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张学良赠送给项青山、张海天等盘山抗日义勇军将领的怀表
伪奉天省警备司令部有关盘山抗日义勇军的情报
日本驻牛庄领事馆有关张作霖、张学良投资在“营口河北”(今盘锦辽东湾新区)建码头的情报文件
张学良支持的东北义勇军分布图,张海天、项青山领导的盘山抗日义勇军是最具实力之一
盘山县新民小学遗址(今双台子区育红小学处)
辽西义勇军出征
“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寇没收的营田公司土地
盘山抗日义勇军攻打过的日伪军驻地
朝鲜移民在被日寇没收的营田公司水田里种稻
张学良将军出生在台安境内的一驾逃难的马车上,可家乡却在盘锦。
年《大洼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刊载的一份年《张作霖丧母哀启》中曾写道:作霖先世,自山左移奉省海城县。(后)徙居于海城西偏之小洼(今属大洼区)。”由此看出,张学良的先祖是从山东迁来的,而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在大洼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张学良于年发动了“西安事变”,随后就被蒋介石囚禁了。他哪里知道,家乡已于年由海城划归盘山县了。年又划归大洼区(盘锦地区时期),大洼区于年底撤区立县(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时期)。地理位置丝毫未变,而行政区划已几易其名。
再有,就是大洼区还有张学良的祖居遗址,并有其亲自题写的“张氏墓园”(位于东风镇,即原来的驾掌寺,葬有其高祖张永贵、曾祖张发、祖父张有财、二伯父张作孚等人)。
1
一
1
年,当白山黑水间被红高粱涂成火红,辽河两岸被稻浪染成金黄、大豆秧被果实坠弯了腰的季节,日本关东军却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炸毁,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发动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节制辽、吉、黑、热、冀、察、晋、绥等省军事,政治生涯已达到顶峰的张学良却仍很幼稚,他执行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不抵抗,依赖国联解决”的政策,使装备精良的东北军除有小股突围反击外,绝大部分不战而退,三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数十万难民流亡关内,东北的河山被笼罩在凄风冷雨中。恰如民谣中唱的那样——“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的重责,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东北军被斥为“误国军”。
这位自尊心极强的少帅,尤如在国际舞台上被日本人狠狠地掴了一巴掌,失尽了颜面。此时,他才感到决策的失误,有所觉醒,9月23日,张学良就急电张作相、米春霖、唐聚五、诚允、李杜、马占山等忠诚可靠的部下,命令他们在锦州、通化、宾县、龙江、黑河等地组建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与日军进行对峙。张学良还电令东北的军政中心迅速迁往锦州,设立辽宁省政府行署,由原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主持工作。在得到张学良的默许后,他开始积极组织民众参加抗日义勇军工作。到年11月末,组建起的抗日义勇军就达30多路,人数达四五万人。张学良还组织了锦州、榆关、热河等局部抵抗。
说实在的,那些来自东洋的小鬼子对于血性汉子来说,只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用东北话来说都“欠削”。所以事变后不久,流亡到北平的东北国民外交协会会长阎宝航、辽宁商务会会长金哲忱、辽宁工会联合会会长卢广绩等人,会同已在北平的高崇民、王化一等爱国人士发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张学良资助30万元。救国会的任务是联络、组织、领导东北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开展军政人员培训,宣传义勇军战绩。救国会工作人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多由张学良接济。张学良还同意救国会以他的名义和亲笔手谕,发展东北抗日义勇军,包括任命各路军司令和高级将领。为解决抗日义勇军的军需物质,张学良还同意救国会发行10万元爱国奖券。发展起来的义勇军最高峰时一度达到58路、20余个独立支队,约30万人之众。
