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中国人用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得益于他们对上天和食物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舌尖上的中国》
“芦苇荡上清风阵阵,红海滩中道道涟漪,赏鹤舞苇海,观万鸟凌空,辽河口岸油井忙。蕴辽河之灵,聚渤海之气,水草丰美,鱼游蟹行,北国水乡好风光……”辽河湿地上升起的明珠--大洼,既秉承东北的包容和热情,又兼具南国的婉约和灵秀,这里的食材、历史、人情、乡土……每道滋味虽仅萦绕于口,若探其中却可铭记于心!舌尖上的大洼,带您走进的是那片静谧湿地中的原滋原味……
第一部湿地的礼物
大洼地处渤海湾,河海交汇处,优越的湿地环境,使得这片沃土遍地是宝,让当地人生活富足,饱享湿地给予的味觉馈赠。
河蟹—大闸蟹之父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与大闸蟹同根同源,营养价值丰富,味道也很鲜美。海是它的摇篮、河是它的家乡,无论稻田里还是河水里,以小鱼、小虾、水草、微生物为食的纯生态蟹中,公蟹个大膏满、母蟹子满体肥。做法有清蒸河蟹、盐卤河蟹、螃蟹豆腐、醉蟹、香辣河蟹、河蟹炖南瓜等。蒸熟后的河蟹锅盖和锅底会出现类似鸭蛋黄一样的红油,这是南方河蟹不会出现的情况;用盐水打卤腌制的河蟹,因为盐水侵泡既除去了生鲜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又保持了海鲜原有的鲜味,就算不敢吃生鲜的人,看到都会忍不住口水挑战一下。
小河虾—野生精灵
小河虾多生于河域、水库和池塘中。由于大洼沿海,河水水质略带盐分,河虾的肉质更细,味道更鲜,高蛋白低脂肪的小河虾,补钙效果极佳,颇得美食者青睐,做法更是多种多样,热情的吃客们可以尽情品尝到盐卤、水煮、酱焖、香酥、油爆、清炒、香辣等十几种吃法,地道的生鲜,在当地的名气堪比日本的鱼生!
海蜇—渤海伞兵
海蜇喜栖息于半咸水、底质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的海域,与大洼县独特的海域条件极其吻合。海蜇中含蛋白质、钙、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风味独特,能作成白菜心拌蜇皮、老醋黄瓜蜇头等菜品,肉炖鲜海蜇作为大洼的一道招牌菜肴,其味道浓缩了一个字“鲜”,“鲜”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了“五味”为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味觉境界。
文蛤—天下第一鲜
漫长的海岸线为大洼制造出众多的天然港湾,大海已然成为了一座水上农场。渤海金滩蛤蜊岗,涨潮为海,退潮为滩,素有渤海金滩的美誉,盛产20多种海产。其中海上黑珍珠—文蛤,可水煮、可生食,小白菜炖文蛤、文蛤蒸蛋都是本地特色菜品。以乾隆皇帝御赐“天下第一鲜”之称享誉中外。
泥螺—滩涂瑰宝
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渤海湾滩涂上,聚居着这种爬行软体动物,人们只有在谷雨至小满节气中风和日丽的时候方能扑捉到肉质最为丰满的泥螺。其肉爽口、营养丰富。充满智慧的大洼人根据各国不同饮食喜好将泥螺盐腌酒渍加工成泥螺罐头,销往南方、港澳台及东南亚,螺肉切片加工速冻亦畅销欧美市场。
苇叶—湿地羽翼
芦苇不仅可以制作精彩绝伦的艺术品芦苇画,其叶也是一道食材,缺了这道配料,很多美食就缺少了那份湿地上清新淡雅了。大洼的一道名菜-苇叶排骨,因为有了新鲜苇叶的入味,排骨的肉质香而不腻;每年端午人们都要用苇叶包上糯米,再依个人口味加入红豆、大枣、蛋黄、水果等辅料包粽子,有了苇叶的包裹,口口糯米都沁入了清新的苇叶香味,比起南方的竹叶粽别有滋味。
野鸭蛋—珍禽馈宝
大洼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的自然环境促成了人们恬淡温润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野鸭蛋。坑塘苇荡的水面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使野鸭得以自由活动,戏水,晒太阳,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从而产出的野鸭蛋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一个野鸭蛋比三个溜达鸡蛋的营养价值还要高。
第二部希望的田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洼这个稻作文化悠远的乐土,远离现代都市的喧嚣,人们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和田园,运用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从中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
蟹田大米—湿地珍珠
大洼独特的湿地环境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为优质大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是北方单季晚稻,孕育周期长,温光条件长,所以颗粒饱满。这里的稻田多养殖河蟹,养蟹的稻田不用化肥、农药,大米更绿色生态。蟹田米米质透明有光泽、煮熟的米饭更有粘性、口感清香甘甜绵软。由于家家温泉入户,用温泉水煮出的大米粥颜色青绿、粘稠、格外清香。以精致细腻生活方式著称的大洼人,踏实放心的一天,便从一碗热腾腾的大米粥开始了。
