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之城文明沧州

导读

  陈浩跟随父母从山东微山湖到南大港芦苇荡,在没水没电的大洼窝棚里一呆就是5年。已经9岁的他,每天的作息就是天亮了跟随父母去捕鱼,天黑了就睡觉。他不知道动画片,没有小伙伴,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从没想过自己能上学,但幸福就这样悄然来临。在当地政府的关怀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两个月前他走进了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从微山湖走进芦苇荡

  4岁时,陈浩便跟随父母从微山湖来到南大港,在湿地的芦苇荡里一呆就是5年。5年里,他的父母在渔业公司打工,每天在鱼塘里捕鱼。陈浩白天跟随父母长在小渔船上,看父母下网、倒网、收鱼。晚上他们就住在鱼塘岸边没水没电的小窝棚里。没有电视机,更谈不上手机、电脑,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更没有机会去上学。

  渔船上晃了5年,陈浩9岁了,一米四五的个头儿,引起了当地工友的注意。他们劝说陈浩的父母,孩子这么大了,该上学了。“我是外地人,这能接收吗?”这是陈浩父母一直的顾虑。除了怕当地学校不接受外地人,经济条件差也是他们没考虑孩子上学的一个原因。

  陈浩的父亲陈喜连只上到小学三年级,母亲目不识丁。两人收入甚微,陈喜连还患有慢性抑郁症。

  10月24日,在当地工友的带领下,陈浩父母带着陈浩找到了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学。“来吧,克服一切困难也要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校长黄兆林的一句话,打消了陈浩一家人的顾虑。黄兆林说,由于湿地偏僻,以前学校无从知道陈浩一家的信息。现在了解到情况,在征得园区教育局领导的同意后,学校决定让陈浩先入学,后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并为陈浩准备了新课本,重新订制了新课桌椅。第二天,陈浩便走进课堂。此时,距秋季入学已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

陈浩在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学课堂

从芦苇荡走进课堂

  

  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突然走进课堂,一切都是陌生的。陈浩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由于入学晚,这学期的课程都已过了大半,学习难度可想而知。加之陈浩乡音浓重,与周围同学们交流起来也是障碍重重。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班主任张瑞带领全班同学给陈浩补习,帮助他适应新环境。

  第一关要过语言障碍关。“减轻他的地方口音,能和小伙伴们愉快地聊天,首先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张瑞说,上课要放慢速度讲课,陈浩才能听懂。他要用老师要求的普通话来一句一句表达,同学们才能听明白。

  拼读对陈浩来说也是一道难闯的关。从最基础的a、o、e读写开始,到能完整地拼读一句话,这期间大家费尽心思,四个声调,陈浩学习了5天。

  下课了,教室里一群孩子围着陈浩,大家拼读得起劲儿。“每天,班里的同学们轮流教陈浩拼读,每个同学都是陈浩的小老师,大家都争抢着要教他。”张瑞说,孩子们特别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同学。

陈浩与父母在家合影照

从放任自流到知书达理

  

  “俺考了60分,俺爸说,考得还不少咧!俺爸俺妈可高兴咧!”11月23日,记者见到了陈浩,他比同学们足足高出一头。说起期中考试成绩,小脸上绽放出得意的微笑。

  入学一个月,基本的礼仪、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在陈浩身上已经有了明显效果。在教师办公室里,张瑞吩咐陈浩下楼去教室拿课本,陈浩起身,将身下的小板凳放到书桌下面。“课堂上,我要求过,下课或放学后要把板凳放到书桌下面。”张瑞说,这个从芦苇荡里放任长大的孩子,知道了上课回答问题要起立;懂得了升国旗向国旗敬礼是热爱祖国,上课下课向老师问好是尊敬师长……

  社会对陈浩一家人的关爱还在延续。

  当全省电子学籍补录系统开启后,学校第一时间为陈浩成功注册了电子学籍号,陈浩正式成为学校一员。

  考虑到陈浩家庭困难、离家远,学校老师们自发捐款,希望中午能让陈浩在学校吃上一顿热乎的饱饭。

  冬天,鱼塘进入休渔期,陈浩的父母也轻闲了下来,经济来源断了。为了方便陈浩上学,他们从芦苇荡的窝棚里搬出来,住进了距离学校几公里外、一处当地热心村民免费提供的老房子里。

  虽然生活依旧贫困,父亲的病情时而发作,但只要能上学,陈浩就会很开心,因为那里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快乐。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人吗
儿童白癜风怎样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zx/2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