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老地名扶轮小学

扶轮小学

作者李桂椿

  扶轮小学,为民国七年()六月由京奉铁路局在营口河北修建,也称第三扶轮小学。其校舍在当时营口小学校中是比较独特的。此校是与锦州、沟帮子的小学校同年建立,为同样造型。依次顺序为锦州第一扶轮小学、沟帮子第二扶轮小学,排到营口河北为第三扶轮小学。因是铁路局创办,故含义为培养学生“扶助火车轮为铁路效力”之意。其遗址便是原西市区河北小学。

  扶轮小学,坐北面南,为四合套校园,东西各有一门,校园内严整清洁,有丁香和刺玫菊装点格外美丽。每到春暖花开,丁香树便散发着沁人心肺的馨香,令人陶醉;刺玫菊盛开着金黄色的花朵耀眼夺目,给校园增添无限光彩。

  该校建筑造型独特,样式别致,基本为正方形,四周房屋均为石头到顶,起脊,多数上覆红色瓦,门和窗户四周砌青砖,颇感规整。校舍有走廊带雨搭。走廊下有约1米高的台阶,台阶上顶立红漆方木柱20多根,刻有文字。东西有通门,南面置木门两扇,对开。各教室均为无玻璃木门。校舍南面房顶尖的三角中部各有青砖镶砌圆形壁,直径3尺左右,左书“扶”字,右书“轮”字,均为正楷真书。再前方东南约10米有正方形石头小平房一处,约4平方米,为装火油(煤油)所建。校舍西面便是操场,绿茵如毯,供学生训练上操之用。操场四周环绕刺槐树和杨柳树,春风吹绿,夏天纳凉别有一番意境。北面校舍东侧还有4间仓库和一厕所,石头房上覆薄铁瓦棱板。

  校舍有校长室、教师办公室、宿舍、烧水房等。学校开设国文(语文)、算术、音乐、图画、体育、历史、地理等科。九一八事变以后开设日语,由中国人陈翻译任教。先有姓赵的任校长,后由田庄台来的教师郑钰升为校长。初有教师20余人,学生人,多时达余人。教师有营口河南来的,也有外地来的,多数教师都是铁路学院分配来的。凡到扶轮小学念书的学生多数是铁路子弟,这些学生收费少,而不是铁路子弟则收费多。

  年国共双方“拉锯”时,郑钰仍为校长,教师只剩下6至7人,有王忠孟、季晓运,还有吴老师等,当时仅有四个班,为四年制,开国文(语文)、算术、图画、音乐等课,不再开设日语课。学生大多数是河北小街的,约有人。

  年营口解放后,扶轮小学改为营口市第14小学,年改为营口市河北完全小学,60年代改为营口市河北小学,年营口市与盘锦市区划,河北小学归属大洼县辽滨苇场改称辽滨苇场曙光学校,年,该校又回归营口市,恢复河北小学名称。

  由于学校规模扩大,扶轮小学的石头建筑于年被拆除,如今原址仍在,原貌皆无。现在再也找不着扶轮小学的踪影。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yingkouchunqiu

.







































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tianzx.com/dwxzx/7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