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游盘锦手把青秧插稻田,抬头便

翻开盘锦历史

首先是一部农垦史,

更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开拓史

正是农垦,

使昔日盐碱遍地的“南大荒”

变成了今日美丽富饶的“南大仓”。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

盘锦市确认和登记了

多处农垦史迹,

它们将人们的目光和

思绪再次带回到了“农垦”时期。

盘锦建治时间虽短,但农垦历史悠久。年、年,文物联合普查时,在盘锦境内发现7处红山文化遗址,并于地表采集到了彩陶器残片、细石器、玉石斧、磨制石斧、网坠等文物。事实证明,早在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盘锦境内就有先祖沐浴着红山文化的曙光。从境内遗存的商周、战国、汉、辽、金、元和明清以前的遗址、遗物、遗迹中可以考证,这里曾过商周、战国、汉、辽、金、元、明、清各时期的先人们。商周时代的石网坠和鼓腹罐可以证明,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农耕渔猎。据史料记载,盘锦境内自汉代就设有官田,移民垦殖。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年)在本境内设置房县。在台湾著名国际地理学家陈正祥所著《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在“城的年龄”图上,标示了辽河入海口右岸有一座~年古城,即指房县,在大洼清水小盐滩或盘山县古城子附近。归为辽东属国所辖。明代,这里是边防重地。明初,为了抵御西北、东北元朝残余势力反抗,巩固统治地位,开始在东北地区屯兵筑城,先后建立了边堡,修筑了长城。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

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在盘蛇驿设盘山厅,进入本境的垦荒者逐渐增多,民垦数量大增,农业人口达13万,耕地1.4万公顷(21万亩)。“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颁布《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二十九条,鼓励垦殖。政府接收旗地为官地,并对私有土地发放土地执照。年,盘山厅改为盘山县,全县有耕地4.4万公顷。

新中国成立前垦殖

营田公司年11月,马希山等32人,向奉天省官地清丈局报请开垦今荣兴街道的平安河村、魏家沟村和田庄台镇的大碾房村一带退海淤荒的公顷土地,并得到张作霖批准,组建了“五合公司”,是本境、也是东北最早的农业经营企业。

▲年开垦今荣兴街道的平安河村、魏家沟村和田庄台镇的大碾房村一带退海淤荒的公顷土地

年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出于振兴东北的战略需要,根据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决定发展农垦业。于是,联合奉军驻营口海防部队负责人鲍英麟(黑龙江省督军鲍贵卿之子、张学良大姐夫)、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等30余人,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并接收了“五合公司”的田产,形成了南至王罗窝铺、东至沙岗子、西至二界沟、北至大洼的“大农场”。因为当时这些地方均为营口县(今营口市)所辖,公司主业又是种植经营水田,所以称为“营田”。“营田公司”以开展农垦、改良土质、提倡实业为宗旨,以种植水稻为内容,以盈利为目的,由集资合股组成的集体性质的农垦企业。主要大股东有张学良、鲍英麟、沈鸿烈等军队将领,按股份收益,实行“钱粮田亩制”的经营管理方式。公司设在荣兴屯,下辖9个屯堡,共有32个稀疏自然屯,每个自然屯设1名百家长,管理股民和垦民的一切事务。“营田公司”雇用朝鲜农工耕种或作技术指导;使用柴油机从魏家沟、田庄台提引大辽河水灌溉;使用“火犁”(拖拉机)翻地,开创了农业机械化的先河,成为当时国内面积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的水稻灌区。“九一八”事变后,“营田公司”停办。~年,“营田公司”共开发稻田7.66万亩,生产水稻大约~0吨。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在家宴请高级将领、官员,他高兴地对大家说:“原先咱们吃的是苞米、高粱,吃大米要从朝鲜进口,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营田大米’,帅府可以天天吃白米饭了。”“营田大米”成为享有盛名的米中珍品。这是今日盘锦万亩稻田的源头,也是享誉中外“盘锦大米”品牌的源头。但由于水利工程简单,粳籽密度不均,管理粗放,生产过程缺乏脱盐洗盐,亩产只有~公斤。但在盐碱度很高的滩涂荒地上开荒种稻,已属奇迹。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千百年来本域耕作旱田的习惯,给这片荒芜沉寂的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盘锦地区广泛种植水稻的历史。

▲田庄台古镇也是盘锦最早农垦的地方,庙会和地方美食文明天下

盘山合作农场年12月,国民党52军占领并接管盘山。开拓团解散,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回国了,朝鲜人中的一部分也回本国了,但大部分留在本地(主要集中在荣兴和平安),继续从事稻田耕作。水田开发暂时处于停滞。年底,国民党政府接收“盘山灌区”。年春,当时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的同学——李守业(当时在沟帮子开运输公司),认为盘山南大洼一带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遂向徐箴做了汇报。徐箴就派他和另外两人组成“盘山国营农场筹备处”,筹备开发建场的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农林部也派刘士林等人来大洼筹建农场。经过协商,决定两家合作共同筹建“盘山国营农场”。当时,国民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齐世英认为应联合政府和农业金融部门以及当地的农垦户,组建联营公司。最后,确定建立农林部“盘山合作农场”,成立了“盘山合作农场理事会”。年9月22~23日,在沈阳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行政会馆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宣布盘山合作农场成立,讨论并通过了《盘山合作农场章程》。

