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嗓音疾病逐年增多,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魏春生教授提醒,声音嘶哑、喉部不适要及时诊治。
嗓音疾病面面观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魏春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与嗓音相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特别是在职业用嗓人群中,包括教师、演员、销售人员等。
嗓音是人们与生俱来特有的品质,说它特有,是因为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特无二的,科学家检测发现,从嗓音中提取出的声纹,类似于指纹一样,每个人具有唯一性,由此开发的声纹识别系统,可用于刑侦、密码技术等。正因为这样,嗓音被称为人的第二面容,研究嗓音的正常形成机制和异常发病过程的科学称为嗓音医学。
嗓音是如何形成的呢?如同人类所有自主活动一样,发声首先受大脑的控制,神经系统发布信息,支配发声所涉及到的所有器官,主要包括肺呼出气流,声带振动,咽喉和口腔共鸣,嘴唇、舌头和牙齿等配合发出声音,其中,尤以声带对声音的形成最为重要。
声带位于喉腔内,左右各一,犹如两根细长平滑的薄带。呼吸时,两侧声带分开,发声时,两侧声带合拢,从而发出美妙动听的嗓音。当声带出现哪怕是微小的病变,就会发生讲话疲劳、声音嘶哑,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呼吸困难。这些病变包括最常见的、也是最能够预防的炎症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等,也包括增生性病变,如小结、息肉、囊肿等,还包括最危险、也是最应该重视的肿瘤性疾病。
预防急慢性喉炎科学用嗓在耳鼻喉科的门诊中,因为“喉咙不舒服”来就诊的患者不少。一位刚当了二年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刘小姐告诉记者,上课时需要长时间大声说话,一堂课下来喉咙很容易不舒服,有异物感,有时候咳嗽几声、喝点水会恢复,有时候症状就比较严重,甚至声音也变哑了。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教师中的70%以上人群不同程度地患有咽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病比例高得多,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与环境因素、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心理因素等有关。
咽喉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容易反复发作,困扰着不少人。魏教授告诉记者,治疗首先要明确发病原因。所谓急性炎症,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炎症,多数发生在受凉、劳累、烟酒过度等状态下,此外,短期内用嗓过多也是原因之一。急性炎症的治疗包括禁声和药物治疗,必要时口服3~5日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地塞米松等药物雾化吸入,更有利于痊愈。
慢性喉炎的治疗相对会持久,主要与它的发病原因有关,其中之一是声带周围器官的病变,譬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胃酸返流等,因此治疗慢性喉炎的同时,也要处理这些周围器官的病变。他特别提醒说,近年来临床发现,一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由于酸液反流到咽喉部引起咽喉不适,因此嗓音疾病可能不仅仅是声带的疾病,也要考虑到其他器官的因素,并且必须要同时治疗。
慢性喉炎的另一类原因与发声有关,即用嗓过多、用嗓不当,尤其在疲劳、上感等情况下,不宜过度用嗓,否则容易引起声带的慢性炎症。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如果再不注意发声方法,就容易导致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等病变。
声带增生性疾病需要疾病吗?37岁的沈先生是一名销售人员,因为医院,经过检查发现他有声带小结,沈先生很担心地问医生:“是不是需要开刀?”。
声带小结属于声带增生性疾病之一。魏教授告诉记者,常见的声带增生性疾病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白斑等,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多数声带小结不需要手术
目前的主流意见认为,大多数声带小结,通过一段时间的声音休息、发声训练和适当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口服中成药为主,声带小结可以消失,不需要手术。如果长期消退不了,或者形成声带息肉,则应该考虑手术。
2、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大部分需要手术
声带息肉是指发生在声带边缘的增厚组织,可能与炎症、变态反应、创伤、过度用嗓等多种因素有关,声带囊肿指的是声带表面或边缘可见黄白色隆起的囊肿。这两类声带增生性疾病大部分可通过手术切除。
3、声带白斑应及时手术避免癌变
声带白斑是声带粘膜上皮角化增生性病变,比较常见。声带白斑在慢性炎症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它既可认为是严重的慢性增生性炎症,也是一种癌前病变,10-15%的声带白斑有癌变可能。当然,由于多数声带白斑发展缓慢,数月甚至数年后才有可能癌变。所以,发现声带白斑后,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惊慌失措。建议可尽早手术去除病灶。如果是小的、平滑的、孤立的白斑可暂不手术,观察随诊。
突然嘶哑超半个月应及时就诊声带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一旦有增生性病变,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声音嘶哑。因此魏教授建议,如果没有明确原因声音突然嘶哑,持续超过半个月的应及时就诊。除了上述提到的声带小结、息肉等良性疾病,更需要排除的是恶性疾病——喉癌。
当然,目前看来喉癌属于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类癌症。由于大部分长在声带上,早期就可以通过声音变化及时就诊,及早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早期手术或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当然也有少数长在声门上区、下区的肿瘤,早期较难发现,治疗效果也相对差。另外,喉恶性肿瘤与吸烟有非常明确的关系。研究表明,吸烟人群发生喉癌的机率是不吸烟人群的8~10倍。因此,从喉癌的角度来讲,戒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科学用嗓预防嗓音疾病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嗓音疾病?魏教授告诉记者,从预防角度来说,可以从全身和局部两方面入手。
从全身而言,平时要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
从局部来看,要减少刺激,一是食物的刺激,如应避免烟、酒、辣,二是减少对声带的刺激。在嗓音医学领域,嗓音保健和嗓音训练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嗓音保健有利于预防嗓音疾病的发生,包括改变不良的用嗓习惯,如大喊大叫、尖叫、间歇性清嗓、长时间耳语、运动时讲话等。嗓音训练有利于嗓音疾病的恢复,主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养成正确、合理地用嗓习惯,包括针对不适当的音调、响度、音质,协调呼吸、发声、共鸣等行为。
另外,多饮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习惯,因为声带干燥、脱水可诱发嗓音疾病。建议要喝温水,也可以用罗汉果、金银花、菊花、甘草等泡茶饮用。由于咖啡、烈酒易造成声带脱水,因此建议职业用嗓者减少饮用。尤其要提醒读者,疲劳时、上呼吸道感染时、饮酒时不要唱歌,餐后两小时勿唱歌、锻炼等,避免加重声带负担。
专家简介
魏春生
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喉显微手术或联合激光技术治疗声带息肉、囊肿、白斑、乳头状瘤、早期喉恶性肿瘤;保留喉功能手术或根治术及颈淋巴清扫术治疗咽喉恶性肿瘤;嗓音外科技术治疗相关的嗓音障碍疾病;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等。
特需门诊时间(需预约):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