为支持家乡的抗战,张学良曾拨发5万块银元和一些枪支弹药,资助打响民众抗日第一枪的盘山抗日义勇军。并委托黄显声,委任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等盘锦义勇军将领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各路军司令。盘山抗日义勇军长期奋战于凌东闾南、辽河两岸,人数最多时达到3万多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与敌作战多次。还活捉和枪决了日军组建的汉奸部队——“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凌印清和日本关东军顾问仓冈繁太郎等人。
由于盘山抗日义勇军屡建奇功,频频被日伪控制下的《盛京时报》、《泰东日报》等媒体报道,令日伪军闻风丧胆,他们风传:“马贼的枪一个的响,日本兵一个的死。马贼的枪两个的响,日本兵两个的死。”马贼即义勇军。辽河两岸还热传起很多赞颂盘锦义勇军功绩的民谣,如“青山老北风,诚心把日倾,活捉凌司令,枪杀日本兵,缴获枪和炮,敌人胆颤惊”;“青山来造反,北风志更坚;精忠来保国,消灭日寇抗强权;卫国有方略,光辉照人寰;人人都争气,定叫鬼子退兵又赔款”……这些民谣让老百姓荡气回肠,民谣中的“青山”、“老北风”即项青山和张海天。
盘山抗日义勇军的抗战牵制了日军部分主力,拖延了日军从锦州入关进一步全面侵华的时间。他们给张学良提了气,张学良也很欣慰,曾在北平德国饭店召见过项青山等将领,把印有头像的怀表赠给项青山、张海天等将领。
东北抗日义勇军“很出菜”。据有关资料载,自“九·一八”事变到年2月,日伪军战死人数为名,平均每月“讨伐”抗日力量出动千余次。义勇军奋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给日伪军以致命打击。日军尸体从中国东北经神户运回日本,每月平均50具,这是最让日本关东军憋屈的时候,也震惊了日本朝野。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取材于东北抗日义勇军。而盘山抗日义勇军在年先后参加了热河保卫战、长城抗战,战绩卓著。并接受过田汉、聂耳的慰问。其事迹成为他们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直接素材之一。
不过,年3月随着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的先后失败,华北和东北都笼罩在一片血色迷雾中,四面危局,愤怒的全国人民强烈要求蒋介石和当时的前敌首脑张学良下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也连发电报建议张学良辞职。蒋介石趁机逼张下野,把满身的不是都一股脑儿推给张学良。张学良只好引咎辞职,代蒋介石背了天大的黑锅。
不久后,四面楚歌的张学良按蒋的旨意登上意大利邮船赴欧洲考察。国民政府借机解散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取缔民众抗日活动。从此失去支持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活动陷入低谷。
1
二
1
张学良还重用忠勇爱国的盘山籍部下,他们多数人不辱使命,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王铁汉,盘山县羊圈子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师师长、49军军长等职,中将军衔。年9月18日夜,在北大营突围反击战中,王铁汉下令打响了抗战第一枪(时为团团长)。后来又参加了长城抗战、淞沪抗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浙赣战役等主要抗日战事。年8月,还监督和接受了日军在杭州、无锡等地的受降式,是著名的爱国将军。
鲁穆庭,大洼区平安人。曾任东北军军需官、东三省官银号总办、辽宁省造币厂厂长、河北省财政厅长兼河北省银行总办。年,在任东北军司令部被服厂少将厂长期间,当得知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已经成立,并在他的老家奋勇杀敌,所以也很敬佩中共的军队,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领导下属夜以继日地赶制出大量的御寒军需品,并按期保质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红军的生存困局,红军战士穿上暖和的棉衣,都说东北军此举是雪中送炭。半个多世纪后,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七十年》中记述:“从年下半年起,张学良等人开始拨给红军一些弹药、被服和经费”。记录虽然简短,可却证明了那段事实。
