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6188266.html
牵驴就圪台
作者:省记
年夏天的某日,我忝列河北省民俗专家巡视组,随省城30多家媒体记者到邯郸涉县大洼村巡检采访,遭遇了“牵驴就圪台”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两位特殊“讲解员”讲出来,从“让联合国官员惊叹”的太行梯田开始,在村口就讲村口的“都江堰宝瓶口”,“孔子峰”和“天桥”,看到石头房就讲“峰头石堡”“街道楼梯”,遇上小桥就讲“两桥两洞”和“大洼县”,当讲到大洼的驴不用人牵就可以耕地,干农活,上地时驮粪肥,回家时驮庄稼,由家到田地,从来不用人跟随,一趟一趟来回运输,不出差错。这时,“驮子”也就很自然地出现在了街道边,“讲解员”便用手摸着说:“大家看到这些驮子了吧,大洼的驴,就是用它驮载粪肥和庄稼的。它装上粪和庄稼,少说也有一百多斤吧,但大洼村无论大人和孩子,就是仅有十来岁的娃娃,也能把它放到驴背上——大洼的孩子都那么有气力?不可能吧?这让我很难相信。
更让我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的是大洼村的石堰。“讲解员”指着三丈多高石堰上超大的巨石说:“看到这些大石头了吧?大洼村高堰上像这样的超千斤的石头有好多好多。大洼先人,在没有导链和吊车的情况下,是怎样徒手把这些巨大的石头垒上高堰的呢?”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往往就都只是隔着一层窗纸,一经点破,细思极恐!石堰上真真切切,确实有几块巨石,不说超吨,准有半吨,就垒在足有三丈高的石堰上方——大洼村的先人若不是像埃及先民建金字塔一样建自家的房屋,那他们就是天神!可以看出来,我们一群专家、记者,一时都还百思不得其解。这可是由全省顶尖的资深民俗专家组成的团队呀!他身不由己,不耻下问,纷纷迅速围拢二位“讲解员”,齐刷刷的眼神都在寻找谜底。
“肯定有专家知道的!”两位“讲解员”一唱一和,故意卖关子,避实就虚,接着讲开了大洼后山的撒金桥,把我们一杆人都扔到了五里云中。
我是个急性子,迫不急待,追问一位当地县里的干部,她却说:堰上的石头真垒上去了不假,一个小孩子能给驴上驮?是杨主席和张书记故意在”喧”你们吧!
这时,我才知道了,所谓的“讲解员”,一个是涉县作协主席、一个是更乐镇党委书记。中午吃饭,跟我同感的一群人都硬挤到两位“讲解员”的饭桌上追问,他们却说两个谜只有一个谜底,就五个字:“牵驴就圪台”。
“牵驴就圪台”虽然是句地道的涉县话,但我能听懂且可以理解。驮子装载前小孩子就把它的一边放在“圪台”上,另一边用木杆支好,装载好后,把驴牵进驮子下边去,取了支撑的木杆,驮子就自然放到了驴背上,这是真正的“牵驴就圪台——借劲”。
可,石堰上那么大的石头怎么借劲呢?
直到下午,两位“讲解员”继续带领我们浩浩荡荡地参观“四面”石屋时,我才真正破解了这个谜。知道了大洼人不光知道“牵驴就圪台”,还会“牵石就圪台”。
因为大洼没有一块平地,村里的房院全部都得盖在徒峭的石头坡上,聪明的大洼先民,开山凿石,取高垫低,石头全部从高处取下,滚落到低处的堰上筑砌,那是相对容易的。跟“牵驴就圪台”是一个道理。
大洼的小院,全都建在这取高垫低平面上,这就造成大洼许多靠山的屋子,地面、后墙面、左山墙、右山墙,四面都是原山体面,挖起的石头全垒在了院底下的石堰上,只垒一道前墙,搭个屋顶,就能形成一个屋子;大洼的石院,靠山体一侧,也多是挖平的一整块山体,靠堰一面,多是填起来的碎石;这就形成了一院一峰,一院压在一院下的立体结构。
于是,细想想大洼这个巴掌大的小村,七十年代就能借了农业学大寨的东风,用钢钎和铁锤凿出村口的“宝瓶口”;八十年代就能借了改革开放的东风,出了许多万元户;现在又能借全域旅游的东风,把小村列上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单——这都是“牵驴借圪台”呀!
牵驴就圪台,是大洼的智慧!
红楼梦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