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沟河源头附近
八陡西山位于八陡镇政府西约米,是黑山向西南伸向岳阳河谷的余脉,因位置在八陡庄以西而得名,其主峰立于黑山西南麓。该山东坡较低缓,与虎头崖、邓家崖相邻;西面坡陡谷深,隔岳阳河支流龙王沟河与西黑山余脉蒋家寨(红旗坡)相对;南隔岳阳河与镗锣顶等山相望。山体为沙石页岩结构,与黑山地质构造基本相同,但石碎土松,风化明显,故又名沙坡岭。
龙王沟河是岳阳河支流,源于黑山、西黑山两山毗邻处的半山坳,一路向南下行,沿途汇集众多泉眼及草龙沟等水,蜿蜒流经西山西麓,再穿过新生、增福等村,最后在增福山以东注入岳阳河。该河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只部分河段常年有基流。
西山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山下却是八陡镇最繁华的中心地带。东南山脚下有八陡火车站、八陡长途汽车站,博八铁路、博沂公路紧挨并行从山南横穿,文姜公路、石炭坞沿河路、黑山山前路等均在附近与博沂公路交汇相通;山东麓有镇政府机关、八陡中心派出所;山南岳阳河畔有新建八陡中心校;包括山东机器厂在内的众多企业分布于山之周围。另外,这里邮电、银行、超市、供电站、医院等部门齐全,是八陡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八陡火车站
火车站煤台旧址
八陡火车站是博八铁路支线上的重要车站,据《续修博山县志》载,博八铁路支线始建于20世纪初,因此,八陡站的建站历史已近百年,黑山地下丰富的煤炭等资源使之成为重要的矿产物资转运站。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更成了煤炭、黏土、焦宝石、矽砂、石灰石、木材等多种货物的集散地。每天多趟列车进出站,年货物吞吐量最多可达百万吨以上。20世纪30年代,博八铁路支线开通客运列车,八陡站为客运终点站。正因为有如此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小小的八陡竟会标注在全国性地图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黑山煤矿撤销,加上公路运输蓬勃兴起,该站货运量大幅减少。客运列车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停止运行。
黑山煤矿机关旧址
黑山煤矿机关旧址位于八陡火车站北,即现八陡镇政府机关所在地。《续修博山县志》及《博山区志》记载:黑山的煤炭开采始于唐代,20世纪初形成规模。年民营信成公司成立,规模开发黄家大洼(即黑山煤矿一立井)的煤炭,后被迫与日资合办成立博东公司,两年后又被日强行购买,成立日本独资企业黑山采炭所。年建立新博煤矿黑山井。年火车站煤台旧址正式成立黑山煤矿,下辖一立井(黑山前黄家大洼井)、二立井(西黑山前梨行)、三立井(苏家沟村西红土岭井)和一斜井(凤凰岭井)等煤井。矿部机关设在西山脚下一立井矿区,这里建有煤矿工人俱乐部、山东煤矿干部学校等机构。年因储量、地质等原因黑山煤矿撤销。现其机关旧址已被改造为镇政府机关,旧办公用房现仍存一小部分。
八陡龙王沟龙王庙
八陡镇中心校
新建八陡中心校位于西山南麓、岳阳河北岸,与西山主峰隔博沂公路、博八铁路相对。校址亦建在山坡顶,该山坡原与西山主峰相连,因劈山建公路铁路而断开。新校由八陡镇政府投资,6年建成。学校新建筑面积万余平方,总投资万元,校舍及内部装备设施属市区一流水平。龙王庙及小水坝位于龙王沟河上游、黑山山前公路北侧。这里坡陡谷深、林密水清、风景幽雅。传说此处原先建有龙王庙,始建年代不详,后因失修坍塌,旧迹全无。21世纪,增福等村居民自发筹资重建。该庙现建有两进院落,十余间殿堂,分别供奉龙王、真武大帝、观音、志公、财神、车王、白衣奶奶诸神。7年,镇政府在庙东建一水坝,拦龙王沟河水,形成一小湖,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垂钓、乘凉、游玩。(撰文陈维政摄影丁立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