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好汉勇抗日

白癜风患者频繁换药危害巨大 http://www.hhlsq.com/bdfdddys/cgbj/m/2959.html

绿林好汉勇抗日

作者殷丽洁

辽南义勇军首领“老北风”张海天

  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寇铁蹄横行,东北人民惨遭蹂躏。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东北大地燃起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在辽河两岸的营口、盘山一带,众多绿林好汉挺身而出,在张海天(原名张贺年,绰号“老北风”)、项青山(原名项国学,又名项忠义,绰号“青山”)、蔡宝山(原名蔡金义,又名蔡济民,绰号“宝山”)和盖中华(原名盖凌香,绰号“中华”)等率领下,组成了数千人的绿林队伍——辽南义勇军。他们面对强敌,不怕流血牺牲,勇敢地走上抗日救国的战场,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协同作战 威震四方   年9月19日上午,日军占领营口全城。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思想的激励下,辽南义勇军“老北风”、“青山”部多人,于9月23日袭击了日军占领下的营口发电所和立科水源地,打响了营口地区抗日救国的第一枪。25日,营口街头开始出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以罢工、罢课、罢市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和“发动游击战争”等大量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标语和传单。25日夜10时50分,义勇军拆除了沟营铁路河北火车站附近的路轨,以阻止日军互相增援。10月3日、15日、28日,义勇军又3次袭击立科水源地,使日军胆战心惊,不断增加兵力。几次进攻虽未实现切断营口市内供水的计划,但却造成日军的伤亡,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日军阻击辽南义勇军   此后,辽南义勇军又多次袭击驻扎营口市内的日军,日军无奈,只好采取沿新市街“外廓线挖壕沟、架铁丝网、筑土垒、安木马”等防守措施,把自己包裹在“乌龟壳”里,惶惶不可终日。   10月底,原东北军军官李纯华从海城到达营口地区,转达了爱国将领、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命令,任命项国学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一路军司令,驻盘山;张海天为第二路军司令,驻辽中;盖中华为第三路军司令,驻台安。三支队伍共同组成辽南抗日救国军,并推选李纯华为救国军司令。辽南救国军成立后,东北军旧部及打着各种旗号的抗日武装遍地兴起。营口附近有号称“九胜(庞九胜)”、“本来好”等数支队伍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一批爱国青年纷纷加入到义勇军的行列,使辽南义勇军迅速发展到多人。从此,义勇军初步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队伍。他们相互配合,互相支援,连连出击,沉重地打击了驻营口的日军。   12月下旬,日军发动了对辽西的进攻。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命令数万日军集结到营口,与其他各路日军沿北宁、大通、沟营铁路向锦州进攻,战线扩展面达千余里。辽南与辽西的义勇军全部投入到配合东北军阻击日军攻打锦州的战斗中。12月23日至30日,辽南义勇军项国学部、张海天部配合东北军组成余人的队伍,在田庄台、大洼火车站东魏家沟处与日军发生激战。把近万名日军拖在营口、田庄台、大洼、盘山近六七天时间,延缓了日军进攻锦州的时间。不畏强敌 重创日军日军用高低粗细不等的苇捆,标记每支义勇军队伍力量的强弱。   年2月2日,日伪当局为补充营口兵力的不足,将驻扎在大虎山方面的黑龙江伪军暂编警备第一旅调驻营口,改称辽河地区警备司令部,由大汉奸王殿忠任司令。8月,根据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关于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期间打击日军的命令,义勇军第二军各路首领率部四次攻打营口。   8月1日下午16时,张海天率先头部队人,后续部队多人,从营口的牛家屯、河北、欢心甸、旭街、宝来街和邰家屯一带,分6路袭击驻营口日军。义勇军包围了新、旧两市街,切断了日军的电讯联络,并与日军及辽河警备区王殿忠部展开激战,日伪军被打死打伤多人,其中有4名日本督察被打死。19时,另有绿林中报号“立山”、“五龙”、“中山好”、“全胜”、“渡江”、“天鹏”、“帮海”、“阿邦”等抗日义勇军近人向市内挺进,直逼日本驻营口领事馆。   当晚,驻防营口县高坎镇的“靠天”(顾冠军)率义勇军也分数路攻进营口。在义勇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开始渐渐后退,并急调大石桥日本守备队、熊岳日军千余人乘火车赶到营口增援,同时调来“芙蓉丸”和“朝颜丸”两艘驱逐舰赶到营口救急。由于日军增援部队陆续赶到,加之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各路抗日义勇军开始主动撤出战斗。此次战斗击毙了日本巡查阴山中直和伪满巡捕于边城等3人。   