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往事西安镇村屯名称由来与建置沿革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39373.html

西安镇村屯名称由来与建置沿革

镇名由来及建制沿革

  西安镇,民国年间辽河两岸芦苇丛生潮沟交错,方圆百里的芦苇荡可以藏匿千军万马,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加上地理环境特殊,使辽河两岸匪患频频。

  年,海城县自治停办乡村遂无统系,势若散沙,到年,施行区村制,化散为整,本境属海城县第六区,年合并村公所时,任海城县县长的陈荫翘把海城六区划为3个村,即高坎村、高坎湾村,另一个命名为西安村(地址在今东风镇),取辽河西岸永远安定之意。年撤区并乡,把高坎、高坎湾、西安、上口子并为一个乡,命名为西安乡,乡政府驻地迁址高坎村,此后政区虽经多次变革,名称终未改变,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年建立西安区政府,属盘山县,辖(今东风、平安、西安)共84个自然村。年改称盘山县西安八区,辖81个自然村,其中刘家、桃园、桑林子划归盘山县第十二区(平安)。年建立西安乡属盘山县大洼地区办事处,辖10个管理区,84个自然村。同年3月改西安乡为西安公社,属盘锦人民公社,辖未变。年改称西安农场,属盘锦农垦局,辖未变。年东风、平安建立农场从西安农场划出,现农场属未变,辖15个大队,26个自然村。年属盘锦地区大洼区,辖未变。

  年属大洼县,辖未变。年属大洼县,辖14个管理区,26个自然村。年建立西安乡(农场)属未变,辖13个村民委(分场)26个自然村。年改为西安镇,属大洼县,辖14个村民委(分场)26个自然村。年合并为12个村(分场),至今未变。

村名由来及建制沿革

  1.高坎村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年),境内人烟渐盛。此处原是退海之地,因其地势比周边高,而得名“高坎”。有人居住后,便有“高坎屯”一名,成立西安乡之后,更名为“高坎村”。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年解放后属盘山县西安区政府。年属西安公社,辖本境内划分的三个社(前进社、东升社、胜利社)。年至年,三社合并称高坎作业区,属西安农场。年4月,组建西安农场,场部设在高坎。年改称高坎大队。年属高坎管理区。年,政企分设,又改称高坎村民委员会(分场),属西安乡(农场),年,改乡设镇,高坎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2.上口子村

  名称由来:明末清初,塘铺里便有人烟。后经繁衍,渐成村落,当时被称作“索家屯”,地理位置处在辽河入海口处,河上经常有船队捕渔,渔民常称其下游的小亮沟村(现村名)以东的河口处为“下口子”,因上口子村处在“下口子”的上游,地势较高,所以就称其为“上口子村”。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至年属海城正西第六区高坎村辖。年解放,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上口子先锋社。

  年属上口子乡。年属上口子作业区。年属上口子大队。年属上口子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上口子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上口子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3.王家塘村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年),在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大王庄,有王登、王闵老哥俩携家眷来此地落户,垦荒占草。后经生息繁衍,加之外地人口迁入,人烟逐渐稠密。由于王登先到此地,故王姓较多,又地处辽河边,芦苇丛生,塘铺零散,故定王家塘以作纪念。后来移民的人多了,有了王、李、孙、韩等几大姓氏家族,逐渐形成村落。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县西安区政府。年属盘山县西安八区。年属西安农场王家塘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王家塘大队。年属王家塘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王家塘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王家塘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4.小亮沟村

  名称由来:据查资料,明代这里便见人烟。当时境内有1条大潮沟。到了清初,沟两岸已是人烟稠密。当时这里的人们以捕鱼为生。位于潮沟东岸的人们因滩小流急,多半是下小块亮子网,沟西滩大流稳,多半下大块亮子网。人们为了称呼沟两岸的村子,称东为“小亮子沟”。演变至今,现在人们习惯称呼为“小亮沟”。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年(年)属海城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民国年至年属海城县高坎湾村。年属盘山县高坎湾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小亮沟村政府。年属高坎湾乡。年秋属小亮沟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小亮沟管理区。年属小亮沟大队,年属西安农场小亮沟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小亮沟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小亮沟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5.高坎湾村

