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1日,由沧州日报人文周刊、肃宁县作家协会、金恩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金恩杯”纪念沧州建州周年散文随笔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在肃宁金恩大酒店举行。来自北京、石家庄、张家口和沧州各县市的获奖作者、肃宁县文学爱好者,以及报社与肃宁县相关领导6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场沧州的散文盛事。
现把颁奖仪式上,有关领导、获奖作者代表、评委代表等的精彩发言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非凡价值与深远意义
——“金恩杯”纪念沧州建州周年散文随笔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发言摘要
□杨博(沧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众所周知,散文作为当下一种常见的文学载体,由于其取材广泛,创作形式的多样化,有着广阔而又丰富的拓展空间。同时,也富有极强的“在场性”。每一位怀揣艺术梦想和探索精神的作家,都会沉浸其中,以独特的构想和灵动的笔墨,不断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与现实生活合拍,创作与时俱进的文学精品。正鉴于此,沧州日报文学副刊举办此次“金恩杯”散文随笔作品大赛,也就具有了非凡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在如下两个方面受到作者的肯定与称道。
其一,此次散文随笔作品大赛活动,不仅为沧州众多散文作家提供了展示艺术风格及品位的平台,也集合起了一支颇具探索精神的作家队伍,凸显了散文创作载体的独特优势与魅力。综观此次散文随笔大赛的获奖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作家自我心迹流露的随意而谈,还是着力描摹风土人情的诸多篇什,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抑或是一种声音,一种色彩,一种感觉,都渗透了作家的心血与艺术特质,作品厚重不单薄,大气不狭隘,尤其自散文的文体意识及语言特色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许多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刻意求新,既保持了犀利、隽永、自然的创作风貌,又颠覆了已往散文作品“无病呻吟”的窠臼和常态化的语境,彰显了非同一般的艺术追求。从这个层面去解析,此次散文随笔作品大赛活动,无疑对沧州的散文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实属可喜可贺!
其二,沧州地域文化醇厚而又深邃,有着许多亟待挖掘的人文景观与内涵。借助于此次散文随笔作品大赛,《沧州日报》文学副刊集合起精干的散文作家队伍,着力捕捉一方水土的大千世界,描绘一方区域的风土人情,讴歌时代的沧桑巨变,承担起了作家所具有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散文随笔大赛中的诸多作品,都没有游离沧州本土文化,许多作家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把作品写得风生水起,颇有力道。他们将笔触延伸至沧州的多个生活层面和领域,延伸至沧州的历史遗存、风土人情、芸芸众生之中,投入最真实的情感,选择最佳的角度,采取最具特色的叙述手法,反映沧州最富典型意义的历史及人文风貌,这些散文作品虽然篇幅不长,却又不简单肤浅,真正做到了“尺幅千里,必当言微意深”的境地,将不起眼的琐事做成了大事,也道尽了一方土地的百年沧桑。从这个层面去审视,此次散文随笔作品大赛的举办,对今后弘扬沧州的地域文化特质,拓展本区域散文的创作空间,无疑是一种颇具现实意义的探索与尝试,堪称意义深远!
此次“金恩杯”散文随笔作品大赛,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次美好的回忆,也不仅仅是一次文友的相聚。我相信,甚至坚信:这将是沧州散文创作一个新的起始点,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创作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这个美好的时代。
我们热切地期盼着!
□王庆献(肃宁县人大副主任、评委代表)
时隔两年,“金恩杯”散文随笔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再一次在此举办。这次设定的是以沧州建州周年为创作背景,这就赋予了这次赛事的厚重主题。周年,沧州从那时起就叫响了这个名字。周年,沧州是如何走过来的?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今后还将如何发展?这些都在作品里得到了不同的表现。我们去寻觅昨天的足迹,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大赛为期半年,其间共收到来自沧州各县(市、区),石家庄、唐山、张家口、廊坊,北京、天津、湖北、山东等省市,以及美国等国外的作者来稿多篇,刊发29篇。最后有19篇作品脱颖而出。
从年的“金恩杯”散文大赛,到年的“沧州散文十家”栏目,再到今天的“金恩杯”散文大赛,《沧州日报》文学副刊总是在引领沧州散文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努力去抵达文学的最高境界,用文学去引领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为沧州散文创作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霍海军(河北金恩集团公司董事长)
首先,我代表金恩集团公司,感谢《沧州日报》又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平台,让我们有幸和《沧州日报》共同举办第二届“金恩杯散文随笔大赛”。经过为期6个多月的赛程,从一篇篇入选文章中,让我们又一次共同见证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的才华,也感受了沧州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在此我向各位评委和所有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的作家们表示感谢,向各位获奖作者表示祝贺!
