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9岁,
摔伤致右肘关节肿痛活动受限2小时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
全身一般情况可。
专科情况:
右肘关节呈半屈曲状态,
肘关节后侧可见两个约0.5cm裂伤口,
渗血不止,
肘部轻度肿胀,
肘关节周围压痛阳性,
可触及骨擦感,
扪及异常活动,
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受限。
入院诊断
右肱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AO分型C3.3型
术前X线片
术前三维重建CT
患者入院后积极予以消肿等对症处理,入院后8天,右肘部肿胀基本消退,外伤口已闭合,局部无炎症反应,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术中见肱骨髁间粉碎严重,肱三头肌部分断裂。
术后X片
术后第二天予以换药处理,可见切口皮缘对合良好,切口周围无红肿及渗血,予以常规消毒后拔除引流管,
患者对手术情况非常满意。
一、什么是肱骨远端骨折?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分为高能量损伤骨折和低能量损伤骨折。前者骨折往往为粉碎性的,后者多见于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在跌倒时发生经冠突窝和鹰嘴窝的通髁骨折。
以上两种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要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从而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骨折。
二、肱骨远端骨折的分哪些类型?肱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可以还原真实的受伤机制,指导骨折的治疗,判断骨折的预后。肱骨远端骨折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AO分型,其按照关节外、部分关节内、完全关节内分为A、B、C三大类型,27个亚分类。
A型:关节外骨折(A1:髁部骨折,A2:干骺端简单骨折,A3:干骺端复杂骨折)
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B1:肱骨小头矢状位骨折,B2:肱骨滑车矢状位骨折,B3: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C1:干骺端简单+关节简单的骨折,C2:干骺端复杂+关节简单的骨折,C3:干骺端复杂+关节复杂的骨折)
三、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手术指征:
1.大多数肱骨髁间骨折应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两个主要目的也是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恢复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和允许进行早期关节活动。
3.对于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呈粉碎性,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骨折不愈合的情况下,可选择全肘关节置换术
手术时机:
1.如有条件,应在伤后24小时内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
2.如无急诊手术条件,伤后两周内手术也可达到手术复位固定的目的。伤后2-5天内,骨折局部伤后软组织水肿明显,会增加一定的手术难度。
手术时机:
1.如有条件,应在伤后24小时内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
2.如无急诊手术条件,伤后两周内手术也可达到手术复位固定的目的。伤后2-5天内,骨折局部伤后软组织水肿明显,会增加一定的手术难度。
手术入路:
1.经尺骨鹰嘴截骨
2.经肱三头肌腱舌形瓣
3.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
内固定选择:
应根据骨折形态特点决定内固定构型,主要采用平行或垂直双接骨板两种类型。建议对于复杂、粉碎性的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
复位固定原则:
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及固定通常的原则是首先复位髁间骨折块,以克氏针临时固定或螺钉固定,把其变为一个髁上骨折,然后再依次复位及固定内外侧柱。
尺神经的处理:
对于术前存在尺神经症状或术中发现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予以尺神经前置;术前无尺神经症状的患者,可根据术者经验、习惯及手术技术综合决定尺神经处理方式,应尽量避免尺神经与内固定物直接接触,否则可考虑尺神经前置。
术后并发症:
尺神经麻痹,肘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失败等。
投稿:创伤一科
整理编辑:李莹
审核:苏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