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论剑分外ldquo范儿rdqu

12月22日,冬至。大地杯“太美湿地·摄影游”举办“冬之醉美”活动,中外武者、秧歌大鼓表演者、外国留学生及摄影师们来到南大港湿地,喧天的锣鼓、精彩的武术表演,为广袤神秘的湿地冬景,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给湿地游增加了国际味儿。

冬至,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这一天,“太美湿地”摄影游活动带领大家在无边的金色芦苇荡中,呼吸新鲜空气,尽情挥洒自我,感受阳气回升。

这次摄影游,有几个洋面孔,他们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8名外国留学生,以及乌拉圭的习武者吴禅龙。他们分别来自7个国家。老外们的到来,让本次活动一下子有了国际范儿。

喧天锣鼓:

敲出大地的震动

寒冬时节,万物凋零,湿地里,鲜有游人,金色的芦苇荡阒然无声,只有迁徙的东方白鹳,时时掠过天空。

“太美湿地·摄影游”的人们来了,一霎时,给静谧安详的大洼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锣鼓声声,敲响了冬的节奏。那击鼓的男儿,使出浑身的劲力,擂动得大鼓如虎啸龙吟一般,尽显阳刚之美;那打镲的女子,边打边舞,摆出各种造型,或欢快,或热烈,或妩媚,或奔放,配上彩衣彩绸,煞是好看,引得摄影师们或站或蹲或趴或卧,各种角度地拍。摄影师宗增顺干脆躺在表演队伍中间,狂拍不止,这一幕也成了画面,被别的摄影师追拍。

56岁的刘海霞是锣鼓队的负责人。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支队伍叫南大港女子家伙队,有30多人,农闲时组织在一起,敲锣打鼓图个热闹。大洼,是她们最常演出的地方。“冬天,大洼静呀,我们来了,弄出响声来,大洼才不寂寞!”她笑着说。

家伙队的成员,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女人们,她们都描了眉、涂了口红和腮红。“大家平时不这样,只有表演节目时才会化妆。”刘海霞说,鼓和镲是老辈传下来的民间文艺形式,是当地人和冬日大洼的沟通方式。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家伙队的民族服装、大鼓和配了彩带的双镲,都令随同而来的老外们新奇不已。他们一个劲地伸出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示赞叹。

湿地论剑:

中外武者大比武

这次活动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沧州武术元素的融入。

武术,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名片。沧州武术历史厚重,门派众多,群星灿烂,武健泱泱。我市著名武师李俊德、李宝生叔侄俩率领大六合武馆20名习武者参加了湿地游活动。湿地与武术的相遇,是气质最相近的相遇。当湿地遇到武术,苍茫大地顿生姿态和色彩;当武术遇到湿地,雄浑之气与天地相融,更多一分自然豪迈之力。

六合拳,在沧州武术史上赫赫有名,涌现出李冠铭、李凤岗、“大刀王五”王正谊等青史留名的大侠。李俊德是沧州六合拳第五代传承人,英勇中不失儒雅气,六合双刀变幻莫测,青萍剑飒然隽永,一袭白衣,侠士风采卓然而现。李宝生,勇武刚直,臂力过人,最擅六合大枪,一柄长枪在手,使出各种招式,迅疾中不乏深沉,雄迈之风挟枪而出。

随他们同来的20名习武者,展示了精彩的沧州武术:六合拳、劈挂拳、六合双钩、大刀、双刀、大枪、双枪、青萍剑、流星锤……习武者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湿地的大幕下,他们的演练,更多一份苍劲雄浑、妩媚多姿。遥想当年,大洼深处,曾经隐藏着多少英雄豪杰。而今,当武术与大洼再相遇,那画风,是如此的和谐自然。

众多的习武者中,一个老外格外醒目。他就是来自乌拉圭的吴禅龙。他自幼习武,走遍中国各地,先后跟随30多位中国师傅学习了20多个拳种。3年前,他慕名来到沧州,师从李俊德、李宝生学习六合门功夫。他功底扎实,汉语也好,身上还带中国武者的浩荡之风。

武术与湿地的相遇,成就了最美的画风。湿地上、曲廊边、湖面上……双刀进枪、大刀对剑……摄影师们越拍越上瘾,早就忘了严寒。

八国游客:

