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一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大洼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多年以来,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孝为根,教导大家传承良好的家风文化。近日,苏娜老师在新立道德讲堂开办了年第一期《新时代好家风》的课程,新立镇40余位妇女参加了讲座。
何为家风?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千千万万个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1孝敬父母是家风老师同大家分享了王女士一家的故事。先生特别的孝顺,每周都会给太婆婆洗脚剪脚趾甲,王女士进门后更是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儿子从小耳濡目染,把孝顺的家风传承了下来,毕业后,每月的工资都会拿出一部分孝顺长辈,每周都会亲自下厨为爸妈做上一桌子的饭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正因为孝敬父母的家风,王女士的儿子在边工作边复习的情况下顺利的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孩子前途光明,家庭和谐美满。
2做事勤恳,任劳任怨是家风。郑女士是一名传统文化老师,平时工作任劳任怨,回到家里也用勤劳让夫家的家运日渐兴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更能孝顺公婆。婆婆生日时,她为婆婆送上祝福,“我到哪里去找一颗忘忧草,种在母亲的房前,让母亲忘记忧愁,永远开心快乐。”这份勤恳的家风也传承到了女儿身上,如今女儿也成为了一名传统文化老师,将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给更多的人和家庭。
3教子有方是家风“至要莫若教子”,王女士的女儿因为高度近视,被医生告知不能正常上学。但王女士并没有放弃,用心陪伴孩子,看不了书,就习练书法,长养孩子的德行和定功,自己做志愿者,为大众付出和奉献。现在孩子不仅能够正常上学,而且学习成绩在年级更是名列前茅,德行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这都得益于王女士的正确抉择和教子有方。
4夫妻的和睦是家风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夫妻间要懂得彼此理解和包容,要处处看对方的好处,因为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行为是成全人的,爱的言语是正直的,爱的心地是无私的。。。
5勤俭节约,知恩报恩是家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懂得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泽,阳光、空气、水,特别是水资源,不能为了一代人的利益就断送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否则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生活中,对于粮食不能够浪费,衣服够穿就好,不要追求时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努力践行勤俭持家、知恩报恩的传统美德。
6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是家风。王女士是个特别热心的人,遇到一对残疾人夫妇,便主动帮忙,这一帮就是几年。同时,她也是一名传统文化老师,每天都在身体力行的将圣贤智慧传递给身边人,所以她的儿子也在逐渐的转变,从曾经的叛逆变得懂事,现在成功的当上了一名军人。
7诚实守信,积极学习是家风。大洼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志愿者们,在志愿为大众服务的同时,还不断的学习知识、才艺、礼仪等各方面本领。“学一点,用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十天进步十点点;百天进步百点点;百点点,千点点;一切成就不会远!不会远!”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诚实守信的品德也是一种家风,影响和激励着子女。“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8爱家乡是家风幸福小镇护佑幸福人民,而爱小镇、爱家乡也是一种家风。
北旅田园滑雪场——安居乐业
富饶田地绕经行——安居乐业
傍晚广场舞新姿——安居乐业
百年柳下儿嬉戏——安居乐业
天赐石边话家常——安居乐业
小微企业创辉煌——安居乐业
校园郎朗读书声——安居乐业
道德讲堂正人心——安居乐业
9爱国是家风!当我们看到泰国的厕所里用中文写着“请便后冲水”,当我们看到巴黎圣母殿大厅里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当我们看到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用中文写着“请将垃圾丢到此处”,这就是德之不修的结果。家风最大的传承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一位书法老师看到北京王府井书店的门坏了,忙找到经理要掏钱把门修好,因为这是很多外国人进来了解中国的地方;看到北京国际机场厕所的门坏了,也忙找人维修,因为这是中国的门面。
美文朗诵-《家风颂》
有一种文化,从五千年的文明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芬芳。
有一种精神,如旖旎的春风,自血脉之初浩荡飘拂,延绵至今。
它是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
它是老百姓门板上镌刻的“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它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的故事
它是代代传颂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它就是“家风”。
也许,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既熟悉又陌生,其实,它一直根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从来不曾断裂的精神传承。
家风,是爷爷胡子上长长的教诲、是父亲脸上威严的表情、是母亲苦口婆心的唠叨;
家风,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父母或长辈的一句叮咛,一句嘱咐,一个表扬,一个批评。
勤俭节约是家风,孝老爱亲是家风;邻里互助是家风,与人为善是家风。
诚实守信是家风,严于律己是家风;恭谦礼让是家风,清正廉明是家风。
家风不一定要刻在墙上,写在纸上,父辈们的言传身教,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润物无声。
家风是一种信念和传承,代代相传,耳濡目染,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践行。
时光的剪影中,我就是那个因贪玩迟归、说谎,被父亲关进小黑屋的孩童;
我就是那个和小朋友学着骂人,被慈母罚站了半天不许动的小丫头;
我就是那个把自己的铅笔和橡皮送给贫困的同桌,受到父母夸赞的好孩子;
我就是那个自己勤工俭学挣钱买书,受到老师表扬的小学生。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好家风就是一种酵母,挥发出的正能量能化腐朽为神奇。
当扶跌倒老人时的举棋不定变得当仁不让时,当孝敬长辈时的犹豫不决变得天经地义时,当奉献国家时的优柔寡断变得义不容辞之时,“家文化”的传承才真正融入到血液之中,一代一代经久不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才能民风醇,民风纯才能政风清,风清气正方能心齐气顺,政通人和方能文明富强。
让我们携手并肩,凝心聚力,以特有的血脉精神,激浊扬清,让美德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参加讲座的妇女同志纷纷表示,苏老师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通俗易懂地教大家如何孝顺父母、教育子女以及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传承良好的家风,让人受益匪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