合川县,马门溪龙的第二个种被发现,年被杨锺健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合川马门溪龙

张孟滢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马门溪龙”这个名字还有“试用期”。杨老在研究建设马门溪龙时,将其与以前发现的荣县峨眉龙做了对比,发现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关于尾椎有两个特征不一样,为了避免混淆,先起了“马门溪龙”这个新名字,如果将来有更多证据证明两者是同种时再合并。不过合川马门溪龙完整化石的发现打消了这个疑虑,证明荣县峨眉龙和马门溪龙两者确实不同,马门溪龙这个名称才算“转正”,真正站稳脚跟。杨老形容马门溪龙的诗句:

头小颈长身躯大,尾巴长的更可怕。

身长约有十三米,体重更是不成话。

头上长棘的恐龙——棘鼻青岛龙

年,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师生意外在山东莱阳市金刚口村发现了恐龙化石,杨锺健得知后主持发掘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大量恐龙、龟等动物化石重见天日。年,杨锺健发表专著《山东莱阳恐龙化石》,正式命名了棘鼻青岛龙等一批恐龙。棘鼻青岛龙属于鸟臀目鸭嘴龙科,活跃于晚白垩纪,最与众不同之处是鼻部有一根骨质棘状物。关于这根“棘鼻”的作用与功能,学界有诸多猜测,目前还没有定论。值得一提的是,棘鼻青岛龙是新中国成立后装架出的第一条完整的恐龙骨架,长7米,高4.9米。年被命名后亮相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光荣地接受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参观检阅。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棘鼻青岛龙

张孟滢摄杨锺健的一生为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大丈夫只能向前”的初心和信念。“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他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他的高风亮节和科研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一座伟岸的丰碑,一盏不灭的明灯,感染着、激励着后人勇攀科研高峰,再创历史辉煌。禄丰大洼恐龙山上杨锺健教授的塑像图源:参考文献恐龙不仅是“龙的传人”杨锺健院士最喜欢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来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小朋友们最爱看的明星动物,快带上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生命长河”和“恐龙盛世”邂逅你最心仪的恐龙吧!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盛世”(上)和“生命长河”(下)图源:张孟滢参考文献: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zx/12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