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2722.html
节选自我的长篇小说《那天那地那情》第一章
庄稼地里,苞米一人多高了,正是抽穗扬花的时候。晚饭后,广播里通知:“今天晚间六点钟,在青年点儿会议室召开队长会议。望各队队长及小队长准时参加。”
葛丽华提前来到会议室,先打开所有的窗户,然后把几条长板凳围着乒乓球台摆好,这一桌是书记和大队长坐的,其余的都没动。新买的暖壶,隔壁就是食堂,开水早给准备好了。一个个大碗摆在球台上、饭桌上,水面漂着热气。是知青到来之后,当地人才逐渐改变了喝生水的坏习惯。
虽然说知青下乡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但知青的到来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新变化,知青说“病从口入”,村里人就开始注意饮食卫生了,比如这喝生水的事儿,知青们宣传喝生水容易得病,村里人就逐渐地摒弃了喝生水的习惯而改成了喝开水,结果,闹肚子、拉痢疾的事儿就真的少多了。
大队部的人、四个队的队长、各小队长,包括几位女队长都到了。祝书记、大队长和几名大队部的人围坐在球台这一桌,其他人分别围着饭桌就位。有人抽着烟,有人喝着开水,有人边喝边聊着“还是开水好喝,没有水腥味,……”
看人已到齐,大队长宣布:“现在开会!”。
会议刚开了不一会儿,架不住诱惑,有人掏出烟卷,又有人卷起蛤蟆头,一根根小烟囱“鼓捣”起来。
大队长说:“这一段农闲时期,地里的活儿少了,我们不能闲着,从下周开始,利用十天,组织社员去石砬子山拉碎石,回来铺三队和四队的正街,还有咱们村的北二道街。咱村的这条正街是沙土路的,但也好久没有修了,哪儿有坑坑洼洼的地方也捎带铺垫一下。一小队的路是通往石场的,村子里的路面不错,就不用修了。你们有别的任务。”
“什么任务?”一队知青队长小诸葛问。他这一桌就在球台旁边。
“好事儿后说,……”说到这,大队长直盯着小诸葛,人们不解其意。
小诸葛不负这个雅号,立刻明白:烟瘾上来了。马上递过来一只“迎春”。
大队长笑着接过烟说:“干活儿咱没被落下过,抽烟也不能落后。把去年冬天没抽的烟补上。”大家轰地笑了。
大队长接着说:“各个小队分头回去准备,去拉石头的要挑有力气能干的。”想了想,又说:“也可以去几名女同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轰的又笑了。
新的会议室比起大队部原来那个屋可大多了,有四间屋大。屋子虽然大,但架不住抽烟的人多,有几名下乡知青队长也学会了抽烟,屋里烟气缭绕。
知青下乡带起了村里人喝开水,养成了好习惯;村里人也带着知青抽起了烟,……平手。
多亏是夏天,所有的窗户都打开着。一两个人吸烟时,空气中飘溢着淡淡的烟香;群舞时,则烟气腾飞,挥不去,散去又连上,刺鼻难闻了。葛丽华和另一个女队长不断地用手掌扇着飘来的烟雾。
屋里的男人中只有一人不会抽烟,李向然。他是谨记父亲的教诲,医生都这么说“吸烟有害健康。”
大队长继续说:“……今年修路,明年或后年县里计划要把咱东大洼改造成水库,已经在县里立项了,正等着上边批呢。公社通知我们做好先期工作。……”
“太好了!”大家异口同声。
只见小诸葛掏出钢笔,扯下一块烟盒纸,伏在饭桌上写着什么。
队长讲着事儿,大家听着事儿,又让大家讨论事儿,人们七嘴八舌地呛呛事儿。
最后还是大队长一锤子定音,“二队负责拉运,去石砬子山装风化石,家里留一部分人在北二道街修路、卸石头。三队和四队在自己的家门口儿挖沟、修路、卸车、铺路。一队离东大洼近,你们不修路,你们的任务是……”
“先别说!”小诸葛抢话。
大队长和众人狐疑不解,“……?”
朱革递上那块烟纸,大队长接过一看,上面写着“一队去东大洼考察。”
大队长笑着对大家说:“看看,真不愧小诸葛称号。”
朱革插话,故作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
大队长照本宣科念着这块烟纸上的字“一队去东大洼考察!”