年冬,东北解放的枪炮声使这些复员军官将收获的水稻大部分外运后,纷纷跑到沈阳、锦州、营口或回关里。年2月,盘山解放。国民政府接收盘山期间,主要是改造和完善水利设施,只种了一小部分水田,没有开发垦荒。

盘锦国营农场群形成

盘锦地处渤海之滨、辽河入海口,由辽河、大辽河淤积和退海滩涂形成的广袤滩涂滨海平原极具开发价值,发展农业经济前景广阔。于是,国营农场就在这里形成并发展起来,使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2月,盘山县人民政府接管“国防部屯垦盘山农场”全部土地和资产,成立了“水田管理委员会”,组织农民恢复生产。不久,东北行政管理委员会(东北人民政府前身)农业部接管了境内全部水田,修复“盘山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境内土地,并着手组建“盘山农场”。年11月,辽西省人民政府接收境内国有土地。年1月,盘山农场正式成立,场部设在田庄台,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村工作部。盘山县县长傅锋兼任场长,农场设党支部,孙岚任党支部书记。农场下设5个农站:荣兴农站,榆树农站,大洼农站,平安农站,二道桥子农站。其经营管理办法是把耕地租给农民,由农场统一供水,贷给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秋后测产,按熟地45%、荒地34%比例向农场交粮,即农场与农民分工合作、公助民营。这是一种“公私合营”的经营体制,一直持续到2年年末。0年1月,盘山农场划归辽西省军区;2月,辽西省农业厅接管;7月,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第一稻田农场,改农站为技术指导站,其中二道桥子农站改为新开农站。为探索经验,0年春,在北窑组建了“自营农业站”,试行国家直接经营的生产形式,实行工资制、集体生产,属全民性质农业经济。

大规模开发水田6年6月,盘锦农垦局成立。随着盘锦国营农场群的建立,开始对榆树、新开、新立、新建农场和赵圈河苇场及坝墙子、新生农场和东郭、羊圈子苇场等地的荒地、滩涂、沼泽等进行大规模开发。7年末,水田耕地面积达亩。8年,盘山县沙岭、古城子等非国营农场地区,先后兴修水利工程,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旱田改水田。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等部队陆续来到盘锦境内垦荒耕种。到年初,部队开荒种地已达亩。

全方位综合开发~年40年间,盘锦农垦开发取得了巨大成绩,荒地开垦、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遍布全境的大小循环水网工程日臻完善。

五色农业工程

为了把盘锦农业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盘锦农业产业化进程,盘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启动并实施了“五色农业工程”。即以水稻、芦苇为主的绿色工程,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蓝色工程,以大棚菜为主的白色工程,以黄牛饲养为主的黄色工程,以水果栽培为主的红色工程。

农业产业化工程。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盘锦农业向现代农业飞跃,“九五”期间,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工程”。一是大力发展以水稻、水产品、畜禽、棚菜、芦苇和林果为重点的六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优质大米、河蟹、对虾、淡水鱼、贝类、棚菜、奶牛、畜禽、水果等十大优势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和壮大了一批下连千家万户、上连国内外市场的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建设和发展了胡家河蟹市场、古城子蔬菜交易市场、二界沟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四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推动战略,积极推动和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和打造名牌农产品,形成了30多个知名品牌,15种农产品获国家级或省级著名商标。“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河豚”相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盘锦大米”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粳冠”牌大米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盘锦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河蟹第一市”。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畅销国内外。

农垦精神永存伟大和奋斗同在,辉煌和奉献共存

一段历史虽是素描,呈现的却是创造与奋斗的历程,折射的却是团结与奉献的色彩,书写的却是伟大与辉煌的史诗,展现的却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奇迹。盘锦农垦对盘锦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启了盘锦农业发展新篇章昔日的盘锦是“天苍苍,地茫茫,一片盐碱荒滩”;人们靠一锹锹翻地、一提斗一提斗提水种植水稻,生产力落后,水稻产量低下。盘锦国营农场凭借其国有经济地位、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较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宏大的规模、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源优势,在农垦大开发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水稻面积从年的12.1万亩到现在万亩。

▲盘锦最早农垦的村庄已经成为旅游景区

以史为鉴,向历史敬礼。我们回忆和记录盘锦农垦历史,就是要弘扬农垦精神,传承农垦文化。盘锦农垦历史将永远铭刻岁月的长河中,农垦精神将永远激励盘锦人民建设更加富庶美丽幸福的家园。

▲石庙子村行走的稻田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

农垦荣兴纪念馆农垦荣兴纪念馆坐落在盘锦水稻大规模种植的首创之地——辽东湾新区荣兴街道魏家沟抽水站内,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30亩。年由荣兴镇荣兴农场自筹资金开始筹办,年7月11日正式开馆。它是盘锦农垦历史和水稻种植历史的缩影和标本,填补了盘锦农垦文化和稻作文化的空白。

本文由盘锦旅游委整理编辑

部分素材来源丨盘锦地域文化读本

盘锦旅游委微杂志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请标明转发自盘锦旅游委

转载引用时,请注明







































白癜风中药药方
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xw/2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