  名称由来:清朝顺治年间,大批汉民从关里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迁到此地定居,垦荒种地。早在明代,高坎湾村南边的小亮子沟村就有屯落,但人烟稀少,居民依靠渔猎为生。当时有张、王、李、赵、刘五姓人家千里跋涉到小亮沟村北,因小亮子沟已有人居住,于是便择村中小河岸高坦之处定居下来。此处位于辽河西北岸,地处辽河湾处,三面临水,又因地势较高,很象突出的坎子,故得名“高坎湾”。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六区高坎湾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高坎湾村。年属高坎湾乡。年属盘山县西安乡高坎湾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高坎湾大队。年属高坎湾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高坎湾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高坎湾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6.洼边子村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当时有三户人家胡、杜、史由关内来此定居,垦荒占草,生息繁衍。因当时东、南、西地势较高,惟此地往北(即小洼村)越来越低,故得名“洼边子”。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正西第六区。年属西安村。年属西安区。年至年属洼边子大队。文革期间,洼边子村改名为“太阳升”大队,文革结束后,又被改回来“洼边子”村。年属西安农场洼边子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洼边子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洼边子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7.小洼村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垦荒条例》,境内始见人烟,后经生息,渐成村落,因境内地势低洼,故称“小洼”,又因地处北小洼之南故称“南小洼”。

  建置沿革: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小洼农业互助小组。年属小洼初级人民公社。年属小洼高级人民公社,同年秋属西安农场韩家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小洼大队。年属小洼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小洼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小洼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8.韩家村

  名称由来:顺治十年(),关内有韩姓三家来此定居,后经生息繁衍,渐成村落,故得名“韩家铺”。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韩家农业互助小组。年属西安乡小洼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小洼管理区。年属韩家大队。年属西安农场韩家管理区。年属韩家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韩家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9.八家子村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有曹、董、傅三姓人家逃亡到此,定居下来。以后,相继又有尚、李、王、马、郝五姓人家到此定居。慢慢地这里的人多了起来,可还是以这8个姓氏为主,他们相敬如宾,亲如兄弟,共同开垦出一大片良田土地,幸福平安地生活在一起。于是有人提出把这个安宁、祥和的地方起名为“八家子”,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清光绪三十二(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西安八区八家子老弱社。年属西安乡八家子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八家子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八家子大队。年属西安农场八家子管理区。年属八家子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八家子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10.桃园村

  名称由来:顺治十年(),关内有户家来此开荒种地。时值三月,此地有大片野生桃林,桃花盛开。为处理好邻里关系,散户效仿“桃园三结义”结拜为盟,后经历代生息,形成村屯,故得名“桃园”。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正西六区西安村。年解放,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划盘山县十二区(平安)。年秋属桃园管理区,年属桃园大队,年属桃园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桃园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桃园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11.刘家村

  名称由来:顺治十年(),从河北省代县城北罩户村,迁来刘氏兄弟并携家眷至此定居,垦荒占草。后经生息和外地居民迁入,逐渐形成村落,为便于称呼人户称此为“刘家屯”。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正西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刘家村公所。年属刘家村管理区。年属刘家大队。年属刘家管理区。年属刘家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刘家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12.桑林子村

  名称由来:顺治十年(),有三户人家出关来此定居,当时此地桑林茂密,遮天蔽日。渐成村落后,人们称此村为“桑树林子”,后来习惯的就称为“桑林子”。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正西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西安八区。年全境划归平安农场。年起又属西安农场。年属桑林子管理区,年属桑林子村民委(分场)。年,改乡设镇,桑林子村属西安镇,至今未变。

屯名由来及建制沿革

  1.胡家塘

  名称由来:清末年,境内荒无人烟,芦苇茂盛。洼边子村一位姓胡的老汉,来此搭起窝铺,占据塘片,故得名。

  建置沿革:年属上口子先锋社。年属上口子乡。年属上口子作业区。年属上口子大队。年属上口子管理区。年属西安乡(镇、农场)上口子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2.三家子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关内有柳、刘、马三户人家结伴来此地落户。后经生息繁衍和外地居民的不断迁入,逐渐形成村庄。再后,人们为了纪念这块土地的开拓者,便把这个小村成为“三家子村”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六区高坎湾村。年属盘山县高坎湾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高坎湾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八区高坎湾村。年属西安农场三家子大队。年属西安农场高坎湾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高坎湾村民委(分场)。年属三家子村民委(分场)。年,并入高坎湾村,至今未变。

