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吴新光张嘉琪)河北省涉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头等大事,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了强大的乡村振兴工作合力。该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涉县索堡镇上温村辣椒喜获丰收,笑容挂在村民脸上。长城网记者吴新光张嘉琪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涉县坚持“小而特、特而精”原则,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中药材和蛋鸡两个优势产业集群,壮大鲟鱼和中药材两个示范园区,打造“涉县连翘”高端精品,形成了中药材、冷水鱼、干果、蛋种鸡、果酒5大特色产业。涉县是柴胡、连翘的道地产区,有“太行药谷”之称,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涉县柴胡”获评河北省第五届区域公用品牌。“涉县连翘”年产量在吨左右,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1/4。冷水鱼养殖面积达到亩,年产量达吨,产值近亿元,鲟鱼养殖示范园区成为华北地区养殖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鲟鱼养殖基地。建成了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等蛋鸡产业综合体现代养殖示范园区,祖代鸡存栏8万套,父母代种鸡存栏万套,年产种蛋2亿枚,产值达2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蛋种鸡养殖基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6。全县核桃密植园16万亩,花椒、柿子、黑枣树余万株,干果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每年可生产柿子酒吨、黑枣酒吨、柿子醋吨,果酒总产值达余万元。涉县农民用热闹的秧歌庆祝丰收。长城网记者吴新光张嘉琪摄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涉县集中力量打造清漳河两岸生态景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文化节点等工程,实现经济、生态、景观效益的多赢。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先导,常乐、赤岸、连泉等示范点为引领,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改善农村风貌、突出地域乡土特色,全面擦亮“环境润”“田园绿”“乡村富”“人文美”等品牌。全县垃圾处理实现城乡一体化,在52个村成功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厕所改造率逐年提高;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已全面铺开,其他重点村也分层次推进。巷道硬化、墙体美化、路灯亮化等工程全面完成。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实现“由点到线到面”的提升,井店镇王金庄村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石岗村、连泉村为河北最美休闲乡村;刘家村和后池村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大洼村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涉县后池新愚公梯田文化景区为河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县农村更加宜居。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涉县依托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培育了常乐鲟鱼养殖示范区、茨村佰泉渔村休闲养殖示范区;悬钟—桃城—连泉药园花海廊道;胡峪-连泉农旅产业走廊;王金庄—张家庄—后池梯田文化示范区等农旅休闲示范区。游客身穿汉服,来到涉县胡峪村“女娲补天”稻田画现场,进行户外拍摄。长城网记者吴新光摄依托“女娲文化”,涉县利用黄白紫绿4种彩色水稻,在太行红河谷流转土地亩,种植“女娲补天”稻田画,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引爆点”,游人络绎不绝,带动了周围鱼虾养殖和农家乐的兴起。依托中药材产业基础,采取统一流转土地、集约化经营等模式,流转土地亩,在红河谷漫游道两侧种植10多种开花中药材,从春到秋,各种中药材依次开放,五彩缤纷,形成“车从花丛过,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渔船、渔夫、鱼鹰,涉县庄上村呈现一派北国水乡风光。长城网记者吴新光摄依托“旱作梯田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开发。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见证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发展,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加之核心区内刘家、大洼等旅游名村和禅房、王金庄、南漫陀等中国传统村落,吸引了一大批旅客前来观光旅游,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