河刀鱼-辽河之宝
大辽河特产,因其味道鲜美、产量不多更成为了高档酒店的一道金牌菜肴,本地的做法以干煎为佳,虽不比上万元一斤的江刀鱼奢侈,也因其稀少而很少吃得到。据说大洼的河刀鱼的营养价值要比海刀鱼高上6倍,被誉为“辽河三宝”之一。真所谓:“春风又绿辽河岸,欲品河刀难上难。”
蒲笋—绿色“海参”
蒲笋又称蒲芽、蒲白,多生于沼泽河湖及浅水中,南方水乡多见,北方只有湿地条件优越的地方才有生长,它也是辽河三宝之一。它具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活血化淤的保健功效,每年春秋季深挖其根茎拨皮食用,可拌、炝、炒、扒、烧、炖、煮、焖、做汤、制馅、熬粥等等。大洼人常用其炒肉、炒虾仁、蒲笋馅的饺子味道更是叫绝。
平原水库鱼—淡水宝藏
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就仿佛水对鱼的塑造,二者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疙瘩楼水库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平原水库之一,灌溉孕育着这里的农田。水库里淡水鱼的品种多种多样,以胖头鱼、鲫鱼、青鱼为主,纯净的水体和活跃的洋流造就了它们非凡的品质,在辽宁省唯一获得有机鱼认证。家炖鲫鱼、鲤鱼、胖头鱼,大头宝鱼丸子,泥鳅鱼炖豆腐等多种烹饪做法,以其鲜美天然而远近闻名。
“大唐”生态葡萄—盐碱地紫水晶
大洼县唐家镇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当地的沙瓤土质,呈微碱性,浇灌的水质好,所以种出来的葡萄含糖量高、酸甜适好。十八大期间,这里的葡萄还送进了北京请代表们品尝,完成了由田园乐土向大雅之堂的华丽转身。大洼人常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这是因为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
碱地西红柿—果蔬之冠
大洼独特的盐碱土和偏咸的水质环境使种出的西红柿皮薄如纸,特殊的鲜、美、甜蕴入了柿子中,所以出产的柿子“与众不同”,颜色没有普通柿子的红色浓重,大多呈橘黄色,但味道与普通柿子相比更酸更甜,维生素A、C的含量是普通柿子的3.7倍,尽管价格比其地区的柿子贵了3-4倍,还是摇身一变由蔬菜变成了水果成了人们餐后的甜品。
有机猪肉—年味首选
大洼的有机猪出栏一般在10个月以上,喂养有机玉米、有机大豆、有机麸皮等有机饲料,并通过了有机认证。大辽河边上的西安农场还专门为食客准备的猪仔认养服务。可以带上家人来大洼过年、度假,带孩子们放鞭炮、滑冰车,炖上一锅热腾腾的猪肉酸菜血肠,端上猪头糕,烫上几壶烧酒,一家人团坐在热乎乎的大炕上开怀畅饮,浓浓的北方年味儿就在这里,再平淡的日子也过得富足而有滋味。
第三部民俗的传承
几百年前,大洼的田庄台曾经是当时的重要繁华商埠,商贾云集、商船流通、渡口繁荣。传统民俗饮食皆以其创始人姓氏命名流传至今,由于制作工艺精湛,多个老牌作坊的美食已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纯朴的大洼人来说,这些不仅仅是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中。
老胡家烧鸡。老胡家烧鸡自民国期间流入古镇田庄台,掌门人是位虔诚的穆斯林。由清真寺管委会监制,采用家传百年独特卤制配方,选用检疫的优质活鸡,由老师傅亲自主刀,经过严格的生产工序,配以几十种中草药精制而成的营养食品。创始迄今百余年,周边城市的人们每每外出都会刻意转到田庄台,只为带上两只胡家烧鸡。
刘家糕点。刘家糕点铺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刘家糕点选料十分考究,做工异常精细。甜品类有佛手、白皮、桃酥、炉果、蛋糕、芝麻饼等。其中最出名当属“老八件”,是指用八种不同的馅料做出的不同口味、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八样点心,包括牛舌饼、风车、蝴蝶、帆船、青蛙、荷叶、花瓣、昆虫。
尹家饺子。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调馅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剂皮制作也独具一格,柔软、筋道、透明。由于皮薄肚饱,柔软,馅鲜味好,浓郁不腻,许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
魏家盒糕。盒糕和葱油饼是古镇田庄台的经典小吃,出自魏家饼店的祖传手艺。盒糕是一种人们在自家厨房里不易制作的食品,制作工艺复杂,需将米磨成米浆方可入料。自从石磨远离了家庭,主妇们就很难将米磨成粉了,所以盒糕也就成了少见的美食。
大洼人运用智慧,巧妙的融入自然,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敬仰融入淳朴的生命观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北国风味。这是大洼的味道,稻田的味道,芦苇的味道,海滩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跟大洼人的情感和信念结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品酌大洼,韵味无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