小诸葛随着大家笑了起来。
大队长接着说:“一队先去东大洼考察考察,然后咱们向公社汇报,再研究提供东大洼改造方案。家属队继续防治庄稼病虫害,……”
最后,祝书记补充道“去东大洼考察要加小心,别看水里有草露着头,有的地方一踩就陷进去,有的地方水深哪,以前就出过淹死人的事儿。……”
会议结束,人们陆续地往出走,葛丽华开玩笑地说:“这一屋烟,呛死人了,你们看看人家李向然,不抽烟不喝酒……”话说到一半,自觉失言。
还没等她补充解释,就有人说“当然!还是自己对象好!”又有人调侃道“这辈子,等着享福吧,好好配合!”说得葛丽华脸上发热。
“我让你耍贫嘴!”说着,葛丽华举起拳头装作要打的样子,那两个人嘻嘻地笑着跑出屋去,大家也跟着说说笑笑走出来。
走出会议室,老队长叫住李向然和葛丽华,“李队长,选几个人,你带队去石砬子山拉碎石、风化石,不要大石头,回来用不上,路不好走,千万要加小心。”
李向然说。“吃一堑,长一智。放心吧,老队长。”
老队长又转身对葛丽华说:“葛队长,你再带上香琴,跟着装车,其他女同志由你安排在家修路。”
葛丽华乐不得跟着李向然他们去,一起干,可以抬眼看到他,还可以坐一个车,互相挨着……心里美滋滋的。她心里立刻明白了老队长的好意,悄悄地说“谢谢老队长,保证完成任务。”
老队长诡秘地一笑,“这点儿小事儿,算什么呀!正常派活儿,谢什么。”又补充说:“你去通知食堂,到仓库领点白面、豆油。明儿早,炊事员早点起来,给大伙儿烙油饼,路远、活儿累,得吃好……”
春种时,按照上边的要求,每种谷物的种植要有一定的比例。屯子人很少吃白面,大队长批准每个小队留出一块好地,种上小麦,收获后完成上交任务,将剩余小麦送到公社磨面厂磨成面粉,然后每户分一点儿,给知青们留了几袋,农忙的时候用来改善伙食。
去石砬子山的路没有去县城的路远,但因为全是乡野土路,连去带回,路上就得三四个小时,加上装车和吃午饭的时间,就得一小天。
带足了干粮,一年都吃不上一两次的油饼,用盆子盛装,上面盖了一块黄油布,再用一件旧棉袄包好,中午准热乎;大家的军用水壶都灌满开水;还有芥菜疙瘩咸菜、干豆腐,少不了大酱;一大早,魏大婶去到南园子拔了些小葱、劈了一些生菜叶、薅了些二茬波菜和香菜,洗得干干净净,装在一只小筐里,用布苫盖好,让丽华带上。
一共四辆马车,全是四挂马的,要是在前几年,是轱辘车,就得用七匹马拉。车上都平放着车箱板,用大绳前后左右结结实实地捆绑在车的边框上。老队长知道路远、不好走,就是胶皮轮子的车,也有打误的时候,所以把队里的好马都使用上了。王老三是老把式,李向然让他打头车,自己是二车,其他紧跟。
本来每辆车只去两个人跟着装车,昨天会后,李英知道了去石砬子山拉风化石,就跑来找葛队长,说她没有去过远郊,非得要跟着去。
葛队长盯着英子的眼睛,想了想,笑着同意了。
“谢谢队长!”英子高兴地说。
葛丽华若有所思地笑着说:“正常派活儿,谢什么呀!”
没等葛丽华发话,香琴和英子就拉着大姐去上李向然的车。英子还调皮地大声冲葛丽华说“坐姐夫的车稳当、舒服。”
葛丽华和李向然已经习惯了小妹们的称呼,葛丽华说道:“行,听你的,你们俩坐中间,抓紧车上的大绳,香琴把好饭筐,我坐边上。”
英子又说:“那你得坐里边,李大哥赶车,你挨着李大哥。”
“行,遵命!我挨着你李大哥!”
