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NEWS
﹀
﹀
﹀
天津,一个经历了年风风雨雨的城市,承载了许多的历史记忆。做为一名天津人,又怎么能够对自己的家乡不够了解呢?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们家乡的一些知识,让大家对自己的故乡多一份认识。
天津的由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
朱棣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天津别名“津门”,就是首都的门户之意。天津以“门”命名的地点有多处。“门”的地名来源于城门。天津城始建于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在天津设卫。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黄福修建造天津城垣,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年,对城垣进一步修整,各城门上建造门楼。当时天津卫四座城门的门额分别以“拱北”、“镇东”、“安西”、“定南”命名。
镇东
定南
安西
拱北
北门外是通往京师的必经之路;东门外濒临海河,驾舟东下可达大沽海口,饱览日出壮丽景象;西门外一片绿树烟霭;南门外则是千顷稻田。明代“津门八景”的前四景,就是对卫城四门风光的概括———“拱北遥岭”(北门)、“镇东晴旭”(东门)、“安西烟树”(西门)、“定南禾风”(南门)。
清朝康熙十三年(),天津总兵赵良栋重修天津城池,重题四门匾额:“东连沧海”、“西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神京”。历经沧桑的四座城门,已不复存在,但已成为地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由来。由四座城门又派生出不少街名,如“南门外”、“北门里”等;还产生了如“南门西”、“西门南”等街道办事处名称;“南门脸儿”成为天津方言口语中最为典型的地名之一。
谈到天津的“门”,不能漏掉南市食品街的门楼。四座门分别命名为“振羽门”、“兴歌门”、“中圣门”、“华腴门”,首字连为“振兴中华”,把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冶为一炉,令人击节。
风雨紫竹林“紫竹林”是天津老地名,如“紫竹林租界”、“紫竹林码头”、“紫竹林兵营”等,在天津近代史上和天津民俗风情小说里,都赫赫有名。但“紫竹林”确切的遗址位于何处呢?经考证,当年的“紫竹林”位于今和平区承德道与吉林路交口的东北侧。
紫竹林兵营旧址
紫竹林初为庙宇名,不久派生为聚落名,后为街名、地区名,最终湮没无闻。相传清康熙初年(),在此地建造了一座供奉观世音的紫竹林庙,正殿三间,两厢有配殿,院内植有竹林。寺庙遗址就位于今承德道原市图书馆附近。
紫竹林教堂
小白楼小白楼得名由来,有四种说法。
一、清代招商局总办徐润的祠堂坐落在开封道与大沽路交口北侧,为白色中式两层楼房,人称小白楼。
二、在开封道近海河处西侧,有一白色教堂,俗称小白楼教堂,后衍化为地域名。
三、英租界当局为英兵修筑白色二层小楼作为娱乐处所,原址在大沽路和徐州道交会处鸿福饭庄对过,人称小白楼。
四、十月革命后,一些白俄妓女来津,在此开妓院,因楼房门墙涂成白色,故称小白楼。
四种说法涉及的白楼,均难确考,但小白楼这个地名却遐迩闻名。
年天津开埠后,小白楼一带最初为美国租界,其地域东西方向以海河与海大道(今大沽路)为界,南至今开封道,北迄今彰德道,面积约亩。年美、英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小白楼东傍海河航运码头,又比邻金融贸易中心——中街(今解放北路),因而形成以外国人及官僚、买办等为服务对象的销金窟。
海光寺海光寺位于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东北侧,即南京路以北、多伦道以南、万全道以西、南门外大街以东的范围。
清乾隆年间,天津总兵蓝里在城南大规模开垦水田种植水稻,使那里成为稻垄纵横、蛙鸣阵阵的鱼米之乡。康熙四十四年(年),蓝里延请名僧成衡来津创建普陀寺。
寺院宽敞壮观,院内遍栽葡萄,故俗称“葡萄寺”(“普陀、葡萄”读音相类)。年康熙帝巡幸天津,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于是,普陀寺遂易名海光寺。
海光寺旧照
寺外植柳万株,枝叶披拂,绿荫遮地;辟田百顷,与城南河塘相连,菡萏盛开,稻香萦怀,文人雅集,游船荡漾,十里波光与碧瓦朱墙相映,故有“小江南”之称。海光寺在近代史上遐迩闻名,因在这座寺庙里清政府代表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津门“八大”天津人在称呼某种类型若干家族、商家等组成的系列时,喜欢用“八大……”的总括形式,例如“八大家”、“八大祥”、“八大天”、“八大成”等等。杨柳青石家大院
