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企鹅,绚丽流动的极光,还有那永不落的太阳,这些南极特有的动物和自然现象,令我们好奇而神往。但除了科考人员,大多数人还无法前往南极,亲眼目睹这一切。
这个寒假,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来到位于浦东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参观极地科普馆,结合标本、图文和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对南北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了解。最有幸的是,中心研究员、“最美极地人”胡泽骏老师为小记者带来了他的科考故事,他拍摄的极光、极昼和“地吹雪”现象视频,让小记者彷佛去了一趟南极。
南极奇遇记
晨报小记者张棣雅
曲阳第三小学四年级
“噗!”一个冰冷的雪球打在了我的脸上,我不禁全身打了个冷颤。“好冷呀,这是哪里?怎么到处白茫茫的?是谁向我扔了雪球?”好多问题涌了过来,我都来不及思考。突然,余光扫到脚下有个黑白相间的小家伙正跌跌撞撞地在移动,我定睛一看,“小企鹅!”我兴奋地大叫了一声。“你认识我?”小企鹅居然开口对我说话了,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它,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贼鸥来了,赶快逃!”小企鹅看我站在那一动不动,便转身要跑。“等等……”我回过神来,“这是哪里?”“这里是南极。”小企鹅回答道。“南极?”我不可思议地看了看周围,“这里就是大家所说的世界最大的淡水库、世界蛋白资源仓库、矿产资源宝库的南极?”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
突然,远处的天空中,一个形似海鸥的褐色大鸟飞了过来。“贼鸥来了!”小企鹅尖叫了起来。“别怕,我来保护你。”我迅速抓起地上的雪,捏成雪球,朝贼鸥用力扔了过去。贼鸥似乎被这突然的袭击给弄懵了,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我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它赶跑了,可没想到,不一会,贼鸥竟然朝我飞扑过来,它粗嘴喙黑得发亮,十分凶狠。“赶快逃,贼鸥对于擅自到它领地的入侵者绝不会客气。”小企鹅一边“跑”了起来,一边大声喊道。说时迟那时快,我拿出口袋里的小肉肠,向贼鸥扔去,随后抱起小企鹅,一路狂奔而逃……
不知跑了多久,我们终于摆脱了贼鸥的追逐。“谢谢你救了我。”小企鹅感激地对我说,“贼鸥是我们的大敌,很喜欢吃企鹅蛋和小企鹅,今天我自己一个人溜出来玩,差点就没命了。”“没事没事。”我故作镇定地说,其实这时我的心脏还在那里乱跳呢。
忽然一阵大风吹了起来,我眯起眼睛,只见不远处的白色大地上,一些如白沙一般的雪被风吹得像蛇一样,匍匐在地上蜿蜒前行。“这是地吹雪,”小企鹅捂着嘴巴说,“这可是我们这里特有的景象哦。”“为什么雪像沙子一样呀?”我好奇地问。“因为我们这里每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内陆地区仅5毫米,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被称为‘白色沙漠’和‘地球旱极’。”小企鹅向我解释道。“原来是这样……”我点头道。
我和小企鹅聊着天,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突然我看见空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芒。“极光!”我脱口而出。只见极光一会儿像天边垂下的帘幕,一会像跳动的火焰,一会儿像摇曳的探照灯,一会又像流星一掠而过。有时是红色,有时是绿色,有时是紫色……它们组合在一起,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眼前的美景让我发起了呆,突然一阵掌声在我耳边响起。“这是哪里?”我眨了眨眼,看到“最美极地人”胡泽骏老师正放着极地的短片,原来我是在参加晨报学记团“探访中国极地中心”的活动呀!没想到我听了一下午关于极地的知识,竟然产生了这奇妙的幻想,“经历”了这么一段惊险又有趣的旅程,真是太神奇了!下回,我一定要去一次真正的南极!
记者点评:
想象丰富,充满创意,把当天获得的知识都融入到了有趣的故事里,非常棒!
南极印象
晨报小记者张笑寅
盛大花园小学二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二年级语文书上有一篇名叫《企鹅寄冰》的童话故事吗?它讲的是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要求住在南极的企鹅给它寄一块冰降暑。可是,当它收到时却是一滩水。当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就是帮企鹅写一封信给狮子大王,说明原因并想个解决办法。我出的主意是让企鹅邀请狮子大王到南极做客,因为我自己也非常想去南极呢!