说笑间,四辆马车上路跑起来,出村东向北,又向东,绕过一队,然后向东北方向直奔石砬子山。
初醒的太阳像轻轻撩起青雾般纱幔的少女,还没有挥去朦胧睡意,发散出慵怠柔和之美。回头望去,远处的村庄被青纱帐淹没得只能看到屋脊,炊烟袅袅,升腾着,然后淡淡地散去。
东大洼的柳条丛和蒿草中传来各种鸟雀的流转啁啾声,长鞭甩响过后,鼎沸的鸟鸣声嘎然中止;一鸟先飞,引来万鸟腾飞,轰然而起,轰然而落;只需一两分钟过后,一曲婉转悦耳的领唱,带出新的万鸟齐鸣;合唱表演时,水面上不时有野鸭和不知名的大鸟飞过,那是为歌唱者伴舞。
路两边地里的庄稼沐浴着曙光,高低错杂地波荡着,一片绿油油、光闪闪。从北边野甸子上吹来醉人的晨风,无遮无挡,拂面而过。虽然是伏天,但在这北国的清晨,身上并没有炙烤的感觉,一股清凉透入心扉。
乡野的路越走越远,越远越难走,马车只得放缓脚步。两条点缀着青草的绿中透着黑的车辙印,像一把受伤的双刃长剑,剁开青纱帐,刺向远方的荒野。路面上清晰可见一个个马蹄窝,马蹄窝中竟也有青草和青蒿,不知道是何时被踩踏过的。窄叶的小草被踩踏后倒伏下来,倒下又生长,不得不让人敬佩小草的顽强;车辙沟中,几乎平铺在地面的宽叶车轱辘菜仍然是绿油油的,真的名符其实。
人们呼吸着带有花香和草香的原野气息,抬头瞩目点缀着淡淡白云的碧蓝晴空,远望绚丽的旷野,不仅陶然心醉。
英子家住县城,从来没有走出这么远的地方,看到美丽的田野景象,异常兴奋,直起腰杆子跪在车上,向远处眺望。突然,“啊!美丽的田野!美丽的天空!……”她本想作首诗,但初中没毕业。
香琴故意讥笑道:“就你这两下子,还想做诗?上哪找词去?”
英子假装生气,不服地说:“有能耐你来!”
还是李向然解了围“小妹,让你大姐唱首歌吧!”
“太好啦!太好啦!”小英子跪在车上向前面和后面车上的人高声喊道“大家注意,葛队长要唱歌了!”
前边和后边的车上立刻响起掌声。
丽华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大鞭子一甩,嘎嘎地响唉……”
原野上的蝴蝶翩翩飞舞,美妙的歌声伴随着远处的虫鸣,随着车子的前进,向后飘去,抚慰大地,拂荡流云,飘向远方。……
听了歌声,太阳也精神大振,站了起来,天逐渐热了。
李向然垂腿坐在前边的车耳板上,挥着八尺长鞭赶着马。葛丽华的左手紧紧地抓着大绳,背靠在李向然的背上。李向然穿着背心,女孩子都穿着长衫,两个人紧紧地靠在一起,热热的暖流互相渗透,息息相通的内心感应把他俩黏和在一起。她尽情地唱着,车上的人用耳朵去听,而李向然用心灵去听。
葛丽华唱了几首后,突然喊了一声:“让李英唱一个!”
“好啊!”大家鼓掌欢迎。
英子唱罢,头车老板儿王老三立即大声喊道:“英子和春旺来个二重唱!”
前后车上的人立刻喊道:“好哇!欢迎!”
英子的脸腾地红了。
原来,前面车上两个跟车的一个是祝老蔫,一个是张春旺。祝老蔫是石碾子压不出个屁的人,跟这事儿自然无关。
去年秋天文艺演出时,李英和张春旺表演了男女生二重唱父女“逛新城”。李英在学校时天真活泼,爱唱爱跳,所以唱起歌来也有声有调。张春旺在葛丽华的调教后也学会了唱歌、跳舞。
说起这张春旺,还得回到以前。
现在的张家堡有四百多户,张家和祝家两姓人口占了一半。
解放前三十年代初期,几伙张氏和祝氏族人,从山东老家结伴逃荒来到北大荒,在这里落脚,搭起窝棚,战天斗地,逐渐发展起来。张祝两家互相通姻,所以后来,这村子里的人就亲连着亲。
解放前土改时,张氏族人中有好几家被定为地主或富农。祝家人只几户是富农,多数是中农或贫农。
张家最发达的数张老仁,虽然被定为大地主,但因为初期是白手起家,勤劳节俭,后来待乡邻不薄,何况这个屯子的人亲连着亲,所以在土改时只是家产被分,被斗争时仅仅在台上戴个高帽,没遭什么罪。
文革初期,也就是三年前,造反派重新批斗“地主”,张老仁早死了,他的儿子张继发被顶替老子戴上高帽游街,从村东头游到村西头。戴着“红卫兵”袖标的造反学生有几个是去县中学读书的当地人,有几个是县里来“串连”支援的,小学生跟了一大帮,大人们没有多少出门看。这里离县城远,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就草草收场了。
现在的大队长张万财的爷爷和张老仁是亲兄弟,所以学生把张继发游街后的当天晚间,张万财偷偷地来到张继发家,安慰了一番,“是形势要求,白天不能‘混线’,晚间咱们还是亲戚,你还是我叔,……”
张继发的长子张大立,张大立有四个孩子,大儿子张春旺,也就是张老仁的第四代重孙了,就是半个月前掉到井里的那个小孩张冬旺的大哥。文化大革命最初期的一两年,有人给张春旺介绍了对象,是李烧锅屯的姑娘,后来人家听说他是“黑五类”子弟,吓得把聘礼退了。张春旺从此一蹶不振,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娶媳妇,在这个地方,这个年纪就是少有的了。
自打和李英练习并演出二重唱后,他对李英心存爱慕,却不敢表达出来。
葛丽华看出了“门道”,也问了春旺。春旺说“咱不敢高攀啊!”