湿地游游出国际范

“冬之醉美”,醉在哪里?醉在无边的金黄中,醉在浩瀚的湿地里,醉在鸟儿们安静祥和的世界内,醉在摄影师们一幅幅精彩的美片上,醉在大家的心中梦里。

除了中国的游客外,参加这次湿地游的,还有来自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蒙古、刚果、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拉圭等国的外国友人。粗犷的大洼、无垠的湿地、湛蓝的冰湖、静美的风景……以及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武术、秧歌大鼓,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在这么美的地方,怎能不进行表演呢?来自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们,盛装上阵,穿上汉服,表演中国古代的礼仪和歌舞。肤色不同的他们,给湿地增添了别样的美丽。陪同前来的老师介绍,留学生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听说要来湿地,他们都非常兴奋。

看到这么多的武师和摄影师,他们心动了。在征得武师同意后,拿起器械,摆起武术造型,在湿地留影。他们的动作并不规范,但那一刻,他们关于武术的梦已经起航。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中国武师耐心细致地辅导着一个个动作,他们也在非常认真地跟着模仿……近旁及远处的摄影师,早已把这一幕幕收入镜头。

花絮

四岁摄影师

挺有专业范儿

摄影游中,一个小男孩儿成了大家目光追逐的亮点:他身穿红色羽绒服,手端摄影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阵狂拍。而且一会儿站着,一会儿蹲着,一会儿趴着,一会儿侧卧在地,看起来比专业摄影师还敬业。他就是只有4周岁的周楚航。

楚航的妈妈刘俊明是南大港的一名摄影师,酷爱拍摄湿地。她说,儿子在南大港第一幼儿园上学,平时喜欢摄影、书法、画画、跳街舞、表演、讲故事。受她影响,儿子从小就对摄影感兴趣。最初用手机拍,从3岁开始接触单反相机。开始,刘俊明怕他弄坏了,不敢让他玩相机。但小楚航很好学,常常问她相机各个键的用途。慢慢地,小楚航开始正式接触相机。从此后,凡有出游活动,他就要求担任摄影师。南大港摄协举办活动,都爱叫上他,他既当小模特,又跟着学习摄影,进步很快。

小楚航拍片的时候,很多摄影师就在旁边,他可爱的模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把镜头转向了他。于是,这个小小摄影师成了大家竞相追拍的对象。

杨金丽

冬日湿地不寂寞

时值寒冬,南大港湿地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冷清了来来往往的车船,褪去了流碧滴翠的颜色;芦苇金黄,水面冰封,天地苍茫,似乎清静素雅了许多,然而,这里并不寂寞。

骨顶鸡成群结队在冰面上蹒跚,悠然自得,任凭观望者指点拍照;芦苇丛里不时飞起百十只野鸭,盘旋几圈,又倏地一下隐没在芦花深处;一排大雁编队掠过头顶,渐飞渐远,清脆的叫声响在广袤之间;天鹅夫妻带着两个羽毛茸茸的宝宝,起飞落下,为继续南迁不懈地努力着。让人惊喜的是,东方白鹳也来湿地作客,濒危物种、珍稀鸟类难得一见。或低头觅食、或闲庭信步、或凌空盘旋,体态优美、高贵典雅、不可方物。

坐在湿地一隅,放空心绪,静下心来,任凭还不算太冷的风吹来,芦苇摇曳起伏、沙沙作响。广袤的天地之间,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一片金黄,还有一闪而过的震旦鸦雀、悠哉滑翔的草鹭、结伴飞行的赤麻鸭、迎风起舞的白鹭。众多的精灵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流连在此,冬日的湿地,怎么会寂寞呢?!

这就是湿地的涵养,这就是大自然的节奏,不会因季节的变换而去惜春悲秋、颓废沉沦。累年经月,朝阳依然鲜活,落日仍旧灿烂。

道法自然,古人诚不欺我。

千里草

摄影游总评即将开始

参赛作品截至下月5日

四季流转,南大港湿地的浩浩芦苇,从芦芽春短到蒹葭苍苍,我们的大地杯“太美湿地·摄影游”活动也即将落下帷幕。四季流转中,春遇美、夏寻美、秋遇美、冬醉美。我们带领着全市20多个团体,几百名摄影师走进湿地,用美好的光影记录下了湿地博大浩瀚、包容万千、天人和谐之美。

目前,活动年度总评即将开始,请各位摄影师及时把照片按规定传至指定邮箱。摄影作品可分为单幅作品或组照,彩色、黑白不限,组照作品数量最多3张。参赛作品全部以JPG格式通过电子邮箱报送,专业作品每幅照片像素大小不低于3M,不超过5M,每位参赛者作品数量不超过3张(3组)。

手机作品每幅照片像素大小不超过1M,每位参赛者作品数量不超过2张,需提供图片原始底片或原始数码文件,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裁剪、像素压缩等简单处理,禁止使用画面拼接。

上传照片截止日期为年1月5日,邮箱:czrbtms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c/8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