鲍毓麟,大洼区西安人。年9月曾任北平市公安局局长。年7月2日兼任警官高等学校校长。年9月8日任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年辞职后在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工商业。年4月16日叙任陆军少将,后又晋升为中将军衔。鲍毓麟做过不少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他曾参与抗日雄师——国民党第29军(原系冯玉祥的西北军,后经张学良整编,组成了国民革命军29军)的筹建工作。年初,鲍毓麟同抗日名将傅作义、王以哲、何柱国等人一起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
马万钟,大洼区平安人。任过张学良卫队连长,守卫帅府。在东北军期间就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思想,在任著名爱国将领刘多荃(“西安事变”时曾任捉蒋行动总指挥)机要参谋期间,随部转战于浙江嘉善、上海等地,部队给敌以重创。
1
三
1
张学良将军虽出身行伍,可在戎马倥偬的战乱年代,仍在为家乡的发展殚思竭虑。如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年(一说为年),张学良将军在驾掌寺(今大洼区东风镇境内)创建新民小学,投资40万银元。是张学良执政东北期间,于辽宁省境内陆续创建的36所新民小学的第一所,学校共8栋青砖瓦房,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该校对学生不收任何费用,不论贫富,一律对待,特别是住宿生每月还发给2块银元伙食费。学校注重思想教育,张学良新授校训“公、任、强”,即学生要有公德心、责任感、自强不息精神。并赠给首届学生每人一个刻着校训的青铜墨盒。还有一对青铜镇纸,上刻“挥毫秋露下,开卷古风寒”的五言诗联。学校在“九一八”战争后停办,培养学生四五百名。
接下来,盘山县新民小学(今双台子区育红小学前身)也于年得以创立,校舍主体为18间青砖平房,另有厨房5间,学生宿舍10间。
为发展家乡体育事业。年,张学良责成辽宁省教育厅拨给盘山县一笔数目可观的体育经费。后盘山县拿出一部分在县知事公署北面(现双台子区一中的位置)修建了3万平方米的运动场,以备开展体育活动。后至年光复的10多年间,盘山县主办的主要体育活动,利用的都是这一场地。
为发展家乡农业。年,张学良和奉军驻营口海防部队负责人鲍英麟、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等联合创办“营田公司”。在今大洼境南至荣兴有雁沟村,北至小盐滩,东至魏家沟,西至平安河的地域内开发水田7.66万亩,总部设在田庄台。他们以“开发荒淤,改良土质,促进农业实业化”为宗旨,雇用朝鲜农工耕种,而且翻地用拖拉机,用柴油机提取大辽河水灌溉。使辽河稻花香两岸,成为当时国内最大面积、生产技术最先进的水稻灌区,开创了关外现代农业之先河,是今日盘锦万亩水田的开发源头。
年春,由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作为大股东的北票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在营口河北(今盘锦辽东湾新区)修建东北煤炭的输出码头——张作霖码头(今盘锦港处),并很快成为当地吞吐能力最大的码头之一。从一定程度来说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他还关心家乡百姓疾苦。年,盘山大水成灾,境内一片汪洋,盘山全境灾民10万以上(据《东北年鉴》等资料载,盘山县在年到年仅有17万人口)。特别是盘山北部地区尽成水乡泽国,不但庄稼绝产,而且绝大多数禽畜被淹死或被冲走,灾民流离失所。在北戴河休假的张学良接到报告后,立即部署赈济工作,除拨发大批粮食等物资外,还责成省政府动员省内富商及官职人员捐款。
1年,离台侨居美国的张学良在夏威夷首医院病逝,享年岁,结束了其命运多舛而又传奇的一生。遗憾的是,他自从“九一八”事变前离开东北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据《大洼文史资料选编》,他一生中也只回过家乡一次,即年随父亲张作霖回家乡祭祖。但家乡人没有忘记他,对他的纪念活动不断。1年,盘锦召开了“痛悼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大会”;6年召开了“话说张学良”学术报告会;7年召开了“东北军十四年抗日战争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外,还整修了其祖墓,即“张氏墓园”。
如今,张学良将军虽已离开东北半个多世纪,作古十多年,但对家乡的恩泽将记载盘锦史册,永远被家乡人所铭记。
监制丨刘云珠
责编丨张利利
文字丨佟伟
编辑丨赵江华梁媛
校对丨冯克海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lnpj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