金恩集团公司,从年注册资金仅有70余万元的一家皮草服装加工厂做起。20多年来,我们秉承“金牌信誉,感恩大众”的理念,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和艰难险阻,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发展成拥有2亿多元资产,旗下拥有金恩皮草、金恩养殖、金恩大酒店、金恩房地产和润妍生物科技五家公司的集团公司。形成了以裘皮服装生产、珍稀动物特种养殖为主,向酒店餐饮、房地产开发、生物科技、电子商务等行业延伸,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格局。金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年6月16日正式登陆全国股转系统,成为肃宁县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主要工作是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利用高科技手段向生物科技领域进军。今年上半年,河北金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高新企业认证并成功收购上海润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转型,正式成为全资子公司。在肃宁工业园区建成占地亩的河北润妍生物科技公司生产加工基地,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无疑给中国企业的稳健快速发展吹来强劲东风,我公司在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办好自身“一站”“一报”时,更多的与文学艺术界的好朋友们加强沟通建立友情,举办多方面的活动,使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更好落实,同时也希望你们用手中的生花妙笔助力企业发展、讴歌美好时代。祝愿你们的艺术生命长青!
□史丽娜(一等奖获得者)
怀着感恩之心,再次踏上肃宁这块土地。武垣城厚重的历史濡染,瞬间让内心变得安静且庄重,很想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历史挖掘和传播者的敬畏,所以,今天我只想说两声感谢。
第一声感谢送给《沧州日报》副刊的各位领导。感谢他们在这个春天发起了这个活动,让我们提笔写下一封情书,一封寄给古老沧州的情书。让我们有机会跟古老的沧州说说心里话。擦去覆盖在历史征衣上的尘埃,用一颗安静的心去聆听历史灵魂的独白。把它们的记忆作为标本和化石,刻进内心的经典。
历史是位老人,他会感动,会苏醒,因为他不想被他的子孙忘记,不想让他们留下的痕迹勾兑太多的杂质和传说。就像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沧州的历史,像一件传世的袈裟,闪耀在传承的老街。《沧州日报》就是一个传播能量的使者,带着重托和渴望,把希望的种子埋进历史的春天,虔诚地等待着春华秋实。
秋天来了,风对着天空吹起了集合号,我们行走在收获的路上。走进武垣城,触摸着武垣城依然铿锵的心跳,感受着沧州大地沧桑中涤荡的雄浑,我把第二声感谢送给金恩集团和肃宁作协的各位领导和文友。
王蒙先生始终相信文学具有一种免疫力。当一座酒店和文字结缘时,我终于触碰到这句话的灵魂。沧州的历史,就是饱满的墨汁,金恩集团就是一方宝砚,我们饱蘸墨汁,润开青涩的笔,把沧州的过往还原成真实的模样,让发展、卓越、创新的沧州鲜活起来,飞扬起来。
我们相信,文字,可以让历史从沉睡中醒来;可以润出一个湿润的清晨,也可以描摹一个安暖的黄昏;所有的羁绊和束缚,无非是行进中必须邂逅的小小道具,我们可以把它遗忘到昨晚的梦中。我们承载的只有唤醒历史,轻叩灵魂,丰腴自己的使命。我们所有的能量定会带着撼动历史的声响,作为美妙的插曲,跳入历史行进的轨迹。
□张春景(二等奖获得者代表)
我来自张之洞故乡、千年古城南皮。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会议。
今天,是沧州建州年,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召唤我们相聚在“黄金十字”肃宁;今天,是共同的爱好这一红线,牵动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这美好时光。来自各地的获奖作者在和谐的氛围中可以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交心联谊,共享喜悦。
古人讲:与高人为伍,可多受益。此时此刻,我作为获奖作者的代表站在这里感到幸运和彷徨。因为我看到的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场面,感受到的是莫大的鞭策和激励。我深知在文学的道路上,自己只是个缓慢的行者,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特别是拜读了参赛的所有作品后更是感受良多,在我看来,有些作者视野之开阔、经历之丰富、洞察之敏锐、主题之鲜明、构思之精巧、切题之准确、功底之深厚、文笔之精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不再年轻的现实告诉我,答案只有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在美好中寻觅,在快乐中追求,在爱好中提高,在执著中升华。我从来不奢望成名成家,但我坚信爱好会让人充满希望,学习的过程会给我带来无穷的欢乐。
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各项建设日新月异,我们身边更是新潮涌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象更新。更激励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艺术百花为时代争艳,为祖国争辉,为实现中国梦,做好正能量的传递者!