可是,怎么去南极?南极除了有企鹅,还有其他动物和植物吗?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住在哪里?这些问题就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寒假,我作为晨报小记者,幸运地受邀参观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我对南极的各种疑问也在这次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中国科学家早在年就已经到达南极,之后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为人类了解南极的气候、地理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上海坐“雪龙号”到南极,路途遥远,至少需要20天,如果遇到风暴卷起的巨浪或者海洋里的冰山,那就更加危险,需要30多天才能到达南极。
在参观极地科普馆的时候,讲解员告诉我们南极降水量很小,植物也少,所以它又被称为“白色沙漠”。由于食物少,所以企鹅的“敌人”——贼鸥常常会偷吃企鹅蛋,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当研究中心的科考队员胡泽骏老师为我们讲述他在南极考察的经历时,我向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能不能生长出鲜花。胡老师告诉我,目前在南极中山站已经搭建了温室,温室里种植了为科学家们补充营养的绿色蔬菜。听完胡老师的回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美丽的鲜花绽放在南极。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也能去南极,我一定会带上梅花的种子,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等到梅花盛开时,南极就不再是“白色沙漠”,而是一个人人都能去避暑的旅游极地了。
记者点评:
这个开头特别好,从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出发,不落俗套,很自然。最后的提问与畅想,也充满了孩子的想象。
信念与坚持——他在南极观测极光
晨报小记者傅钰淇
武宁路小学三年级
南极,又被称作“白色沙漠”,长年冰雪覆盖,气候条件恶劣,目前监测到的最低温度是零下87度。尽管如此,仍有这样一群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里,只为寻找“沙漠”中令他们向往的“绿洲”。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胡泽骏老师便是其中一个。胡老师是极地中心最资深的研究员之一,享有“最美极地人”的称号。他的工作听起来超酷:观测极光。
在胡老师给我们晨报小记者的讲座中,我了解到极光是太阳风暴引发的地球极地的自然现象。他还给我们看了他独家拍摄的极光照片及视频。我心想,能有机会看这样的美景是多开心的事情。
“观测极光可不只是欣赏美景,每次看到极光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要抓紧时间拍摄不同角度的极光图像,记录数据,为极地科考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胡老师在采访中认真地说道。
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观测极光的设备偶然会“罢工”。“因为没有设备可以替换,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都非常着急和头痛。”胡老师说,这是他在南极最不开心的事情,他对科考事业认真尽责的态度令我肃然起敬。
胡老师的孩子和我差不多大,但为了国家的科考事业,他离开亲人,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去南极“守候”极光。胡老师说,现在南极科考的生活条件相比过去大幅提升。“国家为我们在南极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后勤保障,有通信设备,想家的时候,可以和家人通个电话。”
胡老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心心念念的都是国家科考事业,这份精神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敬佩,真不愧为“最美极地人”!
记者点评:
这位小记者把目光聚焦在了科考人员身上,通过采访,了解到科考工作的特殊性,反映出“极地人”的敬业与奉献精神。
极光的秘密
晨报小记者俞悦尔
桃李园实验学校五年级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过一篇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其中有一段关于死星电离辐射产生极光的描写,“它是由一条条巨大的光带组成的,像是从太空中垂下的无数条红色的帷幔”。在现实中,的确有一种与其情形相似的光存在,那就是地球极光。
我们有时会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地球南极或北极上空闪烁着一道道色彩艳丽的极光。它们总是变换着不同形状,时而伸展扩散至整个天空,时而收缩只在一片区域活动,时而又绕成一个圆圈……这极光美丽而又神秘,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年寒假,我们晨报学记团探访位于浦东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通过极光研究专家胡泽骏老师的讲座,我解开了这个疑问。
原来,看上去似乎平静的太阳其实是一个一刻也不得消停的“顽童”。如果你用太阳望远镜观看,会发现太阳上遍布着成千上万个极为活跃的区域,太阳活动形成太阳风暴,等它来到地球附近,地球磁力线会阻止它直接侵入,而有些被地球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大气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壮美的极光。所以,极光只会出现在地球两极,这也正是它得名“极光”的原因所在。
我曾经以为极光都是绿色的,可有一次却在电视新闻里看见了紫色极光,大为惊艳。采访胡老师后我才得知,紫色极光的本色其实是红色,只是红到发紫而已。平日里我们会说有人成名后红到发紫,那是一种形象夸张的说法,极光才是真正的“红到发紫”呢!
极光绚烂多彩而又蕴含奥妙。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发展,更多极光的秘密会被人类发现,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记者点评:
这位小记者的开头反映出她已经有很强的新闻敏感,会结合新闻热点来切入主题,非常棒!全文是一篇小记者给同龄人的极光科普文,描写生动,讲解清晰。
极地企鹅
晨报小记者彭靖萱
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二年级
今天我参观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极地企鹅的知识。
企鹅是南极的象征,是南极的“土著居民”。在南极分布的企业主要有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圈企鹅和帽带企鹅。帝企鹅体型最大,平均约1.1米高,体重35千克以上,它们的寿命可以到20年左右。帝企鹅游泳速度很快,一小时可游约十公里,它们也是潜水冠军,能下潜到多米的深度。帽带企鹅身高一般70厘米左右,平均重约4千克,它们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条纹,像海军军官的帽带,显得威武、刚毅。帽带企鹅是最大胆和最具侵略性的企鹅之一,它们的食物包括小型的浅水生活动物、磷虾、小型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的甲壳类动物。
在极地研究中心,我学到了很多的关于企鹅的知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小企鹅。
南极帝企鹅
晨报小记者唐子尧
上海博世凯外国语学校二年级
年1月26日,我参观了坐落在浦东金桥的极地中心。极地中心的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南北极的一系列知识,我仿佛坐着“雪鹰号”直升机飞到南极去了,看到了成群结队的企鹅。
其中,我最好奇的是帝企鹅,它是体形最大的企鹅,成年帝企鹅最高可达1.2米,体重有50公斤。它没我高却比我重,看来是个小胖墩。如何从一群企鹅中找出帝企鹅呢?就看它耳朵后面有没有一撮金黄色的毛。如果有,那它就是帝企鹅。帝企鹅妈妈一次只下一个蛋,产下后就交给帝企鹅爸爸孵蛋,它自己就去远方捕食。帝企鹅爸爸在孵蛋期间一动不动,就像木头人;它还不吃不喝,一心一意地孵蛋。大约60天以后,帝企鹅妈妈吃饱喝足回来了,来喂养刚出生的企鹅宝宝。这时轮到帝企鹅爸爸去捕食了。
南极的一切都好神奇啊,等我长大,真想去南极看个究竟,尤其是想看憨态可掬的帝企鹅。
记者点评:
上面两位低年级的小记者北京哪家白癜风专科医院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