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滨海区乡村振兴发展

<农业生产绿色高效,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乡村环境生态宜居……近年来,滨海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吹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资金、人力、技术纷纷投向乡村。这片广袤的田野,正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

发展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产业兴,则乡村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滨海区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胜伟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了解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胜伟集团作为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园投资、开发、建设一体化服务商,其在潍坊滨海建设的这座示范园,是其首创的“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园”模式的典型实践,是一个样板工程,具有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科技示范、辐射带动等功能。“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园”模式,具体说来,就是以强大的盐碱地复育技术为依托,实现盐碱地的生态复育,在复育后的盐碱地上发展规模化牧草种植,配合优质种畜资源的研发与引进,解决制约国内草饲畜牧业发展的“无地、缺草、少牛羊”问题,从而支撑发展规模化的牛羊养殖,促进整个草饲畜牧业的发展,并同时解决盐碱地生态修复、农作物增产增效、健康与食品安全等突出性的社会问题。

胜伟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占地面积约亩,位于滨海区央子街道河西岭西侧平原水库北侧,与常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不同的是,这是一片在滨海滩涂盐碱地上建设起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有着与众不同的盐碱地属性。胜伟集团的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建有引种试验区、高标准试验田、有机果树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轮牧区、观赏草花区等六大功能区域,并重点规划建设了“碱地绵羊”良种繁育中心,具有非常明显的主导产业特色,在带动当地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随着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园模式的全国推广,良种资源便得以输出到全国各盐碱地分布区,支撑各地草饲畜牧业的发展。

胜伟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有现代城镇的规范便捷,也有田园牧歌的纯净自然。当地农民可以通过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制、雇佣制等方式加入示范园的共生体系,在原来荒芜的盐碱地上建成家庭农场与牧场,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游客走进示范园,可以参观现代化、规范化的工厂,也能享受安宁闲适的乡村游。在这里,城与乡的空间界限模糊了,城乡间的要素流动路线不再是单向街,而成为了双向道。

未来,胜伟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将继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助力全国五大盐碱地分布区生态农牧产业园的落地,为盐碱地农牧业转型升级、动植物良种繁育、技术试验示范、科技成果转化、新型农企合作等输出经验,提供借鉴,实现盐碱地的产业化运营,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让全国的盐碱地都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实现盐碱地上的中国梦。

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过去,咱们这里的农业种植零散、管理粗放,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谈起前几年的“北大洼”,大家洼街道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近几年,该街道立足品牌培育计划,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社”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鼓励村民自发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劳动力和现金等入股,发展农村电商、渔盐特色旅游,打响“周疃盐碱葡萄”、“南陈21°桃”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园、乡村旅游园和现代农业庄园,把撂荒地变为丰收的果园。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纵深推进,犹如阵阵春雷,打破了滨海乡村的沉寂。特别是近三年来,滨海区围绕实现“产业兴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培育新业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家洼街道更是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一步步探索着适合各村居的振兴之路,构建起一整套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逐步打造农业新六产链条,推动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生态化的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滨海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每当葡萄成熟季,走进“周疃”葡萄单体大棚,一副绿色与紫色交相辉映的生态图随即映入眼帘,大串大串地葡萄从叶子缝里垂下来,粒粒晶莹剔透,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又像颗颗紫色的珍珠,圆溜溜水灵灵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忙着采摘收购周疃葡萄......这只是大家洼街道实施“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的一个缩影。自年以来,大家洼街道立足本地实际,打造弥水盛景田园综合体,以周疃各村和南陈村为基础的葡萄园、南陈红色桃园、绿色休闲采摘园为主,采用现代玻璃温室大棚模式,大力发展优质有机蔬菜种植,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生态化的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同时该街道还积极搭建了“村企联建、支部共建”平台,指导辖区内的33个村居全部与相关企业结对共建,推进10余个项目落地建设,为各类就业创业人才加快同企业对接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街道已经与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签署了《社会教育共建协议》,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及成熟的乡村振兴模式,为其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则利用电商教育、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等平台,为街道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创新创业青年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同时利用成熟的京东、淘宝等网络渠道,帮助开展‘互联网+’的销售新模式。”大家洼街道党委副书记苏志强介绍说,大家洼街道还精心搭建了金辉综合创业园平台,创立金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电商产业为主导,引入“名客来”M2B跨境电商平台,建设集全民创业孵化区、小微企业加速区、农村创业示范区等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其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现有入驻企业37户,线上交易量突破万。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线上家创业企业入驻,58家创业团队集体办公,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和企业高效运转提供平台支撑。同时,大家洼街道鼓励村集体和农民以“资产价值保底+入股分红”方式分享收益,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民增收。

大家洼街道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不仅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不仅将农民从土地上“解绑”,变身为产业工人、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甚至新型农民,还极大地增强了农民对农村发展的信心和勤劳奋进、创造幸福的决心。

美化环境让乡村生态文明宜居

走进大家洼街道孟家庄子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平坦的沥青路面,白墙红瓦、路平树绿、喷涂一新、整齐划一的大街小巷,整个村子犹如一个大公园。这个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的小村庄,不仅是滨海大地上的一道美丽风景,也是振兴乡村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典范。该村在充分保留生态田园风光和乡村庭院特色的同时,按照“产村一体、突出特色”的思路,把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新村处处呈现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景象。

“村子的巨变不仅在于物质上的丰厚,更在于村民精神上的富足。环境好,空气好,住得舒服。”孟家庄子村居民袁会兰谈起村里的变化,竖起大拇指。她说,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群众的卫生习惯也在悄然地改变。过去,群众不爱卫生,垃圾随手乱扔,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的情况比比皆是,现在村民的生活陋习已逐步改变,垃圾不再随手乱扔、房屋变得干净整洁,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袁会兰家记者看到,院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一盆盆花卉点缀其中,看起来清新淡雅。走出院子,庭院旁种着各种花草树木。更令人赞叹的要数墙体上的水墨画,与周边的白墙灰瓦相得益彰,别具匠心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近年来,孟家庄子村把环境卫生治理作为改变乡村面貌的基石,拆除老年区内危旧房屋20多栋,在老年区内进行重新规划,新建高标准二层楼房10栋;村内排水设施通畅,道路街巷进行了全部硬化,自来水入户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将该村街巷的所有柴草等杂物进行了集中清理;村内外墙进行了全部粉刷并绘制了文化墙,将“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多项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墙壁上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使原本“冷冰冰”的墙面瞬间灵动起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该村还建设了文化宣传一条街,并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按时转运处理,增加配置了垃圾桶完善了垃圾无害化处理,配备保洁人员、实现垃圾定期清理,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另外,村内街巷全部安装了路灯,村庄绿化面积逐年扩大提升,村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据了解,为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滨海区以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推进跨越发展,建设美丽滨海”为目标,以“村庄布局协调美,村容整洁生态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为标准,积极实施“六动”战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土地大流转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实现生态宜居的同时,滨海区还把规范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方向,引导群众养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和农民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等好习惯,通过推荐评选身边的文明典型和致富能手等活动,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营造出乡村道德文明的良好风尚。

如今,乡村振兴“滨海模式”越叫越响,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而在滨海区广袤的乡村大地,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的方式、收入的增加、生活的向好、环境的美化,更是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一个独具滨海特色的魅力新城,正悄然跃起在新的地平线上。

记者

张松

编辑

王鑫瑞

审核

于彬

原标题:《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滨海区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zx/15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