□曹俊英(三等奖获得者代表)
我是一个倡导用文字修行的写作者,这就注定脚和心交替在路上。
前两天写稿累了,我就约女友去徒步。从黄骅出发到南大港湿地,约五六十华里。我们选择的是乡间小路。那片叫大洼的土地,在立冬的节令里,愈发苍茫开阔。随处可见的芦苇丛,红黄相间像油画的茅草,成片的野椹子棵,还有一大墩一大墩遍地都是的干枯的柴草稞子,呈现出一派野逸、朴茂的气象,那份大洼汉子一样的野性,唤醒了我人到中年的疲沓背后很强盛的生命力。
乡间小路上,零零落落的都是新鲜的羊粪蛋子,这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小的时候,一切那么天然,那么素朴,那么安宁又生机勃勃。
女友是个女汉子,此时更为野逸,三步一跳,尽情撒欢儿,横着膀子走路。我在一旁很安静地陪着她欢喜。
不知不觉的,我重拾了蓬勃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难道我们几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熏染,其源头就是这样朴茂、野逸吗?此时,我也想到了《诗经》,想到了其中朴素的稻麦香,和天然、真实、炽烈的爱情。
《论语》中,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突然感觉不只是做人,这其实也是写散文最高的追求。当下散文,或者是太粗粝了,或者是太文饰了,都不是文质彬彬。如何用美好的散文语言,再现原生态的自然、健康的生命力?如何在当下虚浮的漂移中,找回朴素的田园意识、健朗的生命意识?一言以蔽之:如何让一篇散文,完美呈现泥土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的盐路行走,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走了大致六七个省市,用了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每一步脚和心都同时在路上。最终完成了一本书,一本探索着的但是并不完美的书。我力求用生命力唤醒盐文化的生命力,力求从百姓日日离不开的寻常中,发现一些历史的文化的记忆,力求从粗粝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感动。借助《沧州日报》这次征文,我把那些行走的框架搭起来,希望读者能看到散文背后生命力和文化的支撑。
其实我更希望的是,不只是散文,我们的生活和生命状态,都可以这样生态化。开阔,朴素,健朗,生机勃勃,这不是诗和远方,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脚下,我们的心头,都可以做到。
这样的散文,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
□钢凝(优秀奖获得者代表)
在年的散文随笔大赛中,我写的《钢凝眼中的铁凝》获得了三等奖,也发了言,真诚倾诉了我很多感谢的话,今天感谢之语自然不能少。感谢沧州日报举办的征文活动,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认识了沧州及沧州以外的文学写作者,督促我使用了智能手机。虽花费了不少时间,但结交了不少作家朋友,像南皮的张春景、张猛、张国中,南大港的张华北,黄骅的王福利等。获奖的《古老新传奇》就是受张猛长篇小说《狐狸岗狐狸湾》的“蛊惑”,走了一次文化底蕴深厚的南皮写成的。
我18岁当兵到北京,19年军旅生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名军人。后转业到北京,到现在17年了,我越来越困惑,我是北京人了?但心离北京人远远的,有时走在北京尚存的胡同里,我欣赏着,我激动着,我也茫然着。我还是沧州人?一年两次回到出生我的村庄,步履匆匆,很多人不认识了。由于人们身份的多次转换,认识的人中有些也成了陌路人。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漂浮的存在。写《耶路撒冷》的70后作家徐则臣,家乡在苏北农村,从11岁起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赴京读研,前些年才解决了北京户口,真正从身份意义上结束了“京漂”,但这并不意味着户口所在地就是“故乡”。我多次问自己,乡愁还在吗?乡愁还有多少?
好文章是在年轻时写就的,年轻多努力,出名要趁早。徐则臣还说:“我遇到过很多作者,他们多年一直在写,却经常抱怨为什么成不了出色的作家。我说,你把自己几十年前的作品拿过来看看,会发现他现在写的作品跟几十年前并没有区别。作为作家,这么多年他却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在变。”实际上,我们都意识到了世界在变。我本人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想象力越来越差,不能很好地重构自己和当下纷繁复杂的世界。简言之,老了。智慧决定了我们的高度,技巧决定了我们的广度。讲故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非天才不能,非有毅力去磨炼故事手艺的天才不能。不是危言耸听,是对文学尤其小说创作更是影视创作的态度担当。
文学是我的爱好,写作不是我的宿命。但我不能自我阻挡对文学追求的步伐,不能自我颓废年轻时做过的“文学梦”。马云说:傻坚持就能成功。他做的阿里巴巴就是傻坚持整成的。当然人家有自谦的成分。我觉得:文学写作傻坚持未必能行,搞文学需要点儿灵性。今年我看了很多“70后”“90后”作家的小说,“80后”作家几乎是个断档。我在给自己定定位,同时向年轻人学习,积极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写些什么,力争摆脱一些几十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自我革命,使自己聪明些、智慧些,尽可能往深处想、高处想,融入快速变化的现实社会,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责任编辑高海涛
摄影张艳
年11月17日《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