清初以来,天津人对本地豪富家族就有所谓“八大家”的说法。来新夏主编的《天津近代史》云:“被天津社会相沿传称的‘八大家’,他们是‘天成号韩家’(粮、船商)、‘益照临张家’(盐商)、‘益德裕高家’(盐商)、‘杨柳青石家’(粮商)、‘土城刘家’(粮商)、‘长源杨家’(盐商)、‘正兴德穆家’(粮商)、‘振德黄家’(盐商)。”粮商与盐商各占4家,可见天津盐业地位之尊。
所谓“八大祥”,就是闻名津京乃至华北地区的8家店名带“祥”字的绸布庄:谦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庆祥、益和祥、隆祥。“八大祥”又称“祥字号”,均系山东章丘县旧军镇孟姓族人(同姓不同宗)所拥有。
年以前的劝业场,共有大小商店、摊位三百多家。商场集购物、娱乐、消遣于一体,在商场内设有天宫影院、天乐戏院、天纬球社、天露茶社、天升戏院、大观园以及夏天夜间开放的屋顶娱乐花园“天外天”等游乐场所,时称“劝业八大天”。从清康熙至民国时期,天津有8家店名含有“成”字的天津风味大型饭庄,即聚庆成、聚合成、义和成、聚乐成、义升成、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合称为“八大成”。其中聚庆成开办于乾隆元年,原址在荣业大街黄河戏院旁。该饭庄之所以取名“庆”成,含有庆祝乾隆皇帝登基之意。后乾隆南巡路过天津,住万寿宫(今北马路小学),每日均由聚庆成饭庄供应御膳,可见烹调水平之高。
“北洋”地名“北洋”在清末成为煊赫的词,如“北洋三军”、“北洋军阀”、“北洋大学”等,都与天津有关。
北洋大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初名北洋西学堂。年迁至西沽,改名北洋大学堂。年后改称北洋大学校。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年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大学。
李鸿章、袁世凯在天津建立了一系列以“北洋”冠名的新式学校,如:北洋水师学堂(今东局子)、北洋陆军讲武堂(今韩家墅)、北洋武备学堂(今韩家墅)、北洋法政学堂(今志成道)、北洋女师学堂(今美术学院)、北洋师范学堂(今志成道中学)、北洋军医学堂(今黄纬路)、北洋巡警学堂(今河北堤头)等。
“三不管”和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一样,天津“三不管”,在解放前也是闻名海内外的平民游乐场。“三不管”这个露天市场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地域范围:东至东兴大街,西至荣业大街,南至华安大街,北至清和大街,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
年以前,天津的繁华区在北大关一带,故而清诗中有“繁华要数估衣街,宫南宫北市亦佳”的说法。侯家后一带,茶楼、戏院、酒馆、饭庄、澡堂、妓院密集,是当时人头攒动的游乐场所。
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城被攻陷,当年商业鼎盛的北大关、大胡同、估衣街、针市街、侯家后一带惨遭焚毁。海河两岸大片地区沦为九国租界地。而在南门外“东兴市场”原址附近那片百亩洼地,是开辟外国租界甩下的一块边缘区,逐渐形成了露天的游乐场所。
“三不管”得名的来源,一种说法是:在这里坑蒙拐骗没人管,逼良为娼没人管,杀人害命没人管。另一种说法是:这块大洼地在中国城区以南,法、日租界的西北,三国当局对这里发生的案件都推诿不管,故称“三不管”。
露天市场内聚集着各地的江湖艺人,以从事所谓“金”(相面卜卦)、“评”(说书演唱)、“彩”(变戏法)、“卦”(打把式卖艺)谋生。于是,“撂地”卖艺者、卖大力丸和假药者,拉洋片、耍猴、卖“折箩”(饭馆的剩菜剩饭)、卖小吃的、摆茶摊的,以及剃头、算卦的三教九流都聚集在这里。
这里消费水平较低,以平头百姓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三不管”的娱乐业全天候进行,早场游客多来自近郊乡间,他们清早进城谋生,余暇便到“三不管”游逛;午后光顾者多为无事闲游的市民;入夜来此游乐的是忙碌了一天的工匠和小商小贩。
由于“三不管”地区缺乏管理,因而沦为妓院、赌场和鸦片烟馆的麇集地,也成为恶霸地痞横行霸道、欺压良善的乐园。另外,解放前谦德庄、地道外(今河东区天津站后广场附近)、西头“新三不管”(今南开区六合市场)等地,分别形成了热闹非凡的平民露天娱乐场,其状况与“三不管”相似,只是条件更为简陋,环境更为恶劣罢了。
这只是天津的一部分,这个城市还有太多故事和历史。。。
End
包罗世间万象长按扫描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