之后,辽南义勇军又分别于8月15日、23日、29日三次攻打营口,日伪军防不胜防,匆忙调兵、仓促应战,被打得晕头转向。王殿忠曾向伪奉天省长报告称:“职旅防区辽阔,遍地皆匪(指辽南义勇军),营口、海城、辽阳等县,每日警报如雪片之飞来,而此剿彼窜,已疲于奔命。”   从年至年,义勇军在营口及周围历次作战中,先后击毙日军少佐1人,大尉1人,少尉、伍长等数十人,击毙伪军数百人。血战到底虽败犹荣   辽南义勇军从宣布抗日时起便严明军纪,张海天亲自制定了“四不准”和“十六字令”。“四不准”即“不准抢劫财物,不准强奸妇女,不准骚扰百姓、祸害庄稼,不准投降日寇”;“十六字令”即“杀富济贫,捐粮捐款,替天行道,违者杀头”。严明的军纪为义勇军赢得了民心,队伍受到了营口及周边群众的热情支持,许多贫苦农民不甘心当亡国奴,纷纷把子弟送到队伍中。还有一些群众主动为“老北风”的队伍刺探敌情、通风报信、站岗放哨、洗衣喂马、送慰问品等,辽南义勇军队伍日益强大。   此时,日本关东军把义勇军则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企图瓦解这支队伍。日伪当局以重金和高官厚禄引诱张海天及其部下归顺。在日伪当局的利诱下,一部分士兵公开投降了敌人。但无论日伪当局如何利诱,部下如何脱队叛敌,都丝毫没有动摇张海天坚决抗日的决心和信念。日伪当局见利诱行不通,便露出狰狞面目,到处张贴告示,以块大洋悬赏通缉张海天,妄图借叛徒和汉奸之手拔掉张海天这颗钉子。年末,日军又出动两个师团和一个独立守备队,以及关东军飞行大队、伪奉天警备司令部于芷山部、辽河警备区王殿忠部数万兵力,分兵四路对辽河地区进行大规模清剿。张海天率领义勇军官兵机智勇敢,声东击西,神出鬼没,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并配合第二军团①粉碎了敌人的清剿,击毙日军中队长长岗宽大尉以下50余人,生擒伪辽阳县署参事官成泽直亮,并俘获伪靖安军大队长以下余人,取得了反围剿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义勇军长期作战,人员伤亡很大,武器弹药奇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而此时的张海天也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不幸身患重病,无奈之下,他将队伍交给了有“小北风”之称的儿子张秉林指挥,自己则转至北平(北京)治疗。   不久,张秉林与卢士杰等人率余部多人打回辽南,继续抗击日寇。年3月10日,日本关东军第三十联自营口出发,到田庄台、牛庄、二界沟、高坎、沙岭子等地“扫荡”各路义勇军。4月19日,张海天部下一个号称“东洋”的指挥官,被日伪宪兵队逮捕。在审讯过程中,“东洋”宁死不屈,不久在五台子刑场就义。5月1日,两名化装的东北义勇军战士在营口北本街第一警哨所,将日本警官小野寺宽击毙。6月17日,辽南义勇军在大房身一带与熊岳日本守备队展开激战,日军支队长荒木诚四郎大尉被击毙。   八九月间,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孤立无援的“小北风”张秉林部进行了大规模围攻,大队长“北霸天”、“金龙”等相继壮烈牺牲。不久又由于叛徒出卖,义勇军“靠天”、“九胜”等8名首领被捕。   年秋天,日寇实行“强化治安”,傀儡组织日益齐全,对义勇军的搜捕更加残酷和疯狂。日伪当局一方面强迫百姓割庄稼,一方面布置人马封锁苇塘,以便“清剿”义勇军。伪军王殿忠部和日军联合,对义勇军用飞机大炮轰炸,进行围追堵截。义勇军则是打了散,散了又合,白天打,夜间战,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为了保存力量继续抗日,张秉林、纪亭榭、卢士杰等研究决定,暂时将队伍转移到北镇医巫闾山,并计划以医巫闾山为根据地,养精蓄锐,待来年青纱帐起时再打回辽南来。部下纷纷表示:“你们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   年10月末,部队开始向北镇转移。在离医巫闾山还有20余里路的时候,一个战士的枪不慎走火,被敌人发觉。义勇军大部被日伪军包围。经过多次激战,义勇军伤亡惨重。张秉林则在战斗中失踪,义勇军战士只有五六十人突围成功,其余大都壮烈牺牲。而在北平养病的张海天也于年病逝,终年52岁。   辽南绿林好汉在民族危亡之时,胸怀民族大义,以抗日救国为己任,毅然拿起武器,由绿林好汉转变成抗日勇士。他们虽然在对敌斗争中失利,但辽南义勇军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好汉歌!   注:   ①年6月1日,东北民众救国会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将辽南救国军命名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辽南军区(第二军区),李纯华任代理司令,下辖十七路和三、四支队。(见《营口通史》第二卷页)。   年9月26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指示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一律改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辽南地区“抗日义勇军”第二军区奉命改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二军团”,李纯华代理军团长。(见《营口通史》第一卷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ly/9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