  3.北小洼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境内始见人烟,因境内地势低洼,又地处小洼村民委正北故称“北小洼”。

  建置沿革: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小洼农业互助小组。年属小洼初级人民公社。年属小洼高级人民公社,同年秋属西安农场韩家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小洼大队。年属小洼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小洼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4.南大洼

  名称由来:因境内地势低洼,加之此村原比南、北小洼住户多故称“大洼”。

  建置沿革:顺治十年(),境内始见人烟,时属海城县,此后延续年,所属未变。光绪三十二年(年)属海城县第五乡辖。年属海城县城西六区西安村辖。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西安农场。年属西安乡(农场)小洼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5.粮窝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当时此地蒿草丛生、野狼出没,故被时人称为“狼窝”。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们把这块不毛之地变成米粮窝,故又被人称为“粮窝”。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韩家农业互助小组。年属西安乡小洼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小洼管理区。年属韩家大队。年属西安农场韩家管理区。年属韩家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6.七家子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从山东迁来七户人家在此定居,后经生息与外地居民的不断迁入,渐成村落,故得名“七家子”。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韩家农业互助小组。年属西安乡小洼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小洼管理区。年属韩家大队。年属西安农场韩家管理区。年属韩家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7.西安铺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境内始见人烟。年来的垦荒人搭窝铺,以种地为生,后经生息,渐成村落,又因地处大胡台西南处故定名“西南铺”,后经语音的演变为“西安铺”。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西安八区。年属西安铺管理区,属西安乡,辖沈家铺、熊家铺、大胡台。年属西安农场,辖未变。年改称西安铺大队。年改称西安铺管理区,辖未变。年属西安乡(农场)八家子村民委(分场)。年,并入八家子村,至今未变。

  8.熊家铺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有熊氏家族从关内来此地定居搭窝铺,后经生息,故得名“熊家铺”。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西安八区。年属盘山县西安八区刘家村公所。年属西安乡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大队。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八家子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9.大胡台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境内始见人烟,该处原有一个土台子,常有野狐出没,故得名大狐狸台。历经沿革,又因“狐”与“胡”同音,后被人们称为“大胡台”。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年属盘山县。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县西安八区刘家村公所。年属西安乡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铺大队。年属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八家子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10.沈家铺

  名称由来:清顺治十年(),有沈氏家族从关内来此地定居,搭起窝铺,垦荒种田,故得名“沈家铺”。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大狐狸台村。年属盘山县大狐狸台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县西安八区刘家村公所。年属西安乡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大队。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八家子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11.腰路子

  名称由来:腰路子原称“绕路子”原村中只有田、郑、尚三户人家,其中田家有许多亲属住在八家子。但因郑家养条狗很厉害,所以到田家来的亲属因怕狗绕路而行。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之为“绕路子”。后经传讹叫成了“腰路子”。

  建置沿革:清光绪末叶(年)属海城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第五乡。年属海城县第六区大狐狸台村。年属盘山县大狐狸台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盘山县西安八区刘家村公所。年属西安乡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大队。年属西安农场西安铺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八家子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12.马家堡

  名称由来:顺治十年(),有马氏家族从关内移居至此,搭铺安家,后渐成村落,故得名“马家铺”。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正西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西安农场。年称马家大队,属西安农场,辖官家铺。年属桃园大队。年属桃园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桃园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13.官家铺

  名称由来:顺治十年(),从山东迁来官氏家族来此定居,后形成村落,故得名“官家铺”。

  建置沿革:清属海城县。光绪末叶(年)属海城正西第三乡。宣统二年(年)属海城正西第五乡。年属海城正西六区西安村。年属盘山县西安区。年属西安农场。年属西安农场马家大队。年属桃园大队。年属桃园管理区。年属西安乡(农场)桃园村民委(分场)。至今未变。

end

铭徽主义:让我们一起“特立同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ly/11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