葛丽华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找机会问李英,英子说“他什么都好,人长得结实、帅气,也实在,就是家庭出身不好……”她知道失言,立刻要纠正,又一时想不出话来“大姐,我,不是……”她嗫嚅着。
葛丽华并不在意,也不责怪她,说“你出身是工人阶级家庭,是你自己选择的吗?出身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春旺肯干,人品实在,脾气好,不抽烟不喝酒,会过日子,你上哪儿找这样人啊?”
英子最信任大姐,在她的心目中,大姐具有无上的权威,只要是大姐说的,她就认为是对。她动心了,开始留心春旺的一举一动。
她听说,昨天队里开会,队长分工时,说去石砬子山拉石头的人得去能干的,有春旺,但没有自己。她这才央求葛队长,要求让自己也去。
她的鬼主意哪能逃出葛丽华的眼睛,故意送她一个顺水人情,“去野外开开眼界吧!”
现在大家让她和春旺来个男女生二重唱,这可不是上舞台表演,那是大家表演节目,这是故意往一起戳合,所以李英一时害羞了。
看到前车的春旺低头不语,英子不愿让他难堪,突然来了勇气,高声喊着“张春旺,我先唱!”
两个人像上次在舞台上表演一样,认真地唱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石场归属万顺县直接管辖,来这里取石需先经过县里统一批准,年终结账。这些手续大队长早已经办利索了。
石山很高,有几十层楼高。因为只有朝西南方向是开采区,所以从南面看,大部分呈现黄澄澄一片。山的东坡和北坡上稀稀拉拉地生长着一些杂树和遍布的蒿草。
离得远远地就听到炸药炸山的轰响声。这里的石山风化年头长,经炸药一炸,碎石多,坚实的大石头少,所以到这里取石的,多数是为修路而来的。
车到近前,前面路上有一个人手拿小红旗,令车队停止前进。等山上摆动旗子,通知可以放行,才让车子过了“卡子”。四辆马车一顺儿地沿山边的碎石堆停靠,各自安装好四块车箱板,用大绳拢捆牢靠,大家开始往车箱里装碎石。
英子只干了一会儿,说“这边的石头太大,撮不动”,就跑到春旺那边去干了。香琴朝葛队长一呶嘴,哧哧直笑。
石场的工人提醒说,刚“轰”过山,小心有残石碎渣掉落下来,干活儿要“长眼睛”。
眼看快要装满车了,突然,真的从山上滚落下来一块小石头。不偏不移正巧打在第一辆车的头马脖子上,马突然受惊,往前一蹿,……李英正在马的前方低头撮着碎石,来不及躲,一下子吓倒在地上,春旺就在她身边,一个健步扑到李英身上。……
上次马受惊的事儿过后,经过老队长的教导,李向然有了经验,他让老板儿们把马缰绳接长,然后结结实实地捆绑在马槽子的这一头儿,马槽里的另一头又放了两块大石头,马儿既能吃到草,又被马槽牵制着,这样就安全了。这次不同于上次,是重载,况且马的缰绳拴在槽子上。那匹马向前只一蹿,前蹄儿落下,刚好离春旺的脚还有半尺远,马就不能再动了。
春旺赶忙爬起来,说了声“对不起!”
看着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英子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嗔怨道“救人家,还向人家说对不起!”
“我……”春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英子立即亲昵柔和地说“快看看受伤没有?”说着拽过春旺,前后打量一遍,又替他拍打拍打身上的尘土。看到真没大碍,笑盈盈地说“春旺哥,谢谢你,你说吧,让我怎么报答你,都行!”
刚才的事儿大家都看在眼里,自然都十分庆幸。
吃过午饭,准备上车回家。葛队长悄悄地对英子说:“英子,你上春旺的车。”英子假装不高兴,对大姐一噘嘴,但又立即喜上眉梢。她来到春旺的车前“春旺哥,拉我一把!”她紧挨着春旺坐在碎石上。
春旺赶紧把自己身下的麻袋拽出来,替她垫好。
“咱俩坐。”英子又把麻袋打开,重新铺好,两人紧挨着坐下,初恋的甜蜜把他俩黏和在一起,让人们去羡慕、嫉妒好了。
春旺和英子的歌声又在田野飘响;丽华也紧紧地依靠着向然。
四架马车一路顺风,期盼着家,马儿跑起来也格外地有